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全國各地舉行了各種會計技能大賽,形式的多樣化和比賽成果逐漸豐富,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會計比賽的重要也逐步得到各院校的肯定。在現代教育理念下,如何將會計實踐教學更好的應用在會計各類競賽中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一、高校會計技能大賽的內容及評分模式
(一)競賽內容。會計技能競賽是通過模擬不同的崗位,按照分配崗位、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的,主要包括對手工業務的處理和對電算化業務的處理兩個方面。
1.會計手工業務處理。手工業務處理是以某一家生產制造業企業為背景,將該企業的會計崗位細分成四個職位:成本、出納、總賬、主管,團隊分工協作來完成團隊工作。
2.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會計信息化處理是指比賽使用會計軟件,以制造企業為例一個月的業務為比賽內容,比賽方式是每個參賽選手使用一臺電腦。比賽使用軟件系統進行總的管理、總賬系統、采購模塊、銷售模塊、存貨的核算、固定資產的管理、職工薪酬的核算及發放、應收及應付款的管理和 UFO 報表模塊,填制原始單據、以此編制記賬憑證并進行蓋章審核、記賬、轉賬、期末結賬、編制系統中的財務報表及進行有效的報表分析等。
(二)評分模式。會計技能大賽的評分環節一般由人工和系統自動評分兩個環節。其中,隊伍的總成績是由業務的手工處理總成績與業務的信息化處理總成績組成,隊伍成績評分是電腦自動生成,以此確保比賽的公開性、公平性與公正性。在這里,會計業務手工處理部分是由專家進行人工閱卷評分。而參賽團體隊的最終成績由兩項團體成績和個人成績組成。
二、會計技能競賽的開展及成果形成
(一)會計職業技能競賽開展。
1.實行三級競賽機制,營造技能競賽氛圍。按照省教育廳的統一部署,各種比賽一般會先組織一輪初賽,通過會計基礎知識考核篩選在校生。根據校內賽選拔出來的優秀團體或者個人,代表學校參加省級比賽,一般多為軟件操作和現場答題相結合的形式。通過層層選拔比賽,挑選優秀選手進行校內集訓。最終確定幾名選手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總決賽。通過三級競賽機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理論和注重技能的積極性,營造了一個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氛圍。
2.推行雙向選擇的師生訓練辦法。由于會計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每屆學生上千人。如果指定每位指導老師指導的學生人數和具體個人,師生之間交流不暢,溝通甚少,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為此,可以推行技能大賽師生采用互選的辦法,雙方達成一致,即可組隊集訓。通過這種辦法,使得互相了解和熟悉的師生可以進行互選,方便溝通和聯系,便于目標一致。優勝劣汰,最后擔任省賽和國賽的指導教師都是配合默契、勤學苦練的師生團隊。
3.鍛煉了師資隊伍,優化了實訓條件。會計教研室組織會計專業和財務管理等其他相關專業的教師團隊共同組織訓練、共同分析軟件操作、共同出謀劃策,形成團隊凝聚力應付技能大賽。培養在校財會大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協作意識,提升財會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協作意識。學院近年來多次參加財會類競賽的同時,不斷改進傳統的會計實訓方式,加大了設備以及電算化的應用,使更多的老師也參加培訓,增強師資團隊建設。
三、職業競賽成果向教學資源轉化與應用
(一)在財會專業技能競賽的帶領下,推動實踐教學不斷轉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逐步創新。各大高校開展會計各項競賽,不僅明確了高校培養大學生的方向,同時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方法都有正確的指引,加強師生關系的融合,在比賽中不斷溝通,以比賽穿插溝通的全過程,融洽師生關系并向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
財會類專業的教師應該從競賽的內容入手,分析高校會計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方向,有更明確的教育目標,逐步將教學更加貼近實踐。為了迎合會計技能競賽分崗位的理念,在課程設置方面,近年來逐步開設相關技能性課程,如會計分崗實務操作、會計綜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ERP 供應鏈管理系統實訓等。依據省賽、國賽的內容,嘗試細化某一會計崗位,根據崗位的具體分割,設計相應的教學計劃,進一步完善教學的目標,與比賽無縫集成。
(二)在不斷建設會計實訓室中,根據競賽的內容建設更貼近競賽,更高層次的實訓平臺。會計專業的建設是與實訓室建設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實訓室建設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專業知識的實踐,讓學生了解書本上的知識是如何應用于生活,如何進行實際操作的。建設先進的會計實訓室需要引進與時俱進的財務教學軟件,這兩項是會計實訓室的最主要標準和迫切需求。
隨著會計的不斷發展和轉型,會計的技能比賽已經從一開始的知識競答,點鈔,小鍵盤操作,珠算等比賽內容,演變到了軟件的操作。從建立和登記賬套,到現在的分角色進行經濟決策。從只關注企業會計核算到宏觀把控整個企業的經濟情況,進行經濟決策。科技的發展推動了實踐與理論的互相結合,也促進了傳統會計職能的轉變與現代化會計的發展。學科競賽對于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單位為長春大學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