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課改形勢下中職會計教學存在的不足
會計以研究財務活動和成本資料的收集、分類、綜合、分析和解釋為基礎,實施有效的經濟管理,具有極強的實踐性。雖說近年對中職會計專業實施了相應的創新改革,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現階段中職會計教學課程設置、教學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銜接不緊。中職會計課程體系基本從會計學科演化而來,未能立足會計職業本質特色,造成專業學習內容和實際崗位需求產生錯位,如:連接財務審計工作,在規避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方面,都缺乏重點設置,需要重視課程知識重點和社會經濟情況有效的解決方式,使中職學生畢業就業后,能對企業財務實際情況具有良好解決能力。二是教學管理模式與新時代學生觀念不符。信息時代使學生涉獵的知識面廣、眼界開闊,而單一式教學管理,使各層級學生都在“一窩燴”,老套教學形式和管理模式,使學生感到枯燥無趣,阻礙了教學質量提高。三是落后教學方法與新課改創新要求不合。隨著社會發展,新型會計業務不斷出現,但中職會計教學仍在按部就班采用落后教學內容和方法,與企業聯系不深入,導致教學創新不足,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制約了中職會計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新課改形勢下中職會計教學需要徹底改變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現狀,在課程安排上應結合實際合理調整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關注學生興趣變化,配備現代會計教學設施和器材,使中職會計教學盡快適應新課改要求。
二、新課改形勢下會計教學管理策略的分析
雖說中職會計知識多偏于理論性,但如果仍是依理論講會計,很難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需要在教學管理策略上認真進行分析,加以改進。一要注重教學理念更新。新課改要求,教學不能僅限于理論學習,需要與實踐有效結合。為此,轉換教學思維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體作用。如:建立中職會計專業微信朋友圈,與學生建立常態聯系方式,生活上成為其朋友,在學習上成為他們導師,時常發布學習主題、學習內容講解、學習知識整合等會計專業內容,并在教學中多引入一些情景模式,以問題示范引發學生思考,增加學生對會計專業知識的深刻理解。二要注重理論實踐結合。中職會計專業僅靠理論學習很難達到教學成效,需要兼顧課程理論和實踐,既在教學內要選擇代表性強的會計案例協助學生進行分析,又配合學生適宜的模擬題,對中職會計知識點進行實踐性操作考察,使學生形成中職會計整體化的感性認知。三要注重建立實訓體系。新課改下會計專業更講究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為幫助學生更好適應社會用工需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來實行專業化的分析和討論,靈活化理論知識教學,協助學生掌握所學會計知識;通過校企結合、班級與廠家結合方式,建立相應的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創造性使中職會計教學管理實現擴展,推動產教學相結合的會計教學管理。
因此,在增強中職會計教學管理策略上,需要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真正達到學做結合、學以致用。
三、新課改形勢下會計教學效果提高的方法
適應新時期和形勢下的中職會計教學發展要求,應針對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底子薄、基礎弱的現狀,分析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趨勢,在靈活促進理論學習同時,加強專業技能培養,促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盡快適應企業的要求。一方面,結合學生個性,實施學案導學。既在會計教學目標引領下,把學生引入到探究―發現―提問―解疑的自主主動學習過程。其中,學生根據教師設置的中職會計學案學習目標、設計的知識問題、創設的教學情景或導讀提綱,通過課前、課堂自主學習,以掌握會計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如:在中職會計課堂上操作會計知識的學、導、練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第二階段教師引導學習,第三階段學生達標訓練,輔之以學生小組合作實訓,提高學生會計實踐訓練效果。另一方面,結合用工需求,實施現代學徒培養模式。在設置課程計劃時,校企雙方結合實際的工作崗位職責,共同制定教學目標,如由教師負責理論教學,企業“師傅”負責實踐技能,既擺脫傳統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束縛,又能使會計崗位工作有機融入教學內容,為企業需求培養有實際動手能力的會計專業技能型人才。
總之,新課改下改善中職會計教學,要創新會計教學理念,切實掌握好社會需要什么,學生怎么學到會計實踐技能,從而為社會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作者單位為深圳市寶安職業教育集團第一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