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帶即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是指在區域性得天獨厚的氣候地理條件下,立足當地農業資源、農產品品種和基礎優勢,以產業化為基礎、效益為中心、科技創新為動力,以農業組織新模式為紐帶,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和提升競爭優勢為目標,形成具有某種特色和相當生產經營規模、主導產業和相關產業有機協調持續發展、空間上相對集中連片、主要生產優質專用農產品的優勢區域。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帶,是六枝特區以“把生態做成產業、把產業做成生態”為主線,針對農業發展滯后先天性劣勢,立足六枝特區特色優勢,為引領六枝特區農業快速健康發展,實現“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總目標而作出的新的選擇。
近年來,經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六枝特區正在加快培育極具區域特色和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的生態農業產業帶,隨著這些產業帶的建成和發展壯大,六枝特區農業產業化進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都將進一步加快。但由于六枝長期經濟發展滯后,生態農業產業帶的建設面臨著諸多問題,為此,我們走訪了六枝特區農業局并選取六枝特區五個鄉鎮進行了專題調研,在調研基礎上,對當前六枝特區生態農業產業帶的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作深入剖析,并對如何加快農業產業帶建設提出對策建議和措施。
一、六枝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途徑
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經營已經走了30 年的歷程,促進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但同時也逐漸產生農業產業結構不協調、市場化集約化程7f0gSXmC9DVorOqXLOKfIw==度不夠、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鎮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帶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途徑。生態農業產業帶的建設,可以將分散的經營主體即農戶,分散的生產要素如土地,分散的產品最大化的集中,在農村進行整體布局,發展規模生產基地,市場化經營,集中優勢資源,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
二、六枝特區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六枝特區以“三變”改革引領六枝經濟發展,通過引進企業、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培育和發展品牌農業。有力地促進了生態農業產業帶的建設。目前,六枝特區正在著力打造的生態農業產業帶包括茶葉、特色水果、瓜果蔬菜、畜禽、中藥材等五大類產業帶,已發展產業基地121.26萬畝。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規模化、產業化經營的格局逐漸形成
立足多樣化的資源氣候稟賦,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六枝特區農業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格局。已經形成和正在培育的特色農業產業帶有:
1.牂牁-郎岱九層山生態茶園、落別-木崗萬畝茶葉基地、月亮河鄉2萬畝茶葉基地。目前六枝特區已形成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生態茶葉帶,打造了“九層山”、“牂牁江”茶葉品牌。全區茶葉種植面積達22.05萬畝,具有規模化、標準化茶葉加工廠15個,建立起“種產銷”一體的完整配套產業鏈條,茶年產量達2000噸,茶葉年綜合性收入1.5億元以上。
2.大用、銀壺、落別、九龍社區形成以車厘子、瑪瑙紅櫻桃為主的特色經果產業帶,現有面積 7 萬畝;以郎岱、中寨、月亮河、龍河、巖腳、落別、大用為主的獼猴桃產業帶,現有面積2.9萬畝;以牂牁江風景區為中心,以牂牁、中寨為重點形成以柑橘、檸檬為主要品種的精品水果產業觀光帶3.8萬畝。以新窯、墮卻、灑志、郎岱為主的優質核桃產業帶,種植面積突破30萬畝。
3.結合地域特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5.41萬畝、刺梨10.82萬畝、油茶及花卉苗圃種植4.29萬畝、中藥材及紅豆杉種植11萬畝。
4.以牛場鄉云盤村為主的優質肉牛養殖基地,以箐腳村為主的香豬養殖場、以大箐村為主的綠殼雞蛋養殖基地。目前建成大型規模養殖場3個,畜牧業增加值達4.36億元。
(二)種、產、銷一體化程度不斷提高
圍繞“三變”改革新模式,根據氣候條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以及市場變化特點,探索創建多種產業發展新模式,包括“公司+合作社+農戶”、 “公司+基地+農戶”、 “平臺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建設規模化生產基地,以及“種植+生產+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運作模式,推進六枝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各種類型的農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成長壯大起來,有的已經初具規模并取得較好的效益。目前全特區共擁有郎岱現代農業綜合產業示范園區、六枝大用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六枝特區牂牁江農業觀光示范園區、六枝特區生態高效茶葉示范園區等8個省級農業示范園區,完成投資29.24億元,總產值22.2億元。省市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龍頭企業3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7家。2016年底全年農業總產值達55.83億元。“三變”改革帶動農戶26萬人,吸納就業13.3萬人,尤其是農村專業合作社極大地吸納了貧困戶勞動力就業,農村專業合作社依然成為農業產業化鏈條上聯接農戶與企業、農戶和市場的充滿活力的新主體。
(三)特色產業市場競爭力大幅度提升
農業產業市場競爭的基礎是優質優價,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是關鍵。六枝特區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實施農業標準化管理,打造知名品牌,特色產業市場競爭力大幅度提升。六枝特區獲得無公害農(畜)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44個、綠色食品2個、有機食品3個、地理標志產品5個,全區無公害產地面積達21.5萬畝。“巖腳面”、“落別櫻桃”、“月亮河鴨蛋”、“牛場辣椒”、“六枝龍膽草”等6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積極組織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參與國內優質農產品的推介活動,打響品牌知名度。
三、六枝特區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存在的問題
六枝農業產業帶建設在政府、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的攜手合作下,積極發展品牌農業,打造特色農業名片,農業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但是在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農業產業發展中政府過度干預,產業發展具有局限性。近年來,六枝特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經濟發展,針對農業發展嚴重滯后,傳統農業占主要地位的狀況,以全市“3155工程”農業產業化工程為抓手,推出一系列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優惠政策,包括產業扶持、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方面的措施,一些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快速成長壯大,農民收入大幅上升。但是農業產業發展中政府過度干預,同樣成為產業發展的掣肘。例如農戶種植什么作物,養殖什么禽畜都由政府說了算,農戶不配合時,甚至出現暴力拔除農戶農作物的事件。然而在產業發展方面卻缺少科學合理規劃指導,例如市場信息服務方面明顯缺失、市場開拓服務不足,許多特色農產品無法打開銷路。
(二)生產加工流通環節薄弱,產業發展后勁不足。櫻桃是六枝特區著力打造的特色產業之一,櫻桃種植面積櫻桃面積7萬畝,年產值達到1.25 億元。櫻桃皮薄肉嫩,采摘期短,采摘后的貯藏及運輸困難,商品保質期極短,保鮮難度大,櫻桃產品如果不能及時進行加工轉化,就完全失去市場價值。但我區沒有包括櫻桃、楊梅在內的特色水果,和包括食用菌、番茄等蔬菜保鮮的精深加工技術和配套設備,因此特色果蔬產業面臨的市場風險很大。
(三)農業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很多。特別是氣候多變、技術短缺、農作物疫病、勞動力素質不高等問題十分突出,不利于產業健康發展。
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使六盤水獲得“涼都·避暑天堂”的美譽,但也對農業產業發展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約,雨量多、雨季長,冰雹天氣多;喀斯特地貌蓄水困難,水土流失嚴重;陰雨天多,作物生長的光合作用不充分,農作物晾曬、儲藏不便。例如今年夏季大用車厘子基地、落別的櫻桃遭受兩次強烈的冰雹大風天氣,給車厘子和櫻桃造成嚴重損害,基地車厘子幾乎絕收。
2.自主開發能力有限。六枝特區不具備較高水平的技術研發中心、相應的科研技術人員,缺乏自主開發能力,種子種苗的培育、病蟲害的防治以及先進技術推廣都難以進行,制約著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的對策建議和措施
著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結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導,“三變”改革為主線,從市場需求出發,大力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推動六枝特區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
(一)要以市場為導向,遵循農業產業發展規律。農業現代化是解決六枝特區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六枝特區由傳統農業過度到現代化農業必然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導,需要政府轉變觀念、建立機制、財政扶持、完善監督執法、政策措施配套,但政府不能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充當唯一主體,市場才是農業產業中起決定性的主體,讓市場力量引領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布局結構,因此政府必須激活市場在參與農業產業帶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強品牌。品牌在21世紀無疑已經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品牌的競爭力成為提升企業形象及增加企業贏利的關鍵。新西蘭奇異果品牌Zespri?佳沛是全球奇異果市場中廣受認可的領袖品牌,在國際奇異果市場上的占有率可達33%,全球銷量高達9.4億美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六枝特區應充分發揮“中國櫻桃名縣”、5個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效應,對品牌定位、管理和延伸納入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提高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和影響力。使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以“三品一標”認證作為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和品牌打造重要手段。不斷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增加品牌核心競爭力,提升特色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同時,為品牌注入情感和情懷,例如年輕人熱衷的時尚新鮮,中年人追求的品質與品位,老人年偏愛的鄉情與鄉愁,進行市場細分,樹立品牌形象,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
(三)要拓功能。農旅一體化是生態農業產業帶的發展趨勢,也是六枝特區發展山地特色旅游的重要一環。集“旅游、休閑、觀光、農家樂、農耕采摘”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業產業帶,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古鎮文化、歷史文化,拓展農業產業帶功能。在積極發揮農業生產功能,經濟發展功能的同時,超前謀劃,統一規劃,做好各產業融合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區定位,通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基地改造等途徑,賦予農業產業帶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寄情山水、體驗生活的新功能。(作者單位為中共六枝特區黨校)
課題名稱:六枝生態農業產業帶建設的研究;課題編號: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