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青少年學生風范相對于其他本科院校大學生,重在“工匠精神”,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分析工匠精神和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內涵,得出二者之間的關系,探索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有效途徑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意義
(一)培育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關鍵要素
高職青少年學生風范相對于其他本科院校大學生,重在“工匠精神”,在對待職業態度上要求千錘百煉,一絲不茍,在對制作的作品上要求一絲不茍,如汽車制造、橋梁施工等方面必須一絲不茍、千錘不練。這種職業態度的培養多是在職業高等院校完成,在實習實訓,校企合作中反復錘煉,從而烙印在每一個高職青少年身上,形成自己的職業風范。
(二)展現職業教育最終成果的外在表現
高校院校培養的人才模式所培養的對象除了一技之長還自有自身特點和氣質,這特點和氣質與其他本科院校區別開來,也是高職院校存在的必要處。最終教育培養的“產品”如何,表現在行與神的完美統一,內在品質與外在行為的完美統一,張揚個性與整體和諧的統一,展現職業教育最終成果的外在表現,用工匠精神為引領,教育“產品”最終形成自己的風范。這也是每所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著重考慮的問題,對其學院發展人才特點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發展培養高職學生人才模式的現實需要
一方面是國家和社會對高職學生期望較高,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邁向中高端的宏觀目標與微觀的市場主體之間需要工匠精神,這也是高職青少年學生區別與其他大學生的特質就是最需要具備工匠精神。另一方面是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不同程度違背了社會和國家的期望,缺乏把工作當責任和使命的高職青少年學生,缺乏用心,難以體現高職院校學生的特質,所以,研究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對整個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素質的提升,精神氣質的樹立,對未來中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工匠精神和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內涵
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首先要明晰兩個概念,一是工匠精神的內涵及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內涵,以此來更深入的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工匠精神的內涵
中國歷史中不乏善于創造的能工巧匠。 魯班被尊為中國土木工匠的始祖,《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魯班創造的,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魯班創造的,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象征,也為高職青少年學生風范提供了學習樣板。
追其工匠精神的內涵,我們可以概括為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內涵是精益求精,從本質上是一種一絲不茍的,與時俱進的職業態度。主要包含為精益求精、一絲不茍、 與時俱進。精益求精要求在工作中要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一絲不茍是必須要嚴謹,不急功近利,確保每個產品的質量;與時俱進要求跟隨時代的變化,能夠進行創新,科學生產,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
(二)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內涵
風范是人的內在素質和外在修養的統一表現,包含風度、氣派、模范。高職青少年風范是高職青少年學生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和具體社會實踐中,所形成的內在素質和外在修養的統一表現。
1.熱情樂群、充滿朝氣的精神風貌
這是高職院校學生風范的特質。這種熱情是高職青少年由內到外統一的表現,他們年輕,充滿朝氣,情感向上,他們是一個公共群體,喜歡交朋友,傾向于選擇與他們價值觀相近的同伴為友。一個人沒有朝氣,必然萎靡不振;一個群體沒有朝氣,必然死氣沉沉;一個國家和民族沒有朝氣,必然包袱重重,沒有希望。因此,當代青年學生風范必然不能缺少這一特質。
2.從小事做起,細微之處顯風范
這是高職院校學生風范培養的基礎。我國長期以來,官本位意識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輕技能、輕勞動、認為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觀念仍然存在。因此,高職青少年學生風范注重從學生的身邊小事做起,身體力行,用實際行動踐行風范。不眼高手低,從小事做起,培養“打鐵還需自身硬” 的本事,通過持之以恒的堅持,風范自來。
3.道德支撐,修身為范
這是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核心。風范的核心是道德支撐的高尚性,沒有德就沒有風范。這是由內自外散發的氣質,唯有“德”才配上“范”。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就業的范圍很廣,但普遍是基礎性工作,橋梁、汽車、維修、物流、財務、水電等,除了職業技能還需要德來支撐。尤其是工匠精神要求高職院校學生要做到淡泊名利,一絲不茍,經得住誘惑,修身為范。
4.千錘百煉,一絲不茍的職業態度
這是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關鍵。也是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風范的必要性。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的培養離開千錘百煉,一絲不茍的職業態度。尤其是越來越多的社會和企業呼喚高職工匠精神回歸,對高職學生的要求,除了專業技能,更呼喚學生的職業精神特別是學生風范的回歸,培養學生具有千錘百煉,一絲不茍的職業態度就顯得尤為關鍵。
三、探索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青少年學生風范的有效途徑
用工匠精神引領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求有效的培養途徑,以促使工匠精神在高職院校學生中打下烙印,引領一代高職院校青少年學生風范。
(一)校企合作融合,共同培育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已在很多高職院校展開,合作的深度和力度也逐漸加強,但在真正的融合上還存在一定距離。校企要達到真正的融合,必須共同重視工匠精神的培養,學校在育人中重視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從生活、學習、交往、職業各個方面注重風范的培養;企業要轉變觀念,把實習生當成人才儲備的目標,重視工匠精神的要求,主動讓一些有經驗的師傅帶學生,嘗試學徒制,總結經驗,探討新問題,與學校長期合作,共同實現雙贏。
(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重視“產品”示范功能
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必然選擇。對于優秀的 “產品”,樹立典型,增強對在校生的示范功能,對于已經畢業的“不合格產品”可以允許“回爐”到學校繼續進行學習,建立“產品”終身學習制度,鼓勵優秀“產品”參與母校“現代學徒制”培養,形成優勢“產品”示范庫,建立相關制度,根據時代需要,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方案。
(三)重視環境育人,營造“崇尚一技之長”氛圍
這里的環境育人包含家庭、社會、學校都要重視環境對學生的塑造功能,營造“崇尚一技之長”的育人氛圍,需要多方合力。一是需要從政策及輿論導向入手,樹立高等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畢業生在就業和工作待遇同等地位的觀念,尊重勞動、尊重技能,修改完善不適當的重學歷、輕技術要求的相關政策文件,廢除對高等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職稱及晉升等方面的不合理規定,確保高職教育社會地位的重要基礎;二是要高職院校要圍繞風范內容,通過物質文化起到滲透,引入風范的內涵,讓每位學生無形中受其影響。通過榮譽墻,展現一批批優秀的畢業生風范;三是加強對準父母的教育,在大學開始家政課,怎樣培育子女,以身示范,怎樣培育孩子的耐心、專注力進行專業教育,這涉及國家的人才長遠發展目標,需要進一步的論證和科學實施。(作者單位為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