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媒體的由來
(一)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臺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論壇、BBS等網絡社區。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普通大眾經由數字科技強化、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之后,通過自媒體平臺,發布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事件。
(二)自媒體的特點
自媒體除了可以接收,還可以傳播、推送、評論、分享、再加工,大學生是自媒體使用的主要力量, 也是大學生日常社交溝通的主要方式,自媒體有利也有弊,所以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
二、自媒體與高校輔導員工作機遇
(一)高校輔導員通過自媒體成為學生中的“意見領袖”
信息傳播大師尼葛洛龐蒂說道:在這信息社會, 最大的鴻溝是在兩代人之間, 當孩子們占領了全球信息資源時, 需要不斷努力學習的是成年人。當今學生信息量較大, 自主性較強。思想政治從業人員如果不改“保姆式”關心與說教, 其思想政治工作不但不再產生效果, 甚至會招來學生極大的“叛逆”。信息社會化下的高校輔導員, 應該是學生生活上的家長、學習中的導師、成長路上的引路者, 在學生的話語上與其相同、思想上與其貼近、行為上與其相似。這就要求我們的高校輔導員老師, 應積極利用好自媒體媒介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自身網絡信息技術和網絡信息處理能力。一線輔導員平時應結合個人微博、微信、QQ、人人網等自媒體媒介, 建立與學生之間的信任關系, 并成為學生群體中的“意見領袖”, 從而影響學生的觀念和決定, 巧妙地開展學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將自媒體與官方媒體相結合,“線上線下”同時發力
輔導員自媒體工作, 是根據輔導員個人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平臺基礎開展。這樣的方式容易拉近學生與輔導員之間的距離, 增強其信任感, 也有助于輔導員了解學生的情況, 及時開展學生工作。傳統的校園媒體, 普遍存在著只注重管理、只簡單發布一些學生工作通知性信息、復制粘貼等現象, 而忽視了服務功能、交流功能。輔導員合理運用自媒體和校園媒體, 將有力解決這一問題。由輔導員著手打造一波思想過硬的學生負責人, 著力打造一兩個官方自媒體平臺。通過打造一批“學生意見領袖”, 用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方式編輯、傳播信息, 使其參與到自媒體的言論發表和大討論中, 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大學生喜愛和樂于接受的自媒體平臺中, 不斷豐富和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 對學生進行適時引導, 起到有效的輿論引導作用, 形成社會、校園、自媒體于一體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戰線。
三、自媒體與高校輔導員工作創新
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具有可控制性,而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高校輔導員工作對信息的掌控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傳統的工作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更迭的需要,因此,要想利用自媒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工作方式是關鍵。
首先關注網絡動態,增強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可預見性。新時期大學生個性突出,思想變化較快,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強烈。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他們往往會利用QQ、微博、微信等發表自己的心理動態,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趣。所以輔導員老師要關注學生的即時動態,關注學生討論的熱點話題,以免造成與學生之間的脫節。另外,輔導員還可以利用自媒體平臺的優勢,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利用自媒體平臺的優勢,與大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利用自媒體平臺的優勢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掃清以往輔導員工作中的諸多“盲點”,從而增強輔導員工作的可預見性。
其次熟悉網絡用語,增強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語言的運用,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其中,達成與學生語言體系的對接是第一步。新時期的大學生習慣于隨著時代的發展運用一些網絡熱詞與人溝通。輔導員不但要熟悉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熱詞,還要學會運用。這樣有助于消除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進而吸引和感染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同時輔導員還可以利用網絡圖片、視頻、音像等資料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
再次打造多元化的學生管理手段軟件多元化、平臺建設多元化、實現精準管理。最后合理監督、引導、服務學生。碎片化信息沖擊容易使學生價值觀變得單一且易沖突、實時對學生自媒體平臺進行監管、完善學生自我教育。
自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它不僅豐富了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手段和載體,同時也讓同時也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無障礙交流成為了可能。在實際教育教學中, 只要采取有效措施, 針對其總的趨勢, 消除不利因素, 創新工作方法, 審慎應對, 形成網絡凝聚力,高校輔導員工作將會在自媒體時代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作者單位為四川大學錦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