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財政投入的增大和居民保險意識的提升,社會保險制度的覆蓋面越來越廣,社會保險事業正在向好發展。而社會保險基金是整個社會保險制度運行的物質基礎,基金的收支平衡是保證社會保險制度正常運行的重要前提,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而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有效運轉,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和實施。這不僅關系到廣大參保職工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穩定發展的大局。因此,要實現社會保險制度的良性運行,必須加強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工作。
一、社保基金財務管理工作特點
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與支付是社會保障事業的重要環節,隨著新的知識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社會保障的環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傳統的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的需求。新時期社保基金的財務管理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社會保險財務管理涉及面越來越廣。社會保險基金是為了保障全民參保對象的社會保險待遇,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由繳費單位和繳費個人分別按照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繳納以及通過其他合法方式籌集的專項資金,包括養老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生育保險基金。社會保險財務管理的觸角,逐步延伸到社保機構的各個角落,每個部門都會通過資金的征繳、使用與財務部門發生聯系,都要在合理使用資金、節約支出的方面受到財務部門的指導和財務制度的制約。正因為財務管理與社保經辦機構各個部門的廣泛聯系,使社會保險的財務管理滲透到所有社保經辦機構的各項業務活動中。因此,社會保險財務管理在社會保險活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二)財務管理業務形式越來越復雜。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及資本流動的國際化互聯網的創新以及信息的迅速發展,加之新形勢下的社會保障規模日趨龐大,各險種收費形式多種多樣。這使得財務管理不再局限單一的“記賬式”模式,財務管理必須實現動態化和實時化,對資金的管理的要求也更加精準、更為嚴格。
(三)財務管理監管難度越來越大。目前,大多數省市的社會保險基金統籌層次多,管理機構分散。多層次分散管理,加大了管理成本,同時存在著管理不規范、信息披露不健全、管理不透明使得監管力度明顯分散和薄弱,在加上信息化建設滯后,增加了基金安全監管的難度。同時內控制度的建設還不夠完善,所以在實際執行時無依據可循,不能有效控制風險。
二、加強社會保險財務管理的措施
(一)透明基金管理,適時披露信息。財務管理部門要及時向基金受益人、企業和社會保險基金行政管理人員進行信息披露。為了與市場保持一致,監管機構應依據社會保險基金數據準備季度報告和年度報告向大眾進行信息披露,這些報告應基于市場的統計和研究,包含監管機構的活動、統計數據以及社會保險基金運行的分析,還要包含社會保險基金的征繳率、欠費率、人均月退休金、社會保險基金結余額、年利息收入、年基金收益等主要指標均應向社會公開、公示。公開途徑要以方便查詢為原則,如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大廳公開,在網站上公布。
(二)完善法律法規,規范財務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家應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基金相關的法律,制定標準的基金財務管理規范;各地方機構應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完善的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首先要制定規范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會計核算制度,并要對核算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嚴格監督檢查;其次要制定與社保經辦機構、征收機構、財政、銀行等各有關部門的會計核算制度,相互間有統一、有制衡;第三要逐步完善財務管理的集體決策機制,形成權力制約,從而在財務管理上逐步形成“國家、上級主管部門、具體辦事機構”三級管理模式。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專業水平。社保基金財務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要求財務人員須具備財務、審計、稅務、金融、法律、業務等多門知識。社會保險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基金的使用效益,財務管理處于社保基金管理核心地位,必然要求財務人員不斷學習新知識及新政策,不斷充實自己,提高素質。要在管好、用好資金上下功夫;要在掌握政策法規和操作規范上下工夫;要在探索新方法、學習新知識上下功夫,從而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硬件”規格。同時,要加強對社保基金財務管理人員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提高社保基金財務管理隊伍的廉潔意識,時時更新財務管理人員的“軟件”系統,更好的完成基金的財務管理工作。
(四)加強部門協調,管好用好基金。只有加強各部門間的協調,才能共建社會保障基金的安全機制。由于社會保障工作涉及財政、審計、稅務、郵政、銀行等多個部門,要使各部門充分履行對社保資金的監督管理職能,充分發揮各自的作用。必須建立由勞動保險、監察、財政、稅務、審計等多部門組成的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監督檢查,形成統一的監督管理體系,共同為社保基金保駕護航,以確保基金安全運行。(作者單位為河北省承德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