一、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眾所周知,面條在中國,一如火藥、印刷術發明出來后在西方的傳播一樣,都遇到了最適合其蓬勃發展的社會條件。不僅如此,中國的烹飪方式將面食全面整合了進來。除面條之外,又出現了包子、饅頭、餃子、餛飩、湯圓,不論其有餡無餡、餡料是甜是咸,總之它們都是或蒸或煮,而非烤制使熟。后世出現的火鍋、麻辣燙,說到底也還是煮。
飲食習慣一旦養成,常常極為保守,因為人們都覺得自己從小吃慣了的菜式最美味。中國漢唐時雖也有胡人傳入烤制的胡餅,但始終只是小吃而非主食,包括其后世變種月餅,也只是節令時所食。
《中國食料史》(俞為潔,2011)從營養科學的角度出發認為,“最適合小麥粉的食物是面包,因為小麥中的麩質含量遠遠高于其他谷物”,“但中國農耕社會的過早發達(農耕民族較少使用烤法)和蒸煮法的絕對優勢,使中國人與面包這一美食白白錯過了2000多年的光陰(從出現石磨的戰國算起)”。
我國地域遼闊,語言詞匯十分豐富。從廣義上說,“糕點”與“點心”雖然是同類物,也可以互稱,但是在個別地區“吃糕點”與“吃點心”的含義卻是不同的,如福建、廣東沿海個別地區,人們所說的吃“糕點”大都是指從商店里買回來的糕點食品,而“吃點心”則是指待客時特意制作的“非正餐”食品。
(二)研究的意義
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由過去的溫飽型逐漸步入到小康型、營養健康型,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面對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大好形勢,烘焙食品業該如何發展,這一切都給烘焙業者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同樣也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1.消費對象的變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思考。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變化,對烘焙業來說,它正默默地發生著消費對象的變化,這種變化具體反映為以前喜歡食用高糖、高油脂的消費者,如今逐步轉變成為了低糖、低脂消費者。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飲食習慣的轉變,其實它是一個思想觀念,自身保健意識的深刻轉變。同樣,它也促使我們要隨時代變而變。不能墨守成規。
2.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帶來飲食習慣的改變。面對今天名目繁多的烘焙制品,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所以我們今天仍然還做一些“含高糖分、高油脂”烘焙點心來,人們就會感到“油膩和甜膩”。由此可見,豐富的物質生活不斷提高,必然會帶來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如果我們不能去適應這種變化,那么這個市場就無法立足,同樣也就失去了部分消費對象。這也是烘焙業所不愿意看到的。
3.如何繼承與發揚中國傳統烘焙食品的特色。中國糕點雖說是一種食品,但是從制作發展來看,它與其它科學技術一樣,可以說從“飲食文明史”方面反映我國偉大的科技成就。我國糕點有著十分悠久歷史。其歷史也是遠源流長的。它的產生與發展,是隨著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這種發展速度尤其是更快了。
為了轉變中國人對面食的固有習慣,通過新媒體的來塑烘培產品及品牌的形象是極其重要的。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
新媒體是媒介的最形式,“媒介”一詞,最早見于《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這里,“媒介”是指使雙方發生關系的人或事物。其中,“媒”字,在先秦時期是指媒人,后引申為事物發生的誘因。《詩·衛風·氓》:“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文中子·魏相》:“見譽而喜者,佞之媒也。”而“介”字,則一直是指居于兩者之間的中介體或工具。
在英語中,媒介"media"系"medium"的復數形式,它大約出現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義是指使事物之間發生關系的介質或工具。在麥克盧漢(M.MeLuhan,1964)的筆下,媒介即萬物,萬物皆媒介,而所有媒介都可以與人體發生某種聯系,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車輪是腳的延伸,書籍是眼的延伸,廣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膚的延伸……。
三、創意烘焙創業項目案例的定位
(一)消費者定位
1.中、小型企業主。對企業大、小的活動及宣傳形式和預算有最終的決策權。
2.25~35歲間的公司白領。這個年齡段的公司白領對生活有追求,講究質量,有良好欣賞和經濟能力,對感興趣的東西有購買的決策權。
3.追求健康的年輕父母。父母都非常注視孩子的健康,而年輕的父母更希望為孩子尋找有趣及健康并重的食物和活動。
4.學生。有人誤認為女生比男生更喜愛甜食,其實是個錯誤。事實上,口味的喜好并無性別之分,許多男生也喜愛甜品,不少女生為了保持苗條身段或為了減肥,往往視甜食為洪水猛獸,而且如今消費者越來越理智,在校學生會是重要的消費群體。
(二)目標定位
打造一家以創意烘培為主題的活動策劃公司。美食與藝術的結合,讓我們的客戶從形、色、味上享受藝術,品味藝術。通過創意把定制的烘培與活動方的需求結合在一起,讓這種帶有奢華色彩的美食變成更實惠,更容易制作的美食
四、創意烘焙創業項目案例的優劣勢分析
(一)人力優勢:
1.合伙人均為80后全職媽媽,產品風格都以健康、創新為特色。
2.合伙人于2014年2月起利用微信及各種新媒體工具進行烘培產品的網上推廣及銷售,與好友間有良好的感情基礎,現已發展約至100人,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消費能力。
3.合伙人身邊的朋友通常情況下都會喜歡本店風格。
4.兩位同伙人分別為70及80后,不同年齡段的人從事行業各有不同,具備各自的人脈資源,如需任何業務往來及咨詢可以隨時找到。
5.顧客忠誠度高,網定顧客每季度光顧本店3次以上,大家基本都能認識。
6.我們作為一個具有匠人精神及健康理念的創意烘培坊,顧客之間能夠自由交談,同時也能夠提供給顧客一個相對安全、單純的交友平臺,在沙龍活動中有利于大家互相溝通,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利于烘培技術的提高。
(二)行業優勢:
1.熟悉新媒體,傳播及互動能力強。
2.有創意,新鮮、符合本定向消費群的需求。
綜上所述:優勢是身邊具備大量懂生活,愛生活的消費群體,及對烘培有熱情和技能的手工匠,這批人既是我們的主要消費群體也可以成為本店的兵馬強將;
(三)劣勢分析
1.缺乏資金,投資款全部為積蓄。
2.缺乏時間,創業的同時需兼顧家庭。
3.缺乏從業經歷,從愛好者向從業者轉化的風險。
4.成立時間較短,僅一年、企業文化、自主品牌均缺乏核心競爭力。
五、創意烘焙創業項目案例的商業模式分析
該項目是一家手工制作、高端定制及活動策劃為一體的烘培坊,有專業的烘培工坊為合作伙伴,能提供大量的高品質烘培產品,不定期舉辦各類主題烘培活動、美食分享會、公益烘培課等。嘗試以創意烘培坊的服務為顧客帶來味覺享受和精神的收獲。
通過新媒體的工具營造消費社群,擔任線上線下的定制服務,承接活動的甜品及烘焙產品的定制,主打高端定制市場,開辦特色烘培課,在各大社區舉行不定期公益活動,詳細介紹見下表:
(一)承接活動的甜品及烘焙產品的定制
根據活動的內容,預算設計突顯活動主題及適合與會人員的甜品、烘培定制;產品都為自己手工制作,不定口味供應。
(二)特色烘培培訓課
價格相對較低,課堂結合興趣及學員程度設定為不同的課程,如入門級、愛好級、創作級。
(三)手工DIY
專業的烘培坊提供手工DIY服務,如生日蛋糕制作、巧克力制作等;
(四)文化公益活動
不定期到社區舉行活動,如烘培公開課、結合特殊節日主題派對、公司聯誼等小型聚會,用自身社會關系,承接社會和企業的活動定制開始,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
六、創意烘焙創業項目案例的人力資源需求分析
烘培坊開業之初,規模較小,沒有雇用其他工作人員,職位無細分,但工作職責有明確分工,具體如下:
創意總監:主要負責創意及烘培制作的工作,烘培坊的各項工作,包括產品設計、制作及原材料的購買;培訓課程主講,持續的進行專業的行業培訓學習,確保產品的創新與技術的提升。
市場總監:負責市場推廣,活動策劃等管理工作,利用新媒體擴大影響力。提供數據分析,報告每月的經營情況;負責促銷計劃的制訂和銷售過程的監督;妥善處理客人投訴;收集顧客的信息反饋即時與創意總監進行交流,隨時對產品及服務項目進行改進、調整。
共同工作職責:負責在產品制作的過程中,為顧客提供服務,按照市場的需要制定有針對性的高端定制產品,結合特殊的活動或節日進行促銷,建立與培養目標顧客群。
七、創意烘焙創業項目案例的競爭分析
(一)競爭對手有
1.幸福西餅:知名度高,是一家高速發展、專業從事烘焙食品,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O2O烘焙品牌公司,有自己的服務團隊,穩定的客戶群。
2.各烘培培訓機構:知名度高、環境好、有系統的教程、師資力量相對較強、廣告無所不在吸引群眾眼球。
3.各大品牌面包店:連鎖實體店地處繁華購物區,產品統一批量生產、配送,價格優勢。
(二)競爭策略
1.專注高端定制市場,與其他竟爭對手形成區別。
2.善用新媒體,利用自身社會關系,承接社會和企業的活動定制開始,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
3.發揮匠人精神,主打高端市場。
八、結語
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使得新媒體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創業者必須充分認識和把握新媒體環理念,不斷探索新媒體環境下創業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在新媒體的環境下進行創業,必須善用新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功能和互動,以實現在新媒體出現之前所沒有的新的商業模式和推廣模式。(作者單位為2015級北京大學藝術學理論專業(文化產業管理方向)高級專門人才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