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北省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現狀以及困境
(一)河北省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現狀
隨著“互聯網+”新業態的出現,社會用工方式發生較大的變化,而且社會靈活就業人員的形式多元化使得靈活就業人員參與社會保險的難度較大。河北省作為我國的中部大省,其勞動力資源豐富,從當前河北省社會保險的參保情況上看,截止2017年6月,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含勞務派遣)人數為595.6萬人,而勞動年齡人口數量為5359.31萬人,反映出當前河北省存在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員。從目前的社保參保情況上看,河北省2016年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數達到3439.45萬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511.30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806.88萬人。從比重上看,河北省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雖然逐年上漲,但是比重依然較低,而且大部分的靈活就業人員由于無法參與工傷保險。
(二)河北省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存在的困境
1.缺乏法律依據。勞動者參與社會保險制度是保障勞動者權益的重要體現,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制度的設計上主要是針對正規的用工標準,如全日制用工方式,對于社會靈活就業人員參與社會保險,我國的《社會保險法》中規定其可以自主參加基本的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而社會保險的內容構成中,不僅包括養老與醫療,還有失業、工傷與生育,但是我國的《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規定中,并未存在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的規定。靈活就業人員從法律定義上看屬于非全日制用工人員,對于這部分人員如果在勞動的過程中發生人身健康損害事故,往往處理的規則是“誰用工、誰負責”,需要雇主承擔責任的方式解決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的問題。由于缺乏法律上的規定,導致河北省靈活就業人員目前無法參與到工傷保險制度中,目前針對建筑業的農民工,這部分靈活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險的規定,按照人社部與住建部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規定,采用按照用人單位參保或者是項目參保的方式,是對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制度的XskD/mVch0/YCge80jNRJz96xQEMw2qLvpUUqmdItig=一個重要的實踐,但是從整體上看,社會靈活就業人員的數量多,而且涉及的行業眾多,標準也存在差異性,缺乏法律的統一規定,導致推行存在較大的困境。
2.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壓力大。從工傷保險的實踐層面上看,靈活就業人員參與社會保險制度的繳費率較低,但是與全日制用工方式中的一些事業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相比,職工發生工傷事故的概率較低,而靈活就業人員中,如臨時建筑工人發生工傷事故的概率較高,工傷保險制度設計的初衷是通過各個行業、各個群體之間實現一種共濟,如果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工傷保險制度的范疇,工傷保險賠付采用的是無過錯原則,從我國當前試點的城市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的效果上看,工傷保險基金容易處于一個收支不平衡的狀態,而如果單純的提高靈活就業人員的工傷保險費率,則又導致靈活就業人員參與的積極性下降,導致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存在實踐的難題。
二、解決靈活就業人員工傷保險參保困境的思路
(一)加快立法,推行頂層設計
任何制度的推行都需要在法律框架下實施,當前我國的《勞動法》《工傷保險條例》等法律條文中并未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的具體規定,導致靈活就業人員只能參與養老保險與醫療保險。從用工的效果上看,靈活就業人員與全日制的勞動者并不存在實際性的差異,對于用工主體來說,雇傭靈活就業人員或者全日制的勞動者,其目的都是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因此,對于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應當持肯定的態度。從立法上看,要完善我國當前的法律法規,從河北省的實踐上看,要積極推進城市的試點工作,針對不同行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而且要從政策上對工傷保險的賠付標準進行統一規定。從我國的勞動法的立法宗旨上看,將社會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到工傷認定與賠付體系是符合勞動法的公平原則,通過推進頂層的法律制度設計,為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制度提供法律制度上的支撐,有效的促進其發展,保障靈活就業人員的合法權益。
(二)實踐中積極探索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的方式
靈活就業人員與全日制用工勞動者參與社會保險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隨著互聯網+新業態的出現,社會中靈活就業人員的時間、服務的對象、參加的工作性質存在靈活性,因此,在實踐中要針對靈活就業人員的特殊性設計其參與工傷保險的形式。如可以根據服務對象確定工傷保險的認定范圍,如家政服務業的靈活就業人員可以采用APP軟件登記的方式確定工傷損害事故是否處于工作時間,進而實現工傷認定;如又可以根據項目的性質確定工傷保險認定,如建筑工人可以采用項目打包的方式,不論項目工人流動情況,按照項目工程量、工期打包方式進行工傷保險繳納,采用靈活性的繳費方式,促進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工傷保險的積極性。(作者單位為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