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呈現出飛速發展的態勢,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是民生基礎,如何利用先進科技開展有效的農業管理工作,是政府及有關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來臨,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同時也為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創造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本文主要結合我國農業經濟管理現狀,對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全方位帶動我國農業經濟水平的快速增長。
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的創新有著密切聯系,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走上經濟全球化道路的必備條件。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能夠最大程度的降低農民的經濟損失,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推動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業信息化管理不僅能夠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能夠幫助農民拓展銷售空間,開拓銷售渠道,以確保我國農業市場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農業信息化管理也是農業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我國正處于農業產業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農業經濟快速增長,農民收入日益提升,在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中運用科技手段,配合優質方案,不僅能夠擴大農業生產范圍,同時也可以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此外信息化對拓展農產品市場,增加農民創收途徑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中面臨問題的關鍵就是在于實現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現代農業實際上就是市場農業,同時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信息農業。我國市場經濟的改革要求我們按照市場規律來合理配置農業資源。缺技術、缺服務、缺信息是農民在發展現代農業中面臨的普遍問題,而農業信息化則正好可以促進信息資源共享,促進農產品流通,引導農村產業化經營,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實現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根本要求。此外,農業經濟信息化對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農產品全球競爭力的提高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及信息0cStdxNfIcz1z5Yw4/cb3w==化建設質量均無法達到國際平均標準,這一問題的存在應該引起政府及地方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只有深入分析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才能夠徹底開拓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新局面。
(一)政府不夠重視
在我國的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政府部門在農業信息化網絡平臺建設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能夠使其覆蓋面得到不斷的擴展,也取得了不錯的應用效果。但對農業信息化的建設來說,這些成果還不足以讓其得到快速的發展。相比于國外,我國政府在農業經濟信息建設方面的資金投入及相應政策法規實施方面做的還不夠充足,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并沒有實地的去落實相關的政策要求,沒有意識到信息化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一些地方政府,由于對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在農業管理上的資金投入遠遠低于城市規劃發展上的資金投入,這樣必然會影響農業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目前農業經濟信息化的建設已初見規模,但從具體的體系結構設置來看,存在著“倒金字塔”的現象,越高級別的政府設置的服務機構越多,基層政府設置的服務機構反而較少,這與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的現狀是不符的。基層農業信息建設中缺乏相應的硬件設備、結構設置不健全等原因嚴重影響著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三、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可行性策略
(一)轉變觀念
要加農業經濟信息化的建設,首先在觀念上要加以轉變,要摒棄以往的傳統的農業觀念,向現代化的農業觀念轉變,要認識到農業信息化建設不僅僅是單純的喊口號,而是要積極主動的在實踐中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將相關的政策真正落實到位,并實時跟蹤農業經濟發展狀況,為農業信息化管理積累下豐富經驗。觀念的轉變決定行動的導向,轉變觀念就要進一步規范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管理制度,并實時公開信息,讓農民全方位了解信息化的應用給農業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以激發農民參與到農業經濟信息化建設的主動性,借此更好的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進程。
(二)培養信息化人才
在農業信息化建設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人才的培養。首先,可以通過高校以及培訓機構等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其次,要加大對農民有關信息化方面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可以通過對農民開展專題知識培訓、遠程教育等方式傳授相關的信息化知識和相應的技能。最后要建立一支專家指導隊伍,對農業信息化建設中的問題提供咨詢和支持。
(三)提高網絡整合水平
信息化對農業的經濟管理有著巨大的幫助,它不僅可以快速便捷地實現網絡管理,同時還能構建一個多信息平臺,為農業發展提供交流互通的繁榮機會。網絡在當下的農村普及程度比較高,基本上每一位村民都懂得上網。但是這距離信息化的農業經濟管理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現代化的農業經濟管理一直未能普及開來。首先,農村的信息技術人才缺乏,網絡構建與應用水平較為低下。信息技術是新型的產物,在商業方面的運用還沒有普及到農村,因此人們沒有一定的了解也沒有可以實施的人才。其次,農村地區的文化經濟比較落后,人們的信息意識相對較低,加上很多農村青年外出務工的數量持續增多,并沒有足夠的技術人員留在農村,很大程度的限制了網絡商業意識的發展與傳播,如此便導致了農村雖具有一定的網絡基礎,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效果卻始終不盡人意。因此想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從人員上入手,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情況派遣相關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指導農民建立信息化的經濟管理平臺。整合現有資源,規范信息標準,逐步推進農業信息系統、網站、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實現農業與信息的相互結合。另外還要加強外來信息的接受,不斷地開拓與增加信息采集的工作,分析相關的信息與資源,保證農民信息的豐富程度,使得每一位農民都可以清晰了解有關農業經濟方面的信息,每一級政府都可以根據信息明確發展的方向,并且展開政府與農民的多方面合作,提高農業產業的運營效益,建立起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管理網絡。
(四)完善服務體系
要進一步的完善服務體系,讓農民及時獲得相關信息以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市場氛圍,讓農民能夠及時了解市場情況,開拓銷售渠道。其次,要對服務模式進行創新,當前應用的服務模式比較多,有語音服務模式、網絡數字服務模式等,不同的服務模式有不同的優勢,但僅有的服務模式還是不能滿足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需求,只有不斷的開拓創新服務模式才能更好的促進農業經濟發展。最后,要做好推廣工作,結合自己地方特色建設農業信息化示范園區,并將其作為示范點對外進行宣傳和展示,以起到以點帶面的推廣作用。
四、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各部門相互配合,才能提高管理水平。隨著信息化、產業化的發展,我們要轉變思想觀念,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盡快與國際接軌,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作者單位為山西省孝義市光彩事業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