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逐漸步入信息時代,推動著大數據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對于我國工程造價行業來說,其在迎來了一定機遇的同時,也需要面對一些嚴峻的挑戰,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筆者認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為工程造價管理指明了發展的新方向。因此,本文將重點圍繞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將信息化和數據化作為著力點,運用信息化發展推動工程造價管理的不斷進步,針對如何將大數據和工程造價管理進行創新融合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性策略。
一、前言
說起大數據幾乎無人不曉,世界著名的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在他的作品《第三次浪潮》中把大數據譽為華彩的樂章。伴隨著信息技術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的應用,其產生的數據也隨之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大數據逐漸發展成國家的一項戰略,并引領、肩負著國家未來的變革以及發展。對于正處于實踐改革階段的工程造價行業而言,其管理方式的創新也離不開大數據的輔助,市場的完善、推進高效率的工程造價管理,加強服務水平等,大數據為工程造價行業的不斷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
二、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分析
首先,在我國行政部門政策建設的方面分析;2002年,我國建設部前部長汪光燾就在全國建設會議上明確提出,加強信息化建設,并加強構建三網一庫為基礎的信息樞紐。2003年,建設部門制定了信息化發展的相關綱要,其中就包括要構建我國建筑行業數據庫,如工程造價數據以及設備、材料等數據庫等,進行網絡服務以及工程招標等業務。2011年,相關部門再次強調信息化管理工程造價的目標,并要求對工程造價行業的信息平臺進行完善。
其次,在我國造價軟件的建設方面分析;現階段,我國應用較為廣泛的造價軟件為廣聯達軟件,使工程造價工作的詢價、計量、計價,以及編制招投標文件、發布招投標信息、自動評標和數據的累積等業務,實現操作的一體化。
再次,在網絡的建設方面分析;在我國,相關部門對工程造價行業的管理已經逐步從直接轉變為間接。由國家計算并規劃統一工程量,制定統一化的工程編碼,并對機械、材料以及人工等價格信息進行定期的公布。在我國,大部分的省、市以及地區都開通了有關工程造價的信息網頁,并在上面定期的發布相關信息、價格和政策等。此外,許多建筑公司、造價管理部門和設計公司等都在應用造價軟件開展網絡預算和招投標等業務,促使我國工程造價得到合理化的發展,使其更加貼合市場需求。
最后,大數據與工程造價行業融合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總體來說,在多年的實踐以及完善中,雖然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的理論以及實踐均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同時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第一,我國各個省市之間無法實現信息的交換和共享;第二,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的不健全,對數據的采集,處理和發布等缺乏規劃和編碼;第三,對于已經完成的造價數據,缺乏歸納和分析;第四,智能化較低,無法對數據進行動態化以及科學化的分析和判斷。
三、大數據和工程造價管理的創新性融合發展
(一)構建統一化的數據標準
一方面,應該構建典型的數據及工程的標準設定,其中包含工程標準編碼分類及設定,描述工程資料的規范,工程數據的分類、格式以及指標格式等,進而才能夠確保獲取數據的可用度與質量。另一方面,應該增強數據標準機制的構建。構建標準的數據庫機制,對軟件導出、數據交換等格式進行統一,對技術、信息管理系統、維護、人員資質等指標進行規范。
(二)根據職能多元化開展數據的采集
想要構建完善的造價數據庫,關鍵就是要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被連續不斷的搜集起來。首先,對于項目對象而言,可以從政府部門的工程著手搜集,之后逐漸進行擴展;其次,對于數據階段而言,造價的數據應該收集應該延伸至設計源頭、信息圖紙以及經驗數據等,例如構建全國化的項目案例數據庫、估算指標數據庫等;最后,可以學習BCIS系統的操作方式,構建強制實施的各項項目案例搜集樣表或者模型,匯總歸納已經構建成型的,并能夠將本地區該行業發展情況的項目建設資料,對其類別進行區分,錄入工程造價案例中,經過加工處理之后,將其存入標準造價數據庫中,為造價行業提供更多共享數據以及信息。
(三)構建良好的平臺,推動數據庫的建設
非關系數據庫是當下工程造價數據進行儲存的主要模式。該數據庫把大量的信息儲存在多個地域,多種類型服務器之中,運用服務器快速的數據轉換,得到用戶所需求的數據。比如,百度文庫就搭建了工程造價信息的混合平臺,建造了以物換物,并使用戶共同參與的互助、循環的共享氛圍,使用戶能夠各取所需。
企業以及個人的力量畢竟是不夠的,因此,可以構建國家級工程造價的信息庫。這個信息數據庫的操作流程,基本利用云計算以及大數據等技術,搜集全國范圍內的所有造價管理的單位的各種造價數據,同時對數據進行存儲、分析以及運用。并對各類建設工程的指數和指標等進行定期的發布,運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工程造價和資產投資、建筑市場、項目安全質量等相關內容的研究和分析。構建我國工程造價信息庫,已經成為現階段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進行改革的首要工作,同時也是工程造價管理提升能力、轉變職能的一項信息化工作。在信息庫構建完成后,首先,能夠為政府機關提供服務。例如,財政部門、安全以及質量監管部門、投資部門等。其次,運用智能化系統生成造價指標,使數據更具實效性以及科學性,并能夠和市場的需求貼近。最后,構建工程造價數據的查詢平臺,幫助社會提供有關造價數據的查詢服務。
(四)構建有效且及時的數據處理系統,開展可視化分析
在對大數據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對數據的分析是至關重要的。對已有的數據進行分析,能夠使現有數據被激活并投入運用。例如,通過分析和測算歷史的造價數據,就能夠得到此項建材在過去的價格走勢,進而得到造價的指標,能夠繪制出價格的走勢。對價格走勢進行分析,就能夠掌握價格近期波動的情況,以此管理人員即可作出成本的控制。
對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必須要有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工作人員對于工程造價大量而復雜的數據可能會無法理解,然而,利用可視化的分析,工程造價管理人員即可清楚的明白數據分析的整個過程,進而才能夠更好的進行管理和應用。對于可視化數據而言,即和信息可視化以及繪圖學有關。我國許多工程造價相關的網站以及軟件,也都在積極的開發并研究可視化處理。比如,在廣聯達這個工程造價軟件中,在建模時就能夠把錄入的信息轉化成2D或者3D圖形的模式,并能夠和相關的數據以及信息進行關聯,這樣就能夠方便工程造價人員在查詢數據的過程中進行更加直觀形象的查看。
四、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工程項目而言,造價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內容。所以,對工程造價管理的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提升工程造價的合理化以及科學化。想要將大數據和工程造價管理進行創新性的融合發展,就需要管理者能夠認清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現狀,并通過構建統一化的數據標準;根據職能多元化開展數據的采集;構建良好的平臺,推動數據庫的建設;構建有效且及時的數據處理系統,開展可視化分析等,使工程項目的需求得到滿足,使企業收獲更多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作者單位為江蘇協鑫建設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