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東方管理文化的東方管理思想是東方各民族優秀的管理文化在歷史沉淀中形成的寶貴文化成果,對于彌補我國企業當今生態管理建設的不足具有重要的借鑒與指導意義。本文首先闡述了東方管理思想的內涵,結合我國企業生態管理建設存在的問題,從內部管理與外部環境兩個層面出發,同時融合東方管理思想的精髓,提出了基于東方管理思想的企業生態管理模式構建的建議。
一、東方管理思想概述
東方管理思想是一套以“人本觀”為核心,包含“學為治行和”五個方面的管理體系,是東亞國家及周邊地區的管理文化相互融合與發展,并吸收了西方優秀管理文化的產物。
二、我國企業生態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生態管理意識淡薄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我國企業,無論是國企還是私企,生態管理意識都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企業高層管理者不重視生態建設與生態效益,忽略企業的社會責任,往往以經濟效益為企業的發展目標,缺乏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的生態管理戰略思維;二是企業的中低層管理者以及普通員工缺乏參與生態管理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往往以工資績效或本部門業績為目標,缺乏整體戰略思維和企業歸屬感,加上缺少企業高層管理者對生態管理的指引,他們很少會對生態管理投入精力或建言獻策。
(二)生態管理體制不完善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引領下,我國目前部分企業雖然有一定的生態管理制度,但該制度在完善程度以及執行力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生態管理內部制度不完備,缺少完善的管理流程及反饋監督渠道;第二xJiWfco0UoHqlvneH0ECyaLbtFZPZu/m5zRuzuD6Aq4=,人員配備不充分,缺少各級人員間相互協作與配合。我國不少企業缺乏專業的生態管理技術人才,企業管理者、普通員工與專業人員之間的素質有待提高,他們之間的協同合作機制有待加強;第三,權責劃分不清,生態管理制度執行不到。生態管理應該依靠生態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生產采購部門等部門的協同合作,由于我國企業目前在生態管理方面對于部門職責劃分不到位,相關部門間對責任認識不清,生態管理制度執行力度嚴重不足。
(三)缺乏有利于生態管理的外部環境
完善的立法制度、健全的政策支持以及監督有力公民意識是企業完善生態管理的重要外部環境保障。然而,目前我國企業生態管理正處于起步階段,我國法律制度中關于生態管理的立法相對落后,與國際生態管理法律體系不能接軌。同時,生態管理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政府部門缺少有效的支持企業加強生態管理建設方面的政策。除此之外,我國公民雖然生態意識不斷加強,但對于企業生態管理的現狀與責任知之甚少,導致我國公民不能有效的行使監督舉報權利。
三、基于東方管理思想的企業生態管理模式構建建議
(一)以人為本,確立生態管理意識
企業應該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意識,把人和思想引入生態管理中,引導企業各級管理者及員工形成生態理性思維。首先,企業應加強生態管理人才引進,為企業注入全新的生態管理活力。其次,企業應注重員工培訓,鼓勵員工加強生態管理學習,積極引導員工樹立正確的生態管理理念,主動為企業生態管理建設建言獻策。最后,企業應注重績效考核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并將生態管理績效因素納入其中,從而真正實現生態管理的“人和”,努力為企業生態管理建設以及長期發展營造和諧的企業文化。
(二)德合共贏,優化生態管理制度
“以德為先”、“道之以德”是企業生態管理制度制定有效、執行有力必須遵守的前提條件。企業在優化生態管理制度時,應該注重以德服人,公平公正的管理行為、獎罰分明的管理制度、寬嚴適當的管理方法以及行之有效的執行渠道是企業生態管理制度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同時,依靠誠信求實建立領導者的權威也是完善企業生態管理制度的重要保障。只有德合,企業與員工、生態與經濟才能實現共贏。
(三)天人合一,營造和諧外部環境
企業生態管理建設離不開經濟及社會環境的支持,努力構建“天人合一”的外部環境是包括企業、政府、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者在內的社會各界協同合作的目標。第一,立法部門必須加強企業生態責任立法工作,努力健全生態管理法律制度,為生態建設提供法律準繩,嚴厲查處阻礙生態建設的違法犯罪行為。第二,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生態建設政策約束與支持,積極引導與支持企業加強生態管理、落實生態責任,嚴厲打擊破壞生態建設的國企及私企。第三,社會公眾應該加強對企業生態管理的關注,合理的利用信息公開及監督舉報平臺,為營造“天人合一”的外部環境貢獻力量。(作者單位為江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