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老師通過自身的知識儲備、通過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來給學生講解知識,引導學生去感受、體會作品的文學價值。由于每一個學生的能力都存在著差異,對于一個作品有著不同的理解和體會,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傳統的教學模式所不能取得很好的課堂效果,甚至讓老師陷入一個很被動的局面。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在教學中采取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不斷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教學的工具,而且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目的和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就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將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各學科的整個教學過程中去,改革教學模式,整合教學資源,促進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決不能“為應用而應用”,更不能偏離課程目標的盲目應用;而要從學科課程目標出發,并考慮學科特點,具體教材內容及學生年齡特征等諸教學要素去精心設計應用,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應用。
二、信息化教育在中職教學中的現狀
近年來,眾多學校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教育投入的資源越來越多,使得學校建設中逐漸走到了社會的前列。在中學教育中,現代信息技術也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作為教師輔助教學的工具,它是充分聯系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一種有效手段。在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主動探索,自助學習,相互協作等方式了解并掌握相關教學內容,可以實現教師身份的轉變,有單純的信息傳播者變為與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參與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信心和能力。
三、信息化走進中職課堂的意義
(一)信息技術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更易吸引學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準備中,教師可以從強大的互聯網上找尋收集與教學相關的圖片、影像,以及更翔實的內容介紹等,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關注。
(二)信息技術能增加課堂教學內容,擴大學習范圍。在教學內容上,可以用信息技術結合所學專業,搜集與所學專業相關又可以融入教學的課程資源,開闊學生視野。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結合信息化學習,學生可以成為獲取知識的主動者,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索,學會自己找尋想知道的答案等,從而讓學生成為一個主動學習者。
四、中職傳統教學現狀
(一)教材改進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不大。從現實角度來說,中職學校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中職學校的領導、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更為關注的也是學生專業課的學習,對基礎性的語文學習關注得相對偏少,這種現象在2012年春季高考全面開展之前顯得尤為突出。
(二)學生基礎差。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絕大多數是在經歷中考后,被當地各所高中層層選拔淘汰后才很無奈地來到中職學校讀書的,有些學生甚至是早在初中三年級就被“分流”到中職學校的,只有極少部分學生是在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比較客觀的認識的前提下才來到中職學校的。
五、中職教學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增加課堂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突破書本限制,發揮其傳播知識新、快、全的優勢,擴充教學知識量,豐富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實現對事物的多層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課堂的教學容量。
(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師生互動,提升教學效率。閱讀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對話過程,多媒體作為聯系師生的工具,可被用來創設情境、協作學習、討論交流、情感激勵,可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人機之間創設聯系的紐帶,使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教師和學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暢通,更好地發展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俗語常說: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中職教學中采取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過程中出現情景交融、聲情并茂、自由活潑的課堂效果,這樣不僅給學生帶來很多的感性材料、而且對于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次很好的培養,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層次發展。
六、結語
總之,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給中職教育教學帶來了一場深刻的革命,但任何事物都有長短利弊,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又要在教學實踐中多學習,多探索,揚長避短,使信息技術有效地服務于教學。“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改革與探索會讓中職教育教學在信息環境下綻放出更美麗的花朵。(作者單位為盤錦市經濟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