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地處東南亞交通樞紐位置,是“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沿線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促進中柬經貿合作,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近年來,柬埔寨成為中企開展投資和貿易的熱土,但由于對投資貿易政策解析不到位,處處碰壁。本文旨在分析柬埔寨投資貿易政策,提出對策建議,促進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柬埔寨地處中南半島南部,地處東盟的正中心,湄公河流域的核心區域,是全世界公認的旅游圣地,也是前往全球重要市場的要道。近年來,柬埔寨保持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積極融入區域、次區域合作,重點參與區域連通計劃的軟硬設施建設,加大吸引投資特別是私人領域參與國家建設,“四架馬車”(農業、以紡織和建筑為主導的工業、旅游業和外國直接投資)拉動經濟穩步前行,成為10年來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強勁的經濟增長,充分展現出了柬埔寨發展實力,也為柬各個市場積蓄了噴發的力量,全球各大投資集團紛紛看好柬埔寨的經濟潛力,擲重金參與建設。
中國政府致力于構建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格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戰略對接,深度挖掘合作機會和潛能,促進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中柬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兩國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且經濟互補,“一帶一路”契合柬方需要,而柬埔寨正以自己特點和優勢迎來“一帶一路”倡議新機遇,因而柬埔寨理所當然成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點國家。“一帶一路”政策的紅利優勢,加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建成為中柬雙邊貿易發展帶來強大動力,使中國在柬埔寨這個“新新興市場”開展投資貿易勢頭也愈發強勁,中柬經貿合作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在企業赴柬開展投資貿易活動中,全面掌握柬埔寨相關的法律法規,準確把握政府在投資保障、投資優惠和限制、外匯、土地使用、商業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政策尤為重要。
一、吸引外國投資
柬埔寨政府視外國直接投資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給予外資與內資基本同等的待遇,《投資法》及其修正法為外國投資提供了保障和相對優惠的稅收、土地租賃政策,包括免征全部或部分關稅和賦稅,同時,外國投資同樣享受美、歐、日等28個國家/地區給予柬埔寨的普惠制待遇(GSP)。柬埔寨發展理事會是唯一負責重建、發展和投資監管事務的一站式服務機構,負責柬埔寨建設發展工作和投資項目活動進行評估決策,批準投資人注冊申請的合格投資項目,并頒發最終注脈書。
(一)主要投資法
《投資法》1994年8月4日柬埔寨王國第一屆國會特別會議通過,1997年、1999年兩度修訂),制約和管理人們在柬埔寨境內的投資活動,對投資主管部門、投資程序、投資保障、鼓勵政策、土地所有權及其使用、勞動力使用、糾紛解決等作出明確的規定。《投資法修正法》,2003年2月3日柬埔寨王國第二屆國會通過頒布,是對《投資法》的補充和修正,在投資申請、投資項目購進與合并、合資經營、稅收、土地所有權及其使用、勞動力、懲罰等方面給出相關定義,并作出明確規定。《關于柬埔寨發展理事會組織與運作法令》規定了柬埔寨投資主管部門—柬埔寨發展理事會的組織結構、職權任務和運作方式。《關于特別經濟區設立和管理的第148號法令》(2005年12月頒布)規定了建立經濟特區的法律程序,經濟特區的管理框架與任務、對經濟特區的鼓勵措施、對出口加工生產區的特別措施、勞動力管理與使用、職業培訓、侵權與糾紛的解決。《商業管理與商業注冊法》對商業公司的成立、組織、運作、解散、轉讓和變更做出了規定,對公司的類型進行了劃分。《商業合同法》,規定了所有類型合同的成立、履行、解釋和執行。它也進一步詳細地描述了某些類型的合同,比如銷售合同、租賃合同、借貸合同、個人財產抵押和擔保。
(二)投資行業規定
(1)柬埔寨政府鼓勵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創新和高科技產業;創造就業機會;出口導向型;旅游業;農工業及加工業;基礎設施及能源;各省及農村發展;環境保護;依法設立的特別開發區。
(2)限制投資的領域包括神經及麻醉物質生產及加工;使用國際規則或世界衛生組織禁止使用、影響公眾健康及環境的化學物質生產有毒化學品、農藥、殺蟲劑及其他產品;使用外國進口廢料加工發電;森林法禁止的森林開發業務;法律禁止的其他投資活動。
(3)對外國公民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規定投資活動土地所有權須由柬埔寨籍自然人或法人持有51%以上股份;允許投資人以特許、無限期長期租賃和可續期短期租賃等方式使用土地;投資人有權擁有地上不動產和私人財產,并以之作為抵押品。
(三)投資方式
(1)外國直接投資
在柬投資活動較寬松,不受國籍限制(土地法有關土地產權的規定除外),外國投資人可以個人、合伙、公司等商業組織形式在商業部注冊并取得相關營業許可,即可自由實施投資項目。擬享受投資優惠的項目,需向柬埔寨發展理事會申請投資注冊并獲得最終注冊證書后方可實施。
(2)合資投資
合格投資項目可以合資企業形式設立,由柬埔寨實體、柬埔寨及外籍實體或外籍實體組成。王國政府機構亦可作為合資方,且股東國籍或持股比例不受限制。但若合資企業擁有或擬擁有柬埔寨王國土地或土地權益的除外,非柬埔寨籍實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合計最高持股比例不得超過49%。
(3)合格投資項目合并投資
兩個及以上投資人,或投資人與其他自然人或法人約定合并組成新實體,新實體擬實施投資人合格投資項目,并擬享受合格投資項目最終注冊證書規定投資優惠及投資保障,新實體需向投資委員會書面申請注冊為投資人,并申請將合格投資項目最終注冊證書轉讓新實體。
(4)收購合格投資項目
投資人或其他自然人或法人收購合格投資項目所有權,且擬享受合格投資項目最終注冊證書規定投資優惠及投資保障的,需向投資委員會提出收購申請,將合格投資項目最終注冊證書轉讓新實體。
(5)建設特殊經濟區域
2005年12月《柬埔寨關于特別經濟區設立和管理的148號次法令》頒布實施,特別經濟區體制在柬埔寨開始正式施行。《投資法修正法》規定,位于特別經濟區的合格投資項目有權享受與其他合格投資項目相同的法定優惠政策和待遇。且特別經濟區委員會向全部特別經濟區提供優惠政策,可享受稅收、設備和原材料進口、產品出口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6)BOT方式
在柬埔寨開展BOT項目的主要以中資公司為主,涉及行業包括水電站、輸變電網等,特許經營期限沒有特殊規定,水電站的經營期限一般是30-40年。
(四)優惠政策
(1)優惠政策框架
有效的投資保障。柬政府對投資者提供有效投資保障,包括對外資與內資基本給予同等待遇;不實行投資者財產的國有化政策;已獲批準的投資項目,柬政府不對其產品價格和服務價格進行管制;允許投資者從銀行系統購買外匯轉往國外,用以清算其與投資活動有關的財政債務,無外匯管制。
積極的優惠政策。凡經柬埔寨發展理事會批準的合格投資項目可免征投資生產企業的生產設備、建筑材料、零配件和原材料等的進口關稅;可享受3-8年的免稅期(經濟特區最長可達9年),免稅期后按稅法交納稅率為9%的利潤稅;若使用投資利潤用于再投資,可免征利潤稅;分配紅利不征稅;生產產品出口,免征出口稅。
(2)行業鼓勵政策
農業。在吸引外商投資農業產業上,柬埔寨政府依據投資法對開發種植1000公頃以上的稻谷、500公頃以上的經濟作物、50公頃以上的蔬菜種植項目;對畜牧業存欄在1000頭以上、飼養100頭以上的乳牛項目、飼養家禽10000只以上項目;以及占地5公頃以上的淡水養殖、占地10公頃以上的海水養殖項目均給予支持和優惠待遇。主要鼓勵措施是:(1)項目在實施后,從第一次獲得盈利的年份算起,可免征盈利稅的時間最長為8年。如連續虧損則被準許免征稅。如果投資者將其盈利用于再投資,可免征其盈利稅;(2)政府只征收純盈利稅,稅率為9%;(3)分配投資盈利,不管是轉移到國外,還是在柬國內分配,均不征稅;(4)對投資項目需進口的建筑材料、生產資料、各種物資、半成品、原材料及所需零配件,均可獲得100%免征其關稅及他賦稅,但該項目必須是產品的80%供出口的投資項目。
旅游業。自第一屆王國政府提出優先發展旅游業的戰略以來,柬埔寨旅游業的經濟功能受到了充分重視,為旅游業的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十多年來,旅游業成為柬埔寨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和支柱產業。目前全國大多數省市都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首要工作之一,將旅游產業定位于“優先發展行業”、“支柱產業、“特色產業”來加快發展。
二、促進貿易發展
(一)貿易法規體系
柬埔寨貿易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進出口商品關稅管理法》、《關于制衣行業原產地證書、商業發票、出口許可證核發的規定》、《關于商業公司貿易行為的規定》、《關于實施裝運前檢驗服務的規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法》、《關于風險管理的次法令》、《關于成立海關與稅收署風險管理辦公室的規定》等。柬商業部負責出口審批和免稅進口核準手續。在多數情況下,進口貨物無需許可證,部分產品需獲得相關政府部門特別出口授權或許可后方可出口。
(二)優惠政策
享受歐、美、日等28個國家/地區給予柬埔寨普惠制待遇;美國給予柬埔寨較寬松的配額和進口關稅;歐盟給予柬埔寨除軍火外幾乎所有產品零關稅的待遇。且柬埔寨目前不限制使用進口原材料、零部件,無當地含量要求。而出口產品應重視普惠制的原產地規則要求,普惠制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原產地規則對當地含量的最低要求為35%,在“除軍火外所有商品倡議”下,原產地規則要求出口產品至少有40%的含量出自出口國。
(三)海關管理規章制度
柬政府近年來不斷改進海關管理制度,致力于實現簡潔、高效、透明和可預測的海關管理,利用數據庫分析貿易商檔案數據、商品和/或原產地進行海關監管,簡化海關程序,推行使用“海關一站式服務系統”,并計劃在西哈努克港安裝自動海關數據系統終端柬埔寨政府希望藉此減輕貿易活動的行政負擔,并減少腐敗滋生的機會。在東盟自由貿易協定的共同有效關稅體制下,從東盟其他成員國進口、滿足原產地規則規定的產品可享受較低的關稅稅率。
三、中柬投資貿易協定
1996年7月,中國與柬埔寨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柬埔寨王國政府關于紐和保護投資協定》;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全面建成,進一步為中柬經貿合作開辟更加寬廣和暢通的渠道,提供更多的機會;根據中國_東盟自貿區協議,中柬雙方于2009年10月1日起正式啟動降稅程序;2011年簽署《關于柬埔寨木薯干輸華的植物檢驗檢疫要求議定書》;2016年簽署《關于柬大米對華輸出的檢驗檢疫議定書》和《中國向最不發達國家的柬埔寨提供97%稅目的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換文;2017年11月柬政府及國會通過《中柬關于避免雙重稅收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掃清了柬埔寨大米直接出口中國的障礙、增加了柬農產品對華出口機會。
四、中國企業赴柬建議
(一)投資方面
遵守當地法律制度,準確把握政策法規。以誠信經營作為行為準則,遵守法律法規;應入鄉隨俗,尊重風土人情,處理好與當地政府、民眾、雇員、媒體等方面的關系,應“低調”,切勿“土豪金”、財大氣粗,應充分考慮當地人感受;應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注重社會效益,參加公益事業,注意環境保護。其次,全面掌握相關法律法規、經濟周期、產業結構、市場規模、資源布局以及消費習慣,關注國家經濟政策的變化,準確把握政府在投資保障、投資優惠和限制、外匯、土地使用、商業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政策。
客觀分析投資優勢,規避投資風險。在柬投資具有兩國政治互信、自由市場經濟開放、經濟活動高度自由化、政府重點關注、內外資相同待遇、自然資源豐富、享受多國優惠待遇、無外匯管制等投資優勢,但也存在法律法規有待健全、市場秩序有待提高、政府經濟依賴外援、基礎設施落后、腐敗突出、等問題,因此客觀分析投資優勢,全面了解投資風險,提高決策質量。保持清醒頭腦,凡事務求落實,主動聯系中國駐柬埔寨經商機構,通過正規渠道取得信息,深入進行國情和市場調研。在選擇合作伙伴時,也應對其背景和實力先進行考察。
引進先進技術,加大對高附加值產品的投資。
柬埔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家,且許多國家對柬埔寨出口給予低關稅甚至是零關稅最惠國待遇,引入資金和先進的技術,選擇投資農業初級產品及加工后成品,出口可享受減免關稅待遇,節省大量的成本,且我國與柬埔寨產業互補,保持著兩國友好合作的關系,不沖突,不競爭。
設立培訓機構,培養高技能人才。柬埔寨是一個年輕且需要人才帶動其經濟發展的國家。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需要人才支撐,在當地設立培訓機構,嚴格遵守柬埔寨的勞動法,專門培養高技工人才,維護柬埔寨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堅持誠實守信的原則,擴大柬就業率,提高中資在柬知名度。注重本土化經營,盡量雇傭當地管理者、員工。
(二)貿易方面
抓住國家機遇,創新貿易模式。抓住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帶來的新機遇,充分利用自貿區優惠條件,積極開發減免關稅的這一大市場,及時根據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市場規模的變化,制定柬埔寨市場開發戰略和策略,在經營思想、組織模式、生產技術等一系列方面開拓創新,在創新中加快發展步伐,不斷開拓新的合作空間,提高合作效益。借助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熟悉貿易特點,悉知優惠政策。柬貿易結構單一,工業生產以制衣業為主,因而其工業制成品和服裝加工原料幾乎全靠進口,出口產品絕大部分為服裝,外商投資的服裝加工企業是外貿增長的主要力量,但制衣業已趨近飽和狀態。稻米因加工技術設備瓶頸,且種植周期長,出口量小。農產品豐富,因檢驗檢疫等相關國家規定,出口滯后。但柬埔寨于1999年加入東盟,享受東盟成員國關稅減免相關待遇,東盟與印度、韓國、日本、澳新的自貿區建設也在進行中,東盟經濟一體化進程和自由貿易區建設,將在很大程度上推動柬埔寨經濟和對外貿易的發展。
注重提升產品質量,靈活運用稅務規則。柬埔寨目前主要有所得稅、增值稅和營業稅,掌握其稅種和稅率,靈活運用稅務規則。其次產品質量是信譽,是企業生存的根本。中國企業出口到柬埔寨的產品主要有紡織品及其原料、機械、電器、食品、汽車配件、建筑材料、醫藥、煙草及化工品。中國企業應注重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打造良好的國際商譽。(作者單位為云南省商務研究院)
作者簡介:程希,女,云南省商務研究院,工程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