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研究中以企業預算管理為核心,分析企業預算管理中存在問題,提出解決對策,構建完善的企業預算管理體系,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并為相關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預算管理屬于管理會計理論內容,在企業管理系統中占據較大的價值,預算管理理論和成功經驗逐漸被企業所關注和重視,使得近幾年大中型企業將預算管理納入到企業發展戰略中,而財政部提出預算管理指導意見也為預算管理的開展提供必要環境。但在實際開展中,企業預算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使得預算管理沒有發揮出自身的管控作用,對企業綜合經營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企業預算管理問題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企業預算管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和財務界定模糊
預算管理是財務收支預算的延伸,這就使得工作人員直接將預算看成財務行為,主要由財務部門進行預算制定與控制,甚至有些工作人員會將預算管理直接認定為財務部門對支出資金所做出的計劃與措施。但是由于管理計劃性的融入,企業管理層逐漸加大了對預算管理的重視,并提出全面預算的概念,集合業務預算、投資預算、利潤預算、工資支出預算、管理預算以及資金預算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形成綜合性預算體系,涉及到企業各個業務。預算最終以財務預算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所涉及的內容寬廣,并非財務部門能承擔的。預算和財務界定模糊,影響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相關管理人員即刻解決這種由思想認識所演變的管理障礙。
(二)預算管理流于形式
實施預算管理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目標。預算管理并不是衡量企業管理水平的指標,要求企業不能用預算管理彌補制度體系的空白。但就目前而言,企業預算管理無法發揮出實際的管控作用,管理方式流于形式,這主要是相關管理人員為了預算而預算,過多將工作重點落在預算管理制度方面,沒有考慮到預算管理的有效實施與落實。同時,各個負責部門在預算管理中只是依照企業下達任務和目標進行分解,并具體執行,沒有深入到市場、行業或是經濟業務中進行分析和研究,使得預算管理只停留在表面數據上,無法真正實現對企業經濟業務的預算管控,進而失去其作用和意義。
(三)技術支持力度不夠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與自動化辦公設備的應用,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但就現階段而言,企業在日常管理中針對采購和成本核算環節中財務信息不夠及時,管理者對ERP系統認識存在局限性,沒有發揮出ERP系統對預算管理的技術支持作用。同時,企業目前主要以SAP軟件進行輔助管理工作,但只能滿足核算工作,接觸不到預算執行、評價考核等方面的工作,無論是數據處理還是數據收集,信息化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各個部門的預算工作處于信息孤島狀態,無法對企業經濟業務信息進行高度集成,造成預算管理存在更新滯后、調整匯總耗時等問題,進而影響預算準確性和可靠性,降低企業預算管理的綜合質量水平。
二、提高企業預算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對策
綜合上述問題分析,針對企業預算管理實施中的問題,要求企業相關負責人員要從概念定位、管理方式、技術支持等方面入手,完善企業預算管理體系,進而提高企業預算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一)界定管理概念,劃分管控內容
在預算編制中,財務部門要站在財務角度上為企業部門和各項業務提供預算編制原則與方法,分析與整合各項預算,而不是替代各個部門進行編制預算。對此,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和各個部門負責人要正確認識到預算和財務之間的區別,明白預算管理屬于一種全面管理行為,要由企業高層領導和管理人員組織與指揮具體管理工作,而執行主體正是具體部門或是業務、投資等部分內容,由具體部門制定草案。同時,明確管理理念和預算含義后,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根據實際生產和業務流程,劃分企業預算管控模塊,橫向劃分特指以不同模塊、預算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開展預算管控工作,包括生產預算、銷售預算、成本預算和采購預算等部分內容;而縱向劃分特指以業務流程為導向,將流轉中涉及到業務歸為一類,實心對項目或是重點業務的集中化預算管理。在實際管理中,管理人員根據所劃分的管控內容開展預算管理工作,并結合自身管理需求確定橫向、縱向劃分,橫向劃分為主,縱向劃分為輔,劃分方式靈活運用,提高預算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有序性。
(二)明確預算權責,遵循管控原則
1.責任中心。為了防止企業預算管理流于形式,企業高層管理者要構建預算責任中心,依照現有組織結構劃分責任人,根據企業要求對管控責任中心。在此過程中,要明確相關管理人員的預算權責,制定責任中心的作業流程、目標計劃和預算執行,大量收集預算基礎數據,制定預算管理目標計劃,對預算管理效果進行考核,以此為依據調整責任中心預算管理體系,進而提高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綜合質量水平。
2.管控原則。為了保證企業預算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要制定預算管控要求,將預算管理工作重點從目標利潤拓展到業務預算與資金預算中,最后延伸到資產負債預算與現金流量預算中,進而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為了降低預算調整空間,相關工作人員要遵循適度從緊的控制方式,將年度預算調整時間轉移到年中,強化預算控制服務,擺脫為了預算而預算的局面,發揮出預算管控的作用,進而提高企業預算管理的綜合效率。
3.管理模式。企業不同的發展時期決定了特定的預算管理模式,特別是針對大中型企業而言,多元化經營弱化了產品生命周期特征,但其預算管理模式并不單一,而是要結合各個時期特征,合理選擇對應的預算管理模式。例如,企業創初期要選擇資本預算模式,企業成長期要選擇銷售預算模式,企業成熟期要選擇成本預算模式,企業衰退期要選擇現金流量預算模式。
(三)應用ERP系統,加大技術支持
在企業預算管理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應用ERP系統,滿足企業各方面預算要求,并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明確組織構架。預算組織構架是企業預算管理支點,為了發揮出ERP系統的作用,要成立基于ERP系統的預算管理小組,財務部門為核心,信息中心、供應部門和銷售部門等職能部門要安排骨干參與到預算管理中,強化內部溝通,明確預算管理問題,最終達成多方共識。
2.構建預算系統。將企業基礎信息錄入到 ERP系統中,構建預算基礎數據,明確預算方式,并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和歷史數據,審核年度生產經營計劃,開啟ERP系統,進而實現預算管理系統的構建。
3.預算執行評估。明確預算運作計劃,制定月度經營研究制度,將預算分析和經營分析相融合,每月往系統中記錄各個崗位預算管理執行情況,并在月末匯集成計劃完成報告,提交給高層管理者。高層管理者會對預算運作計劃的差異性進行分析,找到問題根源,結合企業經營情況,提出解決對策。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企業預算管理水平,要求企業要正確界定預算和財務的關系和概念,并劃分管控內容,確定各方權責,引入ERP系統提高預算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管理體系,進而達到企業預算管理的最終目的。(作者單位為中聯重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