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2850所高校中,只有459所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設置了實踐教學課程。這一數據表明,在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中,實踐教學為得到教師和高校管人員的重視,造成現今大部分高校行政管理學生在社會工作崗位實踐過程中,無法適應企業或者行政單位運營節奏,給學生和企業的未來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文章以“高校行政管理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研究 ”為話題,深度展開研究,進一步探析如何構建高校行政管理課程并將其融入高校行政管理課程設置中。
一、高校課程管理實踐教學發展現狀
(一)實踐教學形式化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我國部分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課程偏于相似化,即課程設置中,對于理論課程的重視高于實踐課程。例如:江西、浙江、廣州、福建等地區高校的行政管理專業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為6:1,課程設置比例不協調,導致學生專業實踐時間和技能練習時間減少。行政管理專業屬于應用型專業,需要通過實踐教學,將理論知識轉變為學生的實踐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個體化發展。除教師實踐教學意識薄弱之外,同時還有實踐教學形式化的弊端,即指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未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實質性效益。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中實踐教學形式為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這一教學形式,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未能真正意義上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幫助。
(二)缺乏有效的教學實踐平臺
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校內實踐教學,另一種是校外實踐教學。但是由于校外實踐平臺的限制,導致高校行政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僅僅局限與校內。因為行政管理專業的特殊性,如要學生在實習期間徹底融入企業,需要涉及到企業內部運營機制和商業信息,由于受行政部門精簡化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事業單位和政府部門亦不愿意為本專業學生提供實踐機會。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對合作單位的工作性質、制度流程和改革方向沒能充分了解和把握,對自身的資源、人才和技術優勢亦未充分挖掘,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和校政合作的實踐平臺多處于探討和構建之中。應缺乏有效的校外企業實踐平臺,導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無法將學科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能力。
二、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構建研究
(一)健全課程體系,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健全課程體系具體表現為在高校行政管理課程設置中,增加公文寫作、計算機操作、調查研究、政策分析和人際關系協調等課程,實現行政管理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均衡化的狀態,提升行政管理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提前感知社會崗位實踐過程中,將會面臨的問題,提前培養能夠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專業知識技能。其次是創新實踐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的改革,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打破傳統教師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講述人際關系協調這一課程時,通過多媒體視屏播放,讓學生觀察不同人際關系的協調的方式,接著在情境即興表演過程中,通過學生自主發揮,提升學生的創新發展能力,同時這一方式能讓學科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模式相融合,使學生充分將學科理論知識轉變為實踐技能。
(二)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構建實踐能力平臺
校內校外資源整合是為了解決由于行政管理專業特殊性給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困擾。 通過學校與政府和企業簽訂雙贏戰略合作,使學生能夠進一步基礎到企業行政管理的實質性內容,學校為打破企業防備心理,可以在戰略合作中,承諾企業或者行政管理單位保障人才輸送。因為,只有協調學校和校外企業的關系,才能為學生打造一條完整流暢的實踐學習鏈。
除此之外,學生在校外實踐過程中,學校應聯合校外合作企業或者行政單位,設立學生實踐考核體系,對學生實踐過程進行分段考核。學校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實踐狀態后,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和專業實踐技能,規劃改進策略,使學生的校外實踐學習,能為學生專業技能和崗位實踐能力提升帶來實質性的幫助。加強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僅能滿足學生的社會實習需求,同時還能進一步加強企業發展動力。因此,高校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行政管理課程的重視,實現學校行政管理與企業運營同步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實踐教學形式化、缺乏有效的教學實踐平臺等弊端。為改善這一發展現狀,在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實踐教學作用,需要通過健全課程體系,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構建實踐能力平臺這兩個方面,全面提升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強化企業發展動力。(作者單位為南昌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