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科技人才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是雄安新區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智力支撐。當前,雄安新區正處在發展建設初期,需要規劃一張人才發展藍圖,不僅需要擴大科技人才總量,而且需要建立一支適應科技發展的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因此,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以用為本”的人才指導方針,開展雄安新區科技人才分型引進,能夠切實提高雄安新區科技創新競爭力和推進新區建設。
一、科技人才分型
科技人才主要指從事系統性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產生、促進和應用的人。大多數學者對于科技人才的分類比較籠統,傳統的分類依據科技人才在經濟生活中所處的環節, 將科技人才劃分為基礎類科技人才、應用類科技人才及創新創業類科技人才。本文在此基礎上,按照科技人才在經濟生活中所處的層次和科技創新的邏輯順序進行分類,將科技人才分為四類,包括科技研究學術人才、技術研發骨干人才、工程開發人才和產業化支撐骨干人才。
二、引進對策分析
(一)短期和長期相結合的人才策略
雄安新區是一座具有特殊意義的新區,它承擔著特殊的使命,任何使命的完成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和貢獻。雄安新區目前很多領域都處于發展初期階段,在確定了高端、創新的定位之后,勢必需要大量人才,尤其是科技創新人才前往新區填補空白。針對雄安新區初期建設時期需要大批量科技人才涌入的需求,可以分層次簽定短期與長期的合同,短期合同針對建設初期急需類型的科技人才,如科技研究學術人才、科技研發骨干人才。短期合同的簽定能夠為用人單位和人才提供雙向選擇,既可以降低企事業的引入成本,及時引入急需人才,也能為高層次高科技人才提供靈活的就業選擇。在短期合同簽訂的基礎上,通過雙方的合作與溝通效果,可選擇繼續簽定長期合同,以此穩定一批科技人才在雄安新區長期發展,并產生長久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建立科技人才分型數據庫
在科技人才分型引進之初,以信息安全為基礎,以數據整合為核心,以人才分型為依據,構建科技人才分型數據庫,以信息化技術實現科技人才分型自動化管理以及人才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在數據庫建設中,針對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不同特點制定各自的實體-聯系圖,重點突出各個類型人才的優勢和創新效益。科技人才分型數據庫的建立可以以更科學、更安全、更高效、更現代化的手段對科技人才進行分型信息采集和維護,以此構建的數據庫不僅具有信息錄入的功能,并需在后續的維護中及時更新數據庫,以此為科技人才資源分型利用提供科學理論依據,提高科技人才分型管理的能力。
(三)設置合理的科技分型人才結構
我國人口資源豐富,但科技人才的結構性矛盾的存在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和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一個主要因素。在科技成果產業化全技術經濟過程中,科技人才結構與科技創新需求的結構性失衡是影響當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因素。在雄安新區建設之初就應避免科技人才結構的不合理。從建設初期急需的科技人才入手,認識和把握科技人才分型需求的變化規律,建立符合科技創新需求的科技分型人才結構,使科技人才群體內各類型人才形成多維最佳組合。
(四)探索京津冀人才合作模式
人才流動是人才調節的一種基本形式,是調整人才社會結構的重要方式。鄰近區域間的人才流動有助于區域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其發展離不開京津冀的發展,也必將推動京津冀的協同發展。搭建京津冀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平臺,探索京津冀人才合作的新模式,針對不同區域的優勢類型科技人才加強交流與合作,堅持區域人才一體化發展,不僅能夠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提高區域人才資源的綜合水平和實力,而且對于提高區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來說,科技人才在分型引進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科技人才的共性,根據共性制定科技人才的引進標準,其次要考慮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各性,針對不同類型科技人才的特點,建立多角度、多規則的引進標準,對不同類型的科技人才考慮不同的引進側重,以求達到引進效果最優化、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優化。
三、結論
雄安新區建設發展需要科技人才通過技術創新促進經濟增長,科技人才的類型及組成結構是否合理決定了技術創新的效率。在政策的引領下,必將有大批人才涌入雄安新區,對于具有科技創新才能、能夠帶動科技產業發展、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科技人才的分型引進和支持其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作者單位為河北金融學院)
項目支持:1.2017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課題“雄安新區科技人才分型引進與發展支持路徑研究”,課題編號: JRS-2017-3095
2. 河北金融學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項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