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市場調查是協助企業完成決策的重要依據,常被稱為企業的“市場嘹望哨”。對于商科類的學生而言,學習市場調查尤為重要。但如何有效組織實施市場調查,獲得有效的第一手資料卻并不容易。《市場調查與預測》是高職經管類專業的專業任選課,是一門綜合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在學習本課程前,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西方經濟學、市場營銷學、數學、統計學等基礎知識,且在這門課中存在大量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使得這門課枯燥、難懂,通過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學時,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信息化教學是信息化時代下的必然趨勢,高職院校發展信息化教學是大勢所趨。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化資源和現代教育媒體等新媒體手段,信息化教學設計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使得教學手段更先進,教學方法更新穎,教學內容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本文以《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中《組織與實施市場調查》為例,以拋錨式翻轉課堂為基礎,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目的在于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程選用的教材是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高等職業教育財經類“十三五”系列規劃教材《市場調查原理與實務——項目教程》,這本教材有很好的應用性和適用性,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本教學設計選取的內容是教材中任務模塊六——《組織實施市場調查》,重點培養學生調查方案和問卷的設計能力、調查方法的選取能力、調查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能力,實現從認識——設計——實施——運用的一體化訓練,共六個課時。教學重點有兩個:一是調查問卷中問題和答案的類型以及設計的技巧;二是街頭攔截訪問的操作流程以及訪問的前期準備。
教學目標將分為三個層級:知識、技能和素質目標。知識目標是掌握調查問卷的類型、結構、內容及設計程序、問題及答案設計的技巧;技能目標是培養根據調查主題靈活設計調查問卷、運用網絡和街頭攔截開展市場調查以及搜集、整理和分析數據、資料的能力;素質目標是提升對經濟現象敏銳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培養吃苦耐勞和團隊協作的精神,練就承受挫折的良好心態。
(二)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教授對象是電子商務專業大二的學生。他們通過前續課程的學習,在基礎知識上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理論聯系實際的綜合運用能力有待提高,尚不能將以上知識靈活運用到實踐操作中去。作為信息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95后,他們不習慣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模式,對理論知識的興趣普遍不足,缺乏系統的思維方式,學習的主動性不足。但是,他們對信息技術興趣濃厚,對互聯網,特別是對各種移動終端,有著非常強烈的喜好和依賴,擅長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技能。本次課將以學習動機作為突破點,來展開教學。
根據對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定位,我們發現教學難點有兩個:一是指導學生如何制作一份科學的市場調查問卷;二是指導學生如何實施街頭攔截訪問和網上訪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通過各種信息化的手段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二、教學設計
基于本任務模塊具有較強的實操性,故選用了拋錨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即將拋錨式教學與翻轉課堂相融合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首先以學生感興趣且熟悉的校園市場為基礎創設市場調查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其次,以商學院電商專業的學生實踐平臺“阿創校園”為依托,對接真實的市場環境;最后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構建翻轉課堂,并借用拋錨式教學模式中“引錨、設錨、拋錨、解錨和起錨”的五環節組織教學,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完成對新知識的構建和內化。
在教學手段上,充分運用多元化的信息化手段,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信息化的手段包括:使用大學城空間、微信群、QQ群等發布資料和溝通交流,使用問卷星網、問卷網以及“雅典娜”計算機輔助面訪系統等信息化實訓平臺開展調研活動,引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
教學策略主要包括:通過任務驅動法,自主學習法,情境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情景創設為引導,完成整個教學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充當組織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設計炫彩奪目,但如何落地才是關鍵。
三、教學過程
本任務模塊的教學分為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提升三個階段,并在課后對課堂學習的效果進行考核評價。
(一)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前注冊課程的相關微信公共平臺、建立課程的微信群,學生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加入。
課前準備將分為三個環節:課前一周,教師通過微信公共平臺的群發功能,將本任務模塊相關的資料推送給學生,這些資料可以是文字、圖片、語音和視頻。根據教學設計中設定校園市場情境的設想,引導學生選擇與校園市場相關的調研主題,并提供相應的調研問卷范例。這是引錨和設錨的過程。
課前三天,教師通過微信平臺推送本次課的主任務(設計市場調查問卷,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實施市場調查)和三個子任務。這是拋錨的過程。
課前一天,教師在線答疑,并通過微信平臺發起本課難點的投票,由學生投票選出的難點將作為課中實施中參考的依據。
在課前準備的三個環節中,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教師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過程考核;同時,還可通過微信群、QQ群、大學城空間等在線答疑,使手機成為學生的口袋課堂。
(二)課堂實施
課堂實施共六個學時,分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用時兩個課時。這是解錨的過程。
第一個階段:知識梳理階段。教師回顧課前推送的學習資料,并結合課前答疑,通過案例教學法就市場調查問卷的類型、結構以及問題和答案設計技巧等重點進行知識的梳理并與學生互動,同時導入難點。
第二階段:交流討論階段。要求各組展示課前完成的調查問卷,學生與教師共同分析各組問卷在問題和答案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建議并產生各組的過程互評分。由此突破教學難點之一:制作一份科學的市場調查問卷。
第三階段:情景模擬階段。教師導入教學難點之二:街頭攔截和網上調研的操作流程,并指導學生如何使用問卷星網、問卷網、“雅典娜”計算機面訪系統等網上實訓平臺,學生在手機上即可進行在線實訓;然后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實施線上和線下的市場調查情景模擬。在情景模擬的過程中,學生將結合本組調查主題的情境,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將新知識內化于心。
通過課前準備和課堂實施的強化,課后的提升將重點引導學生走向真實的市場環境。
(三)課后提升
1.教師在大學城空間里中發布本任務相關的課件和輔助資料,并通過本課微信群、QQ群和大學城空間,在課后實現學生與教師隨時隨地的溝通和交流。
2.各組學生使用調查問卷進行線上和線下調研相結合的實際操作,在“用”中“學”,并將實地調研的照片和視頻上傳至大學城空間,以便教師進行考核和各組互評。
3.專業實踐平臺的學生在學校師生中開展校園市場主題調研活動,為“阿創校園”選擇師生歡迎的產品,做好打造爆品的第一步,更好的服務校園師生。并通過“阿創校園”的選品實現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四)考核評價
本任務模塊的考核主要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個部分,過程考核占70%,結果考核占30%。其中,過程考核主要考察學生日常學習的參與度,包括考勤(10%)、課前課后的微信課堂(30%)以及課中表現(30%);結果的考核綜合考慮自我評分(5%)、組內評分(5%)、各組互評(10%)和教師評分(10%),根據不同任務的考核標準界定相應的等級。如果市場調查的成果能獲得企業認可,提供依據可獲得適當加分甚至免試。這是起錨的過程。
四、教學反思
(一)教學效果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拋錨式翻轉課堂突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實現了學生學得開心,做得用心,教師教得省心。
教學效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的興趣明顯提高,學生學習參與度大幅提升。由于采用了學生感興趣的信息化手段對接課堂,學生在刷手機、玩電腦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課前及課后的學習任務。學習將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習興趣自然有了大大提升。
2.課堂氣氛明顯改善,教學評價顯著提高。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采用提問的形式進行課堂互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難以調動。采用信息化手段后,將教學過程從課堂中衍生至課前和課后,學生做到有目的來、帶任務走,積極參與到課堂中,課堂將借助信息化手段而產生神奇的化學反應。
3.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動態積累。由于學生在任務完成后需要通過大學城空間提交完成的任務成果,這些鮮活的案例不斷的積累并更新,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源源不斷豐富的案例素材。
4.學生的職業素養大大提升。通過學習市場調查,學生對市場的定位更明確了,產品選品更準確了,學生在與真實的市場環境的對接中大大提升了職業素養。
(二)亮點創新
1.充分利用多元化信息化手段,有效整合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所用,突破了常規教學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運用拋錨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多樣化的現實生活情境中,運用情景化教學技術引起學生反思,體現了學生在學生中的主體地位,提高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3.實現教學評價主體多元化,尤其是加入企業評價元素,使評價更加真實客觀。
4.與專業實踐平臺有效對接。引導學生與專業的實訓平臺“阿創校園”以及學生個人淘寶店和微店的運營實踐活動相結合,通過專業平臺打通了學生與真實市場環境對接的渠道。
五、結語
信息化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這種全新的教學環境下,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的角色不再僅僅是傳統課堂的知識傳授者,而是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學生將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中心,這符合當代學生的特點,符合他們的學習需求。基于對商科類專業課程特征的思考和對商科類學生學情的分析,本信息化教學設計做了一些新的探索與嘗試,期待能為商科類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新的思路與途徑。(作者單位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為2015湖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專項研究課題:“管理學的學科原理方法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研究”(編號:15FDY21)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