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如今全球的經濟形勢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外部環境因素具有不確定性。一些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而另外一些企業則會在市場競爭中陷入財務危機,由此倒閉破產的公司屢見不鮮。因此,企業管理者應加強對財務風險,財務危機的理解,對兩者之間的關系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風險。如果企業不能合理的意識到并及時處理財務風險,很容易積累并導致財務危機的發生。但只要在有效的時間內能采取合理的應對措施,分析出企業的財務風險,了解到企業具體的財務管理信息,那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企業的財務危機發生。如果企業經營管理者不能對財務風險和財務危機作出辨析,就不能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明晰的了解,也就不能作出及時有效的制定解決方案。
二、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的定義
財務風險是經濟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實際問題,對企業經營者而言可以采取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但不會徹底使風險消失。財務危機一般情況下是指企業無力在最后時限償付債務或費用的一種經濟現象。對于財務危機的影響,可從兩個方面來判斷:其一是破產在法律層面上定義,破產是最直接,精確的企業財務危機評價標準;其二是以股票市場對持續虧損,有顯著的潛在損失或者股價長時間異常走低的上市企業進行特殊處理或退市為標準。
三、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的辨析
(一)企業財務危機與財務風險對企業的經營產生的影響區別
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取得借款,利益分配,項目投資,和現金資本回流幾個方面,最重要的是盈利不確定性,影響公司債務管理效率。債務管理是一個企業融資的重要手段,是現代企業快速發展的唯一的出路。企業應合理利用財務杠桿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嚴格按照財務科學化的原則,進行“規模化”的債務管理,控制債務結構,加強財務管理和資金的合理的管理,使得潛在財務風險降低。
財務危機是財務狀況惡化的結果,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影響主要有:1.在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繼續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經營環境下,企業經營風險加大,資金鏈對企業的生存產生影響,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影響。財務危機的發生會使信用鏈條斷裂,企業之間的信任危機加劇,嚴重可導致企業破產。2.企業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遭到破壞,資金短缺,難以籌集到資金,不可能生產再擴大。同時負債的增加會使企業陷入孤立狀態。
(二)對企業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管理目標的區別
財務風險在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是難以規避的。財務風險管理會單獨針對每一個業務實體潛在的財務風險進行識別,計量和分析和評估,并在此過程中,將及時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方法,以合理,可行的方案來應對風險,維護財務安全和日常經營活動有序正常的開展,使企業減少在管理過程中的損失,并取得經濟效益。
財務危機對企業危害很大,其中最直接的危害是企業資金短缺。影響在于:第一,限制他們的發展潛力;第二,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第三,降低企業的競爭力。
四、辨析財務風險與財務危機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實際意義
在企業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如果想要獲得利潤,在市場上得以生存,我們需要把重點放在企業的財務狀況的日常運作,防范財務危機。于是,正確認識財務風險和下午危機的區別和聯系,對于企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提高企業財務管理的水平
企業一味追求財務杠桿,增加債務融資是不合理的。在現實中,企業應進行分析,以確定通過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的各項財務指標的最佳比例,以達到最佳的資本結構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杠桿效應。
加快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提高公司的流動性結構是關鍵。企業抵押債務權利,從金融機構獲得貸款。通過抵押融資方式,公司沒有轉讓應收賬款的風險,還是承擔責任和義務,但在短期內資企業的迫切需要來說這一借款無疑是及時的。本公司出售給相關金融組織的應收賬款,該組織將其導入“資產池”,并根據應收賬款的規定期間,以及受領的來源等重新整合包裝以增加信用等級,并向其它證券市場發行資產支持證ABS,以實現企業融資的目的。
(二)提高企業對外競爭力
企業必須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為內部各部門明確地位,職能和職責,尋求企業財務管理之間的平衡,給予相應的權限;在利益分配方面,企業應充分考量各個部門,建立健全的責任制度,真正做到權利和義務的合理配比。根據自己的經營特色和能力,權衡利益和得失的風險。
財務風險是必然的,但它也是在是可以估測并且加以預防的。企業只有對財務風險有了相應的了解,對風險方案比較分析,定期對所有類型的企業搜集財務信息,同時在做決定時,要確定企業的潛在風險因素,預防財務危機的爆發,能夠使企業降低財務風險的影響,以實現最終目標,獲得更多的收入,使得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下來。(作者單位為貴州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