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漢、長沙、重慶等地紛紛出臺人才挽留政策,仿佛近800萬的高校畢業生一下子變成了香餑餑,其中不乏高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人才的迫切需求離不開培養,培養離不開教師,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和技能人才培養的支柱,高等職業教育特別需要一批兼具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質師資。所以,關注高職人才從關注高職教師的職業發展開始才是王道。這既是市場經濟深層發展的需要,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
一、高職教師在職業發展方面面臨的困惑
高等職業教育從其根本來看,基本上是以前的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為主體發展起來的,其師資積淀還遠沒有本科院校深厚。雖然,國家提出并確立了骨干校、示范校和高水平職業院校的建設,學校規模、教學設備和實驗室、實訓室建設都已上了新臺階。但在對待高等職業教育核心因素學校教師的重視上還存在許多不足。自教師法出臺、教師節設立雖然從法律和社會輿論上有所提高,但其內涵建設還遠沒有達到,特別是高職教師在職業生涯發展方面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還面臨著諸多困境和困惑。
(一)各級政府很重視與自身待遇難落實的困惑
一談到老師的待遇問題,就不由想到各級各類文件中提到的教師工資標準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標準,確實這一提法既久遠又在眼前,幾乎只要與教育有關,必將言必稱此。然而,從陽光工資后公務員群體的反應就不難知道,其實他們以前的待遇絕非完全靠工資的,所以一陽光,他們就感覺到了正真的緊迫,而教師卻是舍此無它,缺此而難以養家。因此,反復強調的教師收入不低于當地公務員收入水平就顯得有些不夠,再加上現在公務員工資陽光了,國家就及時出臺了幾年就可以享受什么級別的待遇云云,而反顧教師層面,其收入還是必須依賴基本工資,特別是作為高職教師,既沒有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灰色收入,又沒有重點本科院校教師的科研經費收入來源,更談不上幾年幾年的享受級別,所以,盡管教師的待遇問題已經引起各級政府的重視,但苦于暫時沒有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自身待遇難以落實就見怪不怪了。
(二)職稱層級很明確與順利晉升卻很難的困惑
在職稱晉升方面,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如同本科高校的教師一樣,也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一路高升,但作為一名普通高職教師而言要想順利前行有多難,這個中的滋味只有經歷者才會有所感悟。究其原因有這樣幾點:1.高職院校強調教師的 “雙師型”,而“雙師型”教師注重的能力重點是專業教學、實踐技能培養以及各項科研成果技術的應用推廣,而非科研與論文,因此,高職教師必須完成足額的課堂和實踐教學,很難抽出時間完成科研。2.在自身科研素質等諸多方面也不現實。與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師相比,這些年高職教師的學歷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其碩士、博士學位的取得卻只能靠在職取得,很難獲得脫產的全日制學習,因此,缺乏系統的學術研究素能培養過程,其科研能力與本科院校教師相比相差甚遠。至于在項目課題申報方面,受僧多粥少的局限,高職教師是很難拿到的。制約了高職教師的職稱晉升。
(三)專業化發展方向明確與超大工作量的困惑
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的本科教育,其教育的成果需要直接對接市場,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高職院校就要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其人才的特點具有明確的市場性,因此,其專業發展的方向是十分明確的,高職院校的人才為市場需求而培養,高職院校的專業為市場需求而設置,它不同于本科院校特別是像“雙一流”等類型的學校,他們以培養專注于某一方面研究的人才培養為主,相對來說在一定時間內會有所穩定,而高職院校直接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辦學,培養的人才要適應人才市場對高職生的專業需求,與此相對應的高職院校的專業也就必須圍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進行調整,因此,從專業的發展方向來說非常明確,但從實際操作層面來看,則面臨新的專業層出不窮,高職教師從教學到教研的頻繁轉換之中,專業的調整和新專業的創辦引導高職教師去學習提高,但高職教育中教師的課務本來就明顯高于一般本科,同時,由于高職層次的問題,絕大多數的高職一線教師都擔任著班主任的兼職,從整體上來看不少高職學生不但成績相比較于本科生要較差許多,就其日常自我管理能力也有相對欠缺,考入高職后常常自怨自艾,情緒低落,心理壓力大,作為班主任的高職教師還必須承擔一定的學生心理工作,多方的任務疊加使得高職教師承擔著超大的工作量,出現明顯的職業倦怠。其結果迫使高職教師要么選擇加班加點的去學習新的專業知識,要么選擇申請調換工作崗位,到教學教研任務相對較輕的職能部門去擔任行政或者學生管理工作,更有甚者選擇跳槽,離開了高職教育事業。無論哪一條途徑的結果都必將是進一步加劇和加重高職教師特別是一線教師的工作任務,對高職教師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二、高職教師在職業發展方面面臨困惑的因素分析
回顧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歷史,從中不難得出對高等職業教育高度肯定的結論,當之無愧的中國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為建設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培育了大量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因此,關注培育這些技能型人才的辛勤園丁,幫助分析高等職業教育教師的職業發展困惑也就意義非凡。從前所述高職教師在職業發展方面面臨的困惑,從內外在因素分析來看,主要關系到以下兩個方面的。
(一)社會的認可度是引起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困惑的外在因素
從全社會的管理層面來看,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不夠。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引導了我國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大踏步發展,高等教育無論學校數量,還是培養學生數量都不斷刷新歷史。據有關資料估計:到2018年各類高校畢業生人數有望突破800萬之眾,這其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突起是不爭事實。然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社會中的重視程度和現實認識卻與其發展態勢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明明應該享有高度重視的高等職業教育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從而在社會管理層面上成為了引起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困惑的外在因素。究其表現主要是辦學需要資金的投入,特別是作為新興之秀而又特別重視技能培訓的高等職業教育。但我國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建設中,各行各業都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投入,在有限的教育投入方面,還要強化九年制基礎義務教育和“雙一流”高校建設,因此,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資金投入就很難做到傾斜,甚至連一碗水端平的標準都做不到,高等職業教育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連學校的辦學條件改善都相形見絀,對于高職教師職業發展的關注不夠也就不奇怪了。
從社會的認識層面來看,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也存在嚴重偏頗。那些考進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人們的常規認識中總會被一種偏見所包圍,人們普遍認為高職教育就是一種末流教育,遠沒有認識到高職教育的技能型特長培養優勢,從而不能得到社會、特別是廣大考生和家長的認可。因為在人們的心目中,所謂大學會被片面的認識為本科,作為專科層次的高職院校無論是在社會認識方面,還是高校自身認識方面,都有一種“雞肋”的感覺。再加上在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過程中,其辦學條件的改善、生師比結構的調整、收費以及個別院校在招生、就業過程中的不規范行為,也進一步加深了社會對高職院校的偏見。高職院校的認可度也就決定了高職教師的社會認可度,引起自身職業發展困惑也就有了些許必然。
(二)自身素質層面引起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困惑的內在因素
在研究引起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困惑時社會認可度無疑是其重要的一方面,但也非絕然,古語云:待錐立于囊中,必脫穎而出。因此,引起高職教師職業發展困惑從教師本身來說其自身素質層面也是一個重要的內在因素。試想如果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都有一個“毛遂”的心,時時刻刻立足本職,在自身上下功夫,從一進入高職院校就設計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強烈的教師職業生涯發展意思,各高職院校的領導、老教師們像師傅帶徒弟一樣對新教師進行傳幫帶,在教學設計、課程改革、專業轉型、學生管理以及科研項目的申請和論文寫作技巧等諸多方面進行引導,則整個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都將得到有效的提升,那么當社會各界,無論是管理層還是社會民眾,無論是求學的學生還是學生家長,看到高等職業教育的質的改變時,其社會管理層面對高職教育的認可度就會改觀,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提升自身素質來謀求社會的認可,解決其職業發展的困惑。
總的說來,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在職業發展的困惑雖然有來自多個方面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在于自身,試想如果高職院校擁有了一支教學水平過硬、科研水平出眾、技能水平高超的師資隊伍,何愁不能贏得各級政府、社會各界和學生及家長的認可,何愁培育不出技能高超的能工巧匠。這樣一來,人才培育出來了,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社會認可度也提高了,社會及各界尋求技能人才的方向也會轉向高職院校,高職教師的社會認可度也就高了,社會的各種資金投入也將隨之加大,教師們的待遇得到改善,人才的吸引力就強,師資隊伍將會進一步壯大,教師們的高強度工作得以緩解,各種困惑迎刃而解。(作者單位為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會計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