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能夠有效促進企業的良好的發展,國家頒發的《通知》,重點闡述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變化與特點,讓企業更清楚的了解相關的政策、法規,并結合一些案例對不同企業進行論述,明確稅收優惠政策的優缺點。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國家為了讓企業加速轉型,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企業實行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提高企業參與研發活動的積極性。
一、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演變
2007年,《企業所得稅法》明確要求,企業在從事新技術、新產品開發時發生的研究費用,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2013年,國家對《關于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又補充了企業可以聘請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對當年加計扣除研發費用出具鑒證報告。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從確立開始,不斷進行更新完善,最終形成了科學合理的體系。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主要有幾下幾個變化:其一,增加了研發費用向后結轉抵扣,以及加計扣除部分形成的虧損用于五年后的彌補;其二,擴大了扣除主體范圍;其三,減輕了財務核算與管理負擔,簡化審計程序,增加了項目鑒定;其四,明確了研發活動范圍。
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新政策解讀
(一)研發活動的范圍變寬
按照舊政策規定,研發活動限于國家頒布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和《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中所規定項目的研究開發活動。而新政策采用反列舉的方式,進行可加計扣除的研發活動范圍的限定。以下活動不可進行加計扣除:其一,企業產品要進行常規性升級;其二,可以對市場調查研究、效率調查研究;其三,可以對社會科學、人文學方面進行研究;其四,可以對某項科研成果直接應用,比如直接采用新材料、產品、服務或知識等。
具體來說,很多活動在舊政策下沒有歸屬到可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活動中,而研發活動范圍擴寬后,可加計扣除范圍增加了動漫及衍生產品設計、風景園林工程專項設計;動漫游戲軟件開發、模型設計等。
(二)研發費用范圍變寬
舊政策強調的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設備及無形資產折舊攤銷費用,新政策不再強調“專門”,并在舊政策的基礎上增加了知識產權的申請費、注冊費、代理費;研發成果的檢索、分析、評議、評估費用;專家咨詢費;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高新科技研發保險費等。其中部分費用要求在項目總額10%以內加計扣除,包括技術圖書資料費、研發成果的論證與新增的一部分費用。
(三)新增行業限制
以下行業從事的研發活動都不能加計扣除:其一,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行業;其二,房地產業;其三,煙草制造業;其四,娛樂業;其五,批發和零售業;其六,住宿和餐飲業。
(四)解決了委托開發加計扣除爭議
委托開發的研發費用,舊政策規定了委托方可以加計扣除,但是實際執行中存在較多的的問題,例如:對于委托開發的項目,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是否包括受托方的利潤問題,是否按照實際情況,對研發費用金額的一定比例進行加計扣除。新政策明確了境外機構進行研發活動所產生的費用,不得進行加計扣除,明確企業委托外部機構研發時所發生的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80%進行加計扣除。
(五)簡化會計核算要求
根據舊政策的規定,企業必須對研究開發費用實行專賬管理。新政策只要求企業按照國家財務會計制度要求,核算當年可加計扣除的各項研發費用實際發生額,并提供輔助賬及輔助賬匯總表。
三、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實務操作盲點
(一)沒有明確從事研發人員福利費補貼
《通知》規定,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五險一金”與工資能夠加計扣除,但沒有規定福利性補貼是否能夠加計扣除。2015年國家稅務局規定,在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于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關于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其能夠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可在稅前扣除。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發放的福利性補貼,能夠作為企業工資薪金支出,并在稅前扣除,也可以進行加計扣除。
(二)委托研發加計扣除金額的確定
在國家大力倡導雙創業企業戰略背景下,國家在《通知》中規定:企業委托個人進行研發活動時所產生的費用,按照實際費用的80%進行加計扣除,受托方不能再進行加計扣除。《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中規定,企業委托個人進行研發活動時所產生的費用,在加計扣除時要按照研發活動產生費用中的80%作為加計扣除基數,但須個人提供出具發票等合法有效憑證。
四、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對企業的影響
《通知》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研發費用與研發活動的范圍,通過對應納稅所得額扣減的方式惠與更多的企業。
(一)小型微利企業
小微企業與小型微利企業不同,前者是在《企業所得稅法》中減免流轉稅劃分形成的,而后者則是一種特定納稅人。這幾年,國家有出臺了一些關于小型微利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2014年,我國《關于完善固定資產加速折舊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中規定,小型微利企業在2014年新購的經營與研發共用的資產,能夠進行加速折舊。由于這些企業在研發中所用的儀器、設備較少,因此,新政策在舊政策基礎上增加了公共設備與儀器的加計扣除。這項政策減少了應納稅所得額,增加了固定資產折舊稅前扣除金額,這對于資產總額較少、從業人數較少的小型微利企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在2015年, 國家《關于進一步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中規定,每年應納稅所得額在二十萬元到三十萬元之間的小型微利企業,從2015年10月起,到2018年1月1日,其所得應該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上繳企業所得稅。
(二)稅收減免期企業
國家在一部分特定行業中推行企業所得稅減免政策,是為了鼓勵特定行業、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例如在從事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中,前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到六年將企業所得稅進行減半,并在西部地區新辦電視廣播、電力、交通、郵政的企業,前兩年能夠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在第三到五年,可以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通知》中規定,委托外部單位進行研發支出的費用,推遲到下一年確認非免稅期,享受加計扣除優惠政策;資本化的研發支出形成的資金,可以在攤銷期分期享受稅前扣除政策。
(三)微利或虧損企業
在《通知》中將研發費用范圍擴大,可享受加計扣除優惠政策,企業可能從微利狀態,轉為虧損狀態,更多的抵減應納稅所得額。我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應該以應納稅所得額為限,將企業虧損轉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在之后的五年內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以扣除。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若干稅務事項銜接問題》中,規定加計扣除的部分形成的虧損可以用以后五年的所得彌補。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演變,以及相關的政策解讀等方面進行論述,指出加計扣除政策中的具體規定,從而加速攤銷政策和多渠道宣傳解讀政策,讓企業切實享受優惠。(作者單位為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