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水泥、建材、玻璃等產業是京津冀地區尤其是河北省優勢產能產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但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其發展是建立在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基礎之上。近年來京津冀鋼鐵、水泥、建材、玻璃等優勢產能產業同時面臨產能過剩、環境約束兩大壓力,急需找到突圍之路。
在這種背景下,“走出去”成為了這些產業的重要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把“一帶一路”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作為重點實施的三大戰略。“一帶一路”戰略將會在中長期內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機遇。
一、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加劇,部分企業經營困難。鋼鐵、水泥、建材、玻璃等行業是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的產業,但近年來出現了產能過剩、利潤低下等問題。以鋼鐵產業為例,中國工業行業產能利用率在78%左右,而鋼鐵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只有67%左右,遠低于中國工業行業平均水平。產能過剩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鋼鐵企業的利潤低下、部分企業經營困難。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年以來鋼鐵行業一直在盈虧線附近徘徊,噸鋼利潤甚至一度只有0.43元,銷售一噸鋼的利潤甚至不夠買一瓶汽水。河北省冶金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河北省重點鋼鐵企業利潤總額虧損的占17家,占22%,鋼鐵行業盈利處于較低水平。京津冀水泥、建材、玻璃其他優勢產能產業同樣面臨這個問題。
(二)環境污染嚴重。京津冀的鋼鐵、水泥、建材、玻璃等優勢過剩產能產業大都是環境污染嚴重的產業。根據工信部數據,鋼鐵行業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占工業排放的24%,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點行業。水泥、建材、玻璃行業則更加嚴重。京津冀是大氣污染嚴重的區域,國家環保部公布的“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月度排行和季度排行顯示,全國10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京津冀區域穩占6、7個,這與京津冀區域尤其是河北省鋼鐵、水泥、建材、玻璃行業占比大有很大關系。
(三)原材料資源長期供給形勢不容樂觀。京津冀的鋼鐵、水泥、建材、玻璃等優勢過剩產能產業消耗了很多資源,從長期看,資源供給形勢不容樂觀。仍以鋼鐵行業為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達到84%,嚴重依賴進口。京津冀水泥、建材、玻璃等其他優勢過剩產能產業也面臨同樣問題。
二、推進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走出去”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組織形式,“產能換股份、聯合走出去”。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在面對壓縮過剩產能、“走出去”等問題時之所以缺乏意愿,主要是缺乏資金、人員無法安置、走出去風險大等問題。而地方政府對這些問題也沒有很好的辦法。為解決以上問題,可以轉換思路,創新組織形式,“產能換股份、聯合走出去”。具體來說,就是成立以大型企業為龍頭,吸納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的中小企業組建股份公司,“聯合走出去”。另一方面,以“產能換股份”的形式,將需要壓縮產能的中小企業的資產按一定的比例折算成股份公司的股份,同時,也可以給予因壓縮過剩產能而下崗失業的員工一定的股份。這種形式,可以實現壓縮產能與“走出去”兩個目標雙贏、共進。
(二)模式選擇。1. 建立海外生產基地。支持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到海外設廠或參與海外企業的并購重組,探索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2. 建立海外資源基地。鼓勵和支持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通過并購、參股等多種方式在海外建設資源基地,提高海外權益資源供應量比重。
(三)加強戰略協同。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海外投資涉及金融、物流、港口、鐵路、海運等多個環節,與以上領域的國內大型企業組建戰略聯盟,能形成“走出去”的合力。應該盡量吸收國內大型貿易公司、大型銀行的參與,建立協作分工、互利雙贏的戰略性合作關系。
(四)有效控制風險。政府應引導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建立健全對海外投資項目的保障和監督機制,制訂各種預案,努力做到“進得去、管得住、退得出”。政府各部門為優勢過剩產能產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投融資等多方面的支持,有效控制海外投資的風險。
(五)采用先進技術,保護當地環境。京津冀優勢過剩產能產業應將國內成熟的先進技術帶到國外,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同時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減少污染,保護當地的環境。決不能將污染向東道國轉移。(作者單位為1.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2.石家莊鐵道學院)
作者簡介:趙國華(1972—),男,河北省石家莊人,經濟學博士,河北師范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世界經濟、國際商務。
陳巖(1985—),女,河北省石家莊人,石家莊鐵道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國際商務。
注:本文是河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一帶一路”戰略契機下我省優勢產能“走出去”研究——基于產業轉型升級的視角》課題號(16457675D)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