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服裝行業的快速發展,企業對于服裝專業人才需求量也隨之增大,對服裝專業人員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樣的特定背景下,服裝高職院校在教學領域,如何把理論教學、實訓課堂和市場需求結合的更加緊密;如何在信息化教學的大環境下,提高課堂授課的效率,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為服裝企業輸送高品質的人才,是每一位服裝專業職教工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嘗試就高職服裝教學的信息化應用展開探討,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在我國,隨著校園網絡的建成,信息化教學和學生信息化網絡下的學習活動隨之產生,教育界創建了新型教學模式——信息化技術。信息化技術是通過計算機對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用戶可以通過多種感官與計算機進行實時信息交互的技術。本文就服裝教學中信息化教學存在的必要性,目前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對服裝教學中如何更好的運用信息化技術,談談個人的觀點。
一、高職服裝教學的信息化應用的必要性
(一)現代教學方式變革的需求
現代教學方式是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把大量的媒體技術引入教學,作為對傳統教學最有利的補充,形成新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方式。信息化技術在呈現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使教學與學習活動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其具備其它教學方法不可代替的優勢。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是現代教學的需求。
(二)高職服裝教學自身特點的需求
高職服裝教學具有審美性強、實踐性強的特點,信息化教學的形象性、豐富性、交互性契合了這種教學需求。服裝設計是服裝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需要加強審美能力的訓練。老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來給學生展示不同設計風格。點造型、線造型、面造型,服裝的輪廓美、線條美等等,都可以通過信息化教學來給學生拓展視野。也可以提出一個設計構思,讓學生利用多媒體來尋找自己覺得美的面料、款式、色彩,然后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老師再做點評和引導。信息化教學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三)培養高級服裝人才的需求
服裝專業是走在時尚前沿的一門學科,但是現狀是我們的教材等等都要落后于實際,因為編寫到出版是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還有大部分服裝企業目前已經擁有行業比較先進的軟件、機器設備,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方向,高職學校受到經費等等的限制,往往在軟件設備方面要比企業落后一些,不能和企業同步。高級服裝人才需要更寬廣的視野、更豐富的案例積淀,需要更強烈的創新意識,除了服裝專業的專業知識以外,信息素養也成為人才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化運用可以把網絡學習資源進行科學有效的整合,構建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不斷的從外界獲取新的有效的信息為了能培養出貼合社會需求的應用性人才,用好信息化,是高職教育的一個有效手段。
二、高職服裝教學中應用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形式化
多信息化技術進入課堂應該解決常規教學無法解決的問題,這是大家應有的常識。但是現在有很多人,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制作信息化課件上,忽視了對教材自身的研究。整堂課沒有什么重點、難點,也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師生交流互動根本沒有。信息化教學如果沒有考慮所涉及的情境是否符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是否突破了教學的難點,為運用而運用,忽視了教學內容本質的把握,沖淡了課堂學習的重點,就變成了搞一些形式主義的花架子。其結果是過多的內容既影響學生學習知識的注意力,又削弱教學內容的重點,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二)低效化
信息化教學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能充分開發媒體的功能,使教學內容不能以最佳的媒介方式來呈現;二是使用過度,資源浪費,不能與傳統的教學媒體形成良好的互補。目前教學中濫用比不用更加普遍。部分教師在沒有改變自己教學觀念的基礎上,以為只要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就是先進的教學模式,就能提高教學效果;在制作信息化課件時沒有充分準備、精心設計,認為只要使用電腦就是信息化教學,因此教學效果不但沒有明顯改變,反而引起學生的反感。傳統教學中教師豐富的肢體語言、形象的外在表演等無法在信息化教學課件中反映出來,因此,如果教師本身還沒有具備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就簡單的選用信息化教學,是不可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程式化
信息化教學忽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按照媒體設定的教學預設程序進行教學,過于程式化,忽視課堂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不能靈活生成,不重視思維培養。在信息化教學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中,往往以教師預想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思路為基礎,忽視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忽視學生學習方式的體驗性,使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學生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眼睛看,耳朵聽,還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手去操作。在高職服裝的結構課上,很多教師會預先做好精美的課件,結構變化的過程都一一展示。一直在不停的讓學生看,給學生講,給學生親自體驗的時間少之又少。特別是在服裝這個專業性特別強的學科中,過分強化信息化,學生缺少思考和動手實踐的時間。學生沒有親自體驗該款式的結構變化,間接的經驗很容易遺忘,一定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去體驗該款式的結構變化,才能變成直接經驗,印象深刻。信息化教學課件過度的直觀化,削弱了學生的感悟力和想象力,思維得不到很好的訓練,不能達到新課程提出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價值三維目標的統一。
三、高職服裝教學應用多媒體的建議
利用信息化教學具有很多的優越性,高職服裝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信息化的作用,建議如下:
(一)提高信息化課件的設計水平
服裝專業信息化課件的制作在理論知識比較多的學科,比如服裝簡史、服裝概論、服裝設計等學科,應用非常廣泛,課件制作也非常成熟,課件水平也很高。使用多媒體授課,課堂效果如何與教師的課件是否優秀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制作課件時,應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勢,制作出適合學生特點的多媒體課件。
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不是最完善的,信息化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學中不要機械的使用,而要靈活的把各種教學方式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點,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認知力,達到提高服裝技能的目的。例如西褲的縫制工藝。西褲縫制的難點是后袋、拉鏈和褲腰的制作。可以先制作工藝視頻發給學生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做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老師實物示范結合信息化教學的課程設計,突破老師實物示范的局限性。同學們經過的課前信息化課件的預習,老師課堂實物示范,課后同學們都能熟練掌握縫制方法。課堂教學在多媒體模式下的教學設計可以更加靈活,教學效果也更加好。
(二) 提高教學中信息化應用的適切性
信息化可以幫助老師進行教學,向學生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手段。信息化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把握適度的原則,也會影響到教學的效果。課件制作前要對課堂教學內容作全面深入的把握,正確定位,抓住切入點,恰當選用教學手段和表現形式,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疑點,突出重點,注重實效,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原則中要求教師用最簡單的教學形式,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恰當選用教輔工具,力求簡單實效,比如:使用傳統的教具如人臺、人模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用自制課件,費時費力。傳統教學方法不好解決,那我們就選擇恰當的媒體工具做簡單有效的課件。例如女裝原型省道轉移。在傳統教學模式下,老師會利用原型紙樣,用剪紙切移的方法 ,剪開要轉移的位置,合并部分全省,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逐一畫出。這個過程會占用老師很多的教學時間,并且后面的操作會覆蓋前面的教學內容。在信息化設計的課堂上面,老師就可以很輕松的利用服裝軟件在電腦上畫,每一步都很清晰地展現給學生。還可以把線條變化成不同顏色,局部放大;可以把變化后的紙樣重疊在變化前的紙樣上面,來觀察比較規律。信息化課程設計,大大提高了課堂授課的效率,節省教學時間,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信息化教學的形象性、豐富性、交互性契合了高職服裝教學這種實踐性強的教學需求。
(三)加強信息化教學的開放性
加強信息化的開放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使用信息化要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不能把過程在信息化課件內容里面完全預設;二是利用信息化的開放性,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人是一種開放的、生成性的存在,人的發展有無限的空間和豐富的可能性。信息化教學不能根據媒體設定的程序線性推進,應該要有彈性的預設,應圍繞學生給予多種學習路徑的選擇,使課堂有更多的生成空間,真正引導學生的去思維、去探究、去創造,要加強信息化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四、結語
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高職教育的老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把信息化技術和其他教學方法有機結合,合理搭配,形成合理的教學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對于教服裝專業技能的老師來說,信息化教學模式下可以使內容更加直觀豐富,最大限度的使課堂更加人性化,科學化。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用信息化來追求形式,脫離內容,忽視老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師的人格魅力。總之,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高職服裝教學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要適時恰當地運用好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多種能力,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能擔負起培養服裝優秀人才的重任。(作者單位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