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正式宣布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作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量大國,此舉可謂是引起國內外巨大轟動。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后,國際社會是會抱團取暖更加堅定地執行該協定,亦或是引起連鎖反應重走《京都議定書》老路?缺乏美國的參與,《巴黎氣候協定》將何去何從?
2016年9月3日,中美共同批準《巴黎氣候協定》,使得還沒有開幕的杭州G20峰會就喜獲大禮。但是好景不長,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正式宣布 ,美國將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此舉給全球致力于解決氣候問題蒙上不確定色彩,也成為特朗普眾多富有爭議措施中遭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的一個。特朗普這一決定體現了他單邊主義、特立獨行的施政風格,也進一步折射出新一屆政府在環保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不作為。
一、美國為何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特朗普自競選時起,就一直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執政后,也因這一旗號制定一系列飽受詬病的政策,其中就包括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然而《巴黎氣候協定》是國際社會自主達成的協議,依賴的是各方執行的態度,并不具有強制性,因此美國可以選擇不執行該協定。究其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巴黎氣候協定》將會使得美國喪失數以百萬計個就業崗位。為達到這樣的目標,美國必須關閉自己的電廠,與之相關聯的工廠也會隨之要么關閉要么縮小規模,如此以來失業是必然的。針對此,特朗普還列出一組令人恐慌的數據:如果美國執行該協定的話,那么美國在2025年將要喪失270萬個就業崗位,單單就制造業達到44萬個。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繼續惡化,達到650萬。[1]然而實際情況是關閉石化行業,美國可以發展清潔能源行業。美國現在的清潔能源正在蓬勃興起,已經創造了超過300萬個就業崗位,超過了所有化石能源行業提供的就業機會。[2]美國決策們應該意識到經濟的繁榮與更美好的未來并不沖突。
(二)兌現其競選承諾,提高其執政信譽度,從而為四年后贏得連任打下政治基礎。特朗普作為一名商人出生的總統,上臺之后也是多次兌現其競選承諾,包括修建美墨邊境城墻以防止墨西哥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出臺各種政策花樣禁移民、退出TPP等等。而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則是對美國傳統能源的一些州利益上的回饋,這樣能確保在新一輪總統大選中這些州會堅定繼續支持特朗普。可以說特朗普此舉既堅定了這些州的信心,又可以拉攏潛在的選民,原來我們的總統真的做到了兌現其在競選時做出的承諾,從而為他的政治信譽度加分。
(三)其他原因。這些原因主要包括:特朗普認為即使美國完全遵守執行了《巴黎氣候協定》,到2100年也不一定能真正實現減排的目標,氣溫也僅僅可能保持在降低0.2℃升溫的可能;以及該協定對美國來說不公平,美國承擔了過多過重的減排義務,相反中國、印度則憑借自身發展中的身份從中推諉責任等等。
二、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后對其影響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其造成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信譽和經濟兩個層面:
(一)影響美國國際形象與國際合作信譽。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所謂的“世界警察”,在簽署協定之后,不到一年就選擇退出,可以說是公然破壞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做出的努力,嚴重損害了以相互信任協商合作為基礎的國際社會制度。進而波及美國自身,影響其在國際社會上的信譽。同時,歐盟本就對于特朗普執政華盛頓充滿著顧忌,再加上他此舉,必然會加深美歐之間的裂痕,使其失去了在全球氣候問題領域的話語權,乃至整個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二)不利于美國經濟長期發展。就短期效果而言,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有利于美國搭上經濟發展的“順風車”,但從長遠來看未必如此。對傳統化石行業的大力支持,有可能短期內推動該行業的欣欣向榮,但是現在世界范圍內煤炭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再加上這些能源都不是可再生能源,發展傳統能源并不是經濟發展長久之計。除此之外,可再生能源價格逐漸逼近傳統能源以及環境壓力的不斷增加,特朗普希望借此舉來振興化石行業可能性逐漸降低。而且再生能源行業的就業情景廣闊,就現狀而言,就已經提供了80萬個就業崗位,[3]未來將提供更多崗位。所以可再生能源行業必須進行擴張,否則將要喪失更多就業就會。簡而言之,特朗普一直強調美國優先,但是優先的是現在,并不具有長久性。
三、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世界的影響
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對世界產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以至于“缺乏美國的參與,協定能否繼續下去”的呼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那么美國退出后,《巴黎氣候協定》到底會何去何從呢?
(一)引發多諾米骨牌效應,導致其他成員國競相效仿,從而影響協定的執行。溫室氣體排放占到全球7.5%的能源大國俄羅斯至今還沒有加入《巴黎氣候協定》,美國的此舉更是給予了俄羅斯推遲甚至拒絕加入《巴黎氣候協定》口實。其他成員國可能著眼于眼前利益亦或是利益集團使然,借助于美國的退出,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會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影響《巴黎氣候協定》的執行。除此之外,僅就美國退出協定之后,美國將在2030年額外排放18億公噸CO2。若是加上其他陸續退出的國家,將是無法估量,屆時《巴黎氣候協定》也就失去當初簽訂的意義了。
(二)引發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資金的短缺。發展中國家在執行氣候協定最大的問題就是面臨著資金的短缺,為此發達國家許下了“到2020年,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資金”的承諾。[4]從2010年到2015年,美國通過多邊、雙邊、區域以及其他渠道,累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公共資金達到155億美元,平均每年維持在50億美元。[5]美國退出后以及拒絕提供資金,會使得資金缺口進一步拉大,這就使得本就不富裕的氣候資金機制更加雪上加霜。如果這個缺口由歐盟亦或者日本等發達國家填補的話,給本就經濟復蘇乏力的歐日無疑是火上澆油。而且美國此舉還是一個極壞的示范,將直接擊垮私營部門的投資氣候領域的信心。據估算到2030年全球需要的氣候投資將高達93萬億美元。即使在投資最佳的2015年,全球清潔能源投資也僅3290億美元,[6]與目標相差甚遠。而美國退出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增加以及信心的動搖,將會進一步拉大解決氣候問題資金的缺口。
(三)反彈效應推動氣候治理積極發展。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美國退出后可能會產生反向推動效果。美國退出后,諸如歐盟的德國、法國等均表示堅決執行該協定。除此之外,新興經濟體的中國和印度都在著重于未來的發展,致力于經濟發展模式的轉型,同時還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等。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以創造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就連美國自身內部也出現了意見的分裂,盡管特朗普團隊宣布退出,但是美國9個州、125個城市 、902家企業和投資者,以及超過100多所高等院校聯合發表聲明表示,最大限度確保美國執行全球減排任務。而且歷史上,美國也是退出過《京東議定書》,但全球在推進可持續發展過程中依舊一路高歌,繼續前行。所以從長期來看,世界各國政府與人民應對氣候問題和走可持續發展的決心是不會動搖的。
在全球經濟發展不景氣以及治理的低潮期,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無疑是給全球減排任務注入更大的不確定心。但正所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國必將連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以及美國民眾一道,推動《巴黎氣候協定》的有效落實,推動國際社會建立一個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地球。(作者單位為武警后勤學院政治理論教研室)
注釋:
[1]數據來源: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協會和美國商會21世紀能源研究所.
[2]姜天海:《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氣候行動再陷危機》,《學學新聞》,2017年6月.
[3]Bill Hare:《美國退出后,《巴黎協定》仍能兌現嗎?》,《English Digest》,2017年8月.
[4]傅莎、柴麒敏、徐華清:《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后全球氣候減緩、資金和治理差距分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17年第5期.
[5]Climate-specific finance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U.S.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over the years.
[6]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 Clean energy investment 2016 [R]. BNEF,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