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肩負培養旅游高干人才的職業院校,目前無論是從培養人才的數量,還是質量上看,其教育程度都是遠遠不夠的,不僅無法滿足旅游市場的發展與需求,也無法體現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應當高度重視中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以及人才培養模式。
一、實踐教學模式的概念
實踐是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在學校控制狀態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與目標,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教學過程。實踐教學是指模擬實際的工作環境,利用真實工作項目的實際案例進行教學,教學過程中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強調學生參與性的學習,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學生在專業技能、工作方法、團隊合作和實踐經驗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實踐是職業教育學生技能培養的起點,是學生由書本走向實習和就業的接口,是學生養成良好職業道德、嚴謹作風和提高素質的重要平臺。
二、存在于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問題
(一)學校技能訓練場地局限,學生技能訓練時間普遍較少
在技能訓練周期間,學生對專業技能的訓練只能浮于表面,知道應該怎么做,但并沒有時間去領會和熟練掌握技能操作的技巧和精髓。因此,很多學生的技能操作學而不精,學后就忘,大大降低了技能訓練的實際效果。所以中職學校要注意訓練場所的配套建設,不斷完善硬件設施,給學生更多的課堂訓練機會。
(二)實踐教學缺乏量化評價指標,要求和目標的指標不明確
有些教師在布置完教學任務以后就讓學生自己去練習,但是許多技能需要多次重復練習熟悉才能掌握的,且需要教師現場親自指導,導致實踐時間嚴重不足,還分散,往往是在某項專業技能還未掌握或還不熟練的情況下,實踐就結束了。在實踐過程中缺乏科學具體的量化評價指標,如果老師再不嚴加督促,操作過程中的程序化、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自然就降低了,不能達到系統檢驗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鍛煉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就無法掌握更談不上提高和精通,中職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就會大打折扣。
三、中職旅游專業應采取的幾種有效實踐教學模式
(一)假期打工模式
根據旅游行業的特點,大多數旅客會選擇假間旅游,各家旅游企業或多或少都缺少人手,企業對相關專業學生到企業兼職基本上持歡迎態度。學生可以到當地規模比較大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景點進行鍛煉,學生每年都有寒、暑兩個長假,既可以達到鍛煉自己又可以充實自己。旅游專業學生面對這樣的機會,應當大膽的到這些企業里去鍛煉學習,通過這種短期工作模式,既能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學生不光進一步熟悉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還能解決旅游企業旺季時人手不夠的問題,另外還能獲得一定的報酬,這對企業和學生是一個雙贏的機會。
(二)校內實踐基地模式
校內實踐基地模式是對實踐室模式的一種有力的檢驗和補充,校內實踐基地模式高效結合理論和實踐,提高理論和實踐課的教學效益,同時還可以通過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來優化課堂建設。學校圍繞旅游行業的實際需要而在校內開設的各種專業實踐室,還包括自辦的相關產業,如旅行社、酒店等。主要解決了教與練的相融性問題,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使學生能在基地完成頂崗實習前的全部酒店業務和技能方面的訓練;加強了酒店企業文化氛圍建設,通過頂崗實習的方式進行輪崗實踐,不僅解決了校外實習基地不能讓學生實際操作的問題,還能全面的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的能力。
(三)企業綜合實習實踐模式
很多中職學校采用2+1模式,即兩年的校內學習,第三學年進入企業進行實習。在此過程中,學校要為學生找好實習實踐基地,制訂實習實踐的教學任務。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協調與溝通,完善對校外實習實踐學生的管理,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實習實踐要求,配合企業做好監督和宏觀調控,做好對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全面綜合評價和考核工作。旅游專業學生在校學習的期間,已基本掌握了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相關專業技能,學校可以聘請旅游企業的專家、大師來校進行相關專業講座,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旅游業的就業形勢、對旅游專業人才的素質要求、發展狀況、未來發展前景,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本專業相對應的行業,了解未來的工作環境,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學生到旅游企業實習實踐,學校要為學生配備實習實踐的指導教師,協助企業共同管理學生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起居,加強與企業間的溝通以及對學生的指導工作。
四、結語
總之,在實踐教學的具體實現途徑上,我們借助校內與校外、課內與課外、教與學、學與練為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采用實驗、實踐和實習等教學環節,從而實現中職教育造就技術應用型人才、實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作者單位為盤錦市經濟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