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國內各個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都在積極開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工作。由于管理會計不涉及計算處理數據,主要是管理和預測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情況,可以更好地預測企業投資過程中形成的風險。因此,企業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認真研究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路徑,從而最大程度發揮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內部價值。
一、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意義
(一)減少了財務風險
在我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企業提高了對財務會計的要求,不是僅要求其為企業內部提供相應的數據信息,供管理人員進行參考,而是要求財務會計人員參與企業的經營規劃,保證企業管理者準確掌握各項資金的出入。由于目前時代變化較快,企業可能由于忽略一個小問題,而承受巨大的財產損失,對企業未來發展造成極大的限制。在各大企業中這種現象十分普遍。根據調查可知,我國幾乎每天都有幾十家企業倒閉,同時也有新的企業產生。在管理會計中納入財務會計,代表企業不但可以獲得各種財務與非財務資料,還可以結合這些資料,對企業未來可能產生的情況進行預測,進一步對企業可能產生的財務風險有效規避,
(二)降低了企業成本
財務會計核算企業的經濟業務,而管理會計則形成了較大的職能范圍,包括了財務會計。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財務部門成功轉型后,企業利用現代化的管理技術,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同樣可以為企業降低各項成本。
二、財務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與大數據時代對財務工作人員的影響
原來的財務會計人員主要負責處理數據,以其作為基礎產生的工作系統只是淺層次分析了數據,無法與企業未來發展趨勢很好適應,并且不能滿足企業在信息時代的發展需求,因此會計系統處理的改革內容不但包括了財務信息,還有非財務信息。怎樣剖析這些數據中的深層次信息,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至關重要。現代企業財務會計工作更加依賴計算機技術,會計人員利用計算機快速數據處理的能力,可以處理更多的會計數據,同時不斷提升財務數據處理的質量。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將會重新定位原來的財務會計崗位職責,因此財務會計人員需要擁有管理型與系統性思想,應當具備在大數據信息時代對企業價值深刻理解的能力。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財務會計必須向管理會計轉型。
(二)顯性與隱性成本
雖然信息化極大程度方便了會計工作,國內很多企業都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但是會計人員依然認為核算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對企業來講怎樣核算與節省成本是一項最關鍵的投資,成本是確保企業權益的核心。企業財務管理將成本作為重點,其中,顯性成本是指核算人員的工資與必要費用,隱性成本是一種隱藏在企業總成本中,并且在財務審計監督之外游離的成本。其中杜絕顯性成本的控制要通過核算人員的工作與一部分必須使用的費用實行,隱性成本控制要對核算部門數據的準確性積極強化,在核算過程中要嚴格避免發生遺漏、疏忽等相關問題,如此才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水平。
(三)無法有效結合財務會計與業務會計
隱性成本漏洞是指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數據核對不統一,大數據時代造成了會計行業與業務發生了分離,失去了決策能力,而業務人員憑借自身的能力獲得數據對業務有效處理,二者之間缺少深入合作,迫切需要實施改革。二者的問題表現為以下方面:首先是地區性在發展過程中的顯著差異,沿海與內陸、一線城市與二三線城市之間的差異、員工素質和能力之間的差異造成了無法集中進行數據核算,數據和服務不能實現共享。這類隱性成本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其次是專業核算人員無法認識到自己對企業的管理作用,而是在數據報表工作集中了主要精力,無法輔助管理部門開展工作。
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路徑
(一)把財務會計納入管理會計體系中
為了可以加快財務會計轉型,我們需要全面了解財務會計的職能。因為財務會計的工作是幫助企業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化這一過程,能為企業帶來較高的經濟價值,實際上,在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并沒有納入這項工作,它僅是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其主要職能包括納稅籌劃,核算流動資金,管理員工績效等。
對于管理會計來講,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它的職能范圍:第一是分析過去。具體是對企業從前的數據資源深入分析與研究,為其他方面工作的開展做好物質準備。第二是控制現在。在對各種數據指標分析的前提下,科學調整編制的計劃和提出的措施,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第三是籌劃未來。開展基礎是以上兩個方面工作,企業只有健康發展,才可以對未來合理籌劃;否則,只能集中精力對企業問題有效解決。在這三方面職能中,第一方面是基礎,只有對有關數據信息仔細分析,才可以找出企業發展中的問題,并且制定合理化措施。通過分析這兩個部門的職能可知,管理會計的職能可以完全包含財務會計職能,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發揮財務會計的作用。因此,在管理會計中納入財務會計具有實際意義,不但節省了財務部門的有關成本,也對財務部門工作問題進行了解決。
(二)整合企業內部各種數據信息流
整合企業內部有關數據信息流,是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主要方式。管理人員對財務部門和其他業務部門之間的職責范圍理清以后,尋找銜接點。同時,將各部門工作人員聚集在一起討論對策,鼓勵每個部門以及與其他部門共同制定解決方案。之后,對各個方面對比分析,整理出一個綜合思路。比如,在兩個部門之間,可以利用價值鏈、供應鏈的方式對接數據。同時,管理人員在對各個部門數據整合的過程中,需要遵守一個原則,努力推動財務會計逐步轉型為管理會計,進一步保證管理人員真正獲得企業內部信息。
(三)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是順利實施管理會計的基礎。主要是由于管理會計的職能包括了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析,體現出極強的整體性。因此,只是借助從前的人力和物力設備,是無法完全實現的。基于這個角度考慮,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成功轉型的前提與物質保證便是信息化建設。信息化時代提出了大數據、云計算等概念,利用這樣的信息化平臺,管理者可以更加方便獲得財務信息或非財務信息并且對其進行驗證,進一步有效提升了準確度和真實性。從前的財務會計都無法做好這些工作。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整合財務業務與其他業務,能夠推動企業的發展。
(四)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
應當對我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改善應具體從學歷教育、后續教育和職稱考試三方面著手,傳統課堂教授課的內容不能很好契合實踐操作,比如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之間的區別,在教材上對兩者的界限做出了清晰的闡述,但是二者的同一性卻沒有區別。此外課堂一般都是理論授課,缺少實踐運用,學校大多布置理論考試,這樣的考核對學生的管理能力無法很好檢測。所以當前迫切需要改革目前的教育模式,努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職稱考試的問題就是我國當前尚未擁有自己的管理會計師考試,同時沒有系統引入各類考試,無法很好適應我國的實際情況。
(五)加強監管企業各項工作
在會計轉型的過程中,為了確保順利實施轉型工作,必須對企業加強監管,從日常監督著手,增加監管的強度,防止監管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具體來講,在企業內部可以利用審計工作實施監管,由于管理會計缺少合理的程序約束,具有較大的靈活性,難免會產生實施問題,企業的內部審計監管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管理會計工作,有利于發揮管理會計的優勢,最大程度確保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甚至能夠減少企業發生運營風險的可能性。另外,企業還可以充分應用政府有關部門,對企業實現嚴格的外部監管,內外部聯合監管,必將對企業發展環境積極優化,從而順利完成會計轉型工作。
四、結語
在時代發展過程中,各種科學技術和信息計劃迅速發展,極大程度促進了企業會計管理工作的效果,企業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必須不斷優化與融合企業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職能,最大程度發揮二者的效能,通過系統整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為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雞西中心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