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稅收的優惠、彈性可以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規避企業涉稅風險、提高經營效益。在實際情況中,企業的稅收統籌因認識管理的不足和人員素質的制約導致稅收統籌不能有效實施,這就需要我國企業能正確認識稅收統籌的意義,確保稅收統籌方案的順利構成。稅收統籌是在我國稅法的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實施的,是納稅人從各種納稅方案中選擇的稅收利益最大方案的決測,稅收統籌是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進行制定的稅務方案。
一、稅收統籌對企業的重要意義
稅收統籌是指納稅人在稅法規定范圍內,以遵守稅法為前提,根據會計原則行使納稅人權利。利用稅法的稅率、稅目、起征點和稅收優惠政策對投資、理財、經營、消費、財務核算等工作進行統籌安排,減輕稅負、優化稅收結構。企業稅收統籌的目的是減輕稅收成本,謀求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發揮稅收價值。我國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初期,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稅收制度的建立幫助了中央政府對宏觀經濟做出了強有力調控。現如今,國民經濟已經進入了低速增長期,高稅負阻礙了企業發展的腳步。當前我國政府為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頻繁的出臺了一系列稅收政策,以扶持企業度過難關。
企業進行稅收統籌的原因體現在三個方面:雖然我國稅收制度逐漸完善,但我國稅目、稅種、和稅負任然存在很多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企業競爭的日益激烈,當前社會的平均利潤率在不斷下降,企業的獲利空間越來越小;隨著稅收法制的完善和涉稅案件處罰力度的加大,稅收的征管水平和企業的稅收風險不斷升高,企業經營管理離不開稅收統籌,因此我們要重視稅收統籌在企業中的應用。
稅收統籌對企業的資金流動有重要影響。我國稅法明確規定籌資方式會影響到企業獲取資金和成本列支,稅前列支和稅后列支對企業的稅收負擔有著一定的干預;投資的地點、行業也會對企業稅負產生影響,企業要認真進行統籌;要明確資金的運轉周期,保證在納稅時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支付。在涉及到利益分配的過程中,企業時刻都在受到稅法的制約,人們的納稅觀念逐步增強,企業財務管理離不開稅收統籌,稅收統籌能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和經營理財能力,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為企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保障,稅收統籌關系到企業的聲譽形象,誠信納稅是企業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企業偷稅漏稅,會影響企業的良好聲譽。按時進行納稅統籌能夠保證賬目清晰、納稅申報正確、繳稅資金充足,樹立企業聲譽。開展稅收統籌追求經濟效益,企業的經營成果是由稅收負擔決定的,稅收具有無償性,稅收統籌、節約稅款是增加企業凈收益的有效途徑。開展稅收統籌可以掌握我國的相關稅收,最大限度減小稅收風險。因此,稅收統籌是創造企業價值的重要手段,對做到企業效益最大化有著重要意義。
二、當前企業稅收統籌存在的若干問題
(一)企業統籌意識不足。首先,企業的高層人員對稅收統籌缺乏理性認知,容易將偷漏稅和稅收統籌進行混淆,不明白國家稅法中稅收統籌的立法意圖。其次,企業的高層人員對稅收統籌的創造價值認識不夠,很少把稅收成本當做業務決策來考慮,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最后,企業的高層人員對稅收統籌空間認識不足,大多數圍繞稅收的優惠政策做文章,不能完全發揮稅收統籌的有力因素,縮小了其應用空間。
(二)稅收統籌的收益分析不夠。企業在進行稅收統籌時,盲目的進行節稅,沒有考慮到企業是否會因稅收統籌方案的實施造成稅額減少。因此部分稅收統籌破壞了企業的經營流程;還有部分稅收統籌出現了避稅現象,失去了正常的企業管理秩序,得不償失。
(三)稅收統籌的著力點的不明確。稅收統籌并不是對所有稅種都可以進行統籌,有些企業沒有對涉及的稅種進行分類,把稅基最小化,使企業享受到最低稅率。企業在進行稅收統籌時,把握不好統籌的時機,往往在項目完成后才對公司的賬目進行統籌,這種被動工作對企業的節稅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改進中國企業稅收統籌的策略
(一)要把對稅收統籌的認識作為前提。企業的工作人員要明確稅收統籌不是偷稅漏稅,國家稅法中明確提出了稅收統籌符合法律規定,是企業的正當權利。企業財務人員要充分理解稅收統籌能夠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把其應用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完善企業的稅務管理制度。
(二)把稅收統籌的相關知識作為基礎。企業的貿易方式在不斷創新的同時我國的稅收征管越來越細化,流程也變得日益繁瑣,這就要求財務人員不僅要精通稅法、理財,還要充分了解金融、投資、物流等專業知識。在對企業稅務整理時,會用到統計方法、數學方法、稅收知識、會計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等,企業相關人員要搜集與稅收統籌相關的稅務資料,提高企業的稅收管理。
(三)遵循稅收統籌的基本原則。企業要熟悉稅收統籌的技巧,把握好統籌的幾個關鍵點:作為納稅人要自覺納稅,遵循法律法規,合理的進行稅務統籌;企業在稅務統籌實施前要取得司法機關的認可;企業統籌方案要在固定周期內進行更新完善、及時進行調整;企業要考慮到統籌后的節約下來的稅務利益和進行統籌時的投入成本是否合理,不要得不償失給企業帶來負擔;財務統籌要遵循“財務通則”,企業統籌要明確地區規定,遵循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規章制度,合法進行稅收統籌。
(四)抓住稅收統籌的重點。不同稅種的統籌重點不同,比如,房產稅的統籌重點是減少房產稅基,在經濟事務中把固定資產和代墊費用最大限度的進行分離,降低房產價值;個人所得稅的統籌重點是享受國家最低稅率,統籌時著重對獎金、工資分配及日常福利進行均攤,實現享受個人所得稅的低稅率政策。統籌重點不能死抓國家優惠政策,比如,企業所得稅將地區優惠政策改成了產業優惠。新稅法的合理性、真實性特點給企業帶來新的統籌空間,其統籌重點就在于企業財務的規范管理。比如,會議費、廣告費、入賬票據以及企業的財產損失和員工費用等。
(五)重視稅收統籌的事先預測。稅收是根據企業經營的賬務記錄來進行計算分析的,存在滯后性。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要事先對稅收政策進行調查記錄,以此研發出對企業有利的經營方案,經營方案經過確立后,不能隨意更改,因此稅務的前期檢查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稅收統籌應全面對稅收制度進行考量、周密的布置稅務工作,如果在國家征稅過程中試圖改變納稅義務、就可能被司法機關誤認為涉嫌逃稅,損害企業形象。
(六)加強稅收統籌的部門協作。稅收統籌離不開企業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經營成本的應用,稅收統籌要對企業的成本費用進行評估,因此企業各部門都要參與到稅收統籌中,只有各部門通力協作才能制定出最為合理的統籌方案,企業的財務人員要對統籌的優點,必要性加進行宣傳,加強部門協作的流程建設,保證企業順利開展稅收統籌方案的制定和實施。
四、結語
財務人員要豐富自身的財會、稅務專業知識,主動對我國的法律環境進行調查,對企業的經營狀況和市場競爭力進行了解,做好稅收統籌。在企業經營業務制定、收入取得,納稅義務形成前,做好統籌方案,幫助企業減輕納稅成本,使企業在當前嚴峻的宏觀經濟發展形勢下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實現企業利益最大化。同時, 科學有效地開展統籌工作能建立企業的經營意志、推動宏觀調控對實體經濟的適應,為我國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單位為遼寧省干旱地區造林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