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地區產權改革的深入進行和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農民所掌握的生產資源和產生的收益需要進行重新組合及再分配,這種新型土地制度也就是農村的土地流轉。目前在土地流轉中有兩種主要的方式,或通過國家征地等方式將土地的所有權從原來的集體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或是仍保持原來的土地集體所有權主體不變,只是將土地的使用權在市場主體間進行交易或者轉移。目前農村土地的流轉規模還比較有限,但是通過流轉實踐證明這一新型土地制度可以有效促進土地的使用,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收入,因此要積極健全土地流轉的制度,保證流轉的規范性和有效性,促進三農問題的加快解決,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現實情況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形式還比較混亂
土地流轉制度中,雖然對于流轉形式做了一些規定,但在實際運行中流轉方式仍然十分混亂,制度規定無法完全適應流轉實踐的要求。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無法為失地農民提供有效社會保障
國家長期依賴在資源分配上更加側重于城市的發展,導致了農村經濟的落后。雖然在近年來加大了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扶持力度,但是仍存在很多的問題。在推動農村土地進行流轉的同時,在制度上沒有對農民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形式,導致農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時也失去了保障。
(三)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無法保護流轉雙方合法權利
在土地流轉的相關制度中缺少對雙方權利的保護,也缺少對雙方所應承擔的義務的明確規定。在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時應以平等自愿原則為基礎,但是在實際流轉中仍存在大量的強買強賣等違法行為。
(四)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無法有效制約行政權力
一些政府部門違法使用行政權力,或強制農民流轉土地,侵害了農民合法的權益,嚴重干擾了農民土地,而現行的土地制度中對這種濫用權力的行為缺乏必要的制約,客觀上阻礙了土地流轉的健康發展。
(五)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無法有效保護土地
在現行的土地制度中缺乏對耕地的有效保護,雖然對土地流轉的原則做了一些規定,但是卻沒有建立與此相對應的懲罰機制,對耕地的侵害問題無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對我國糧食安全造成了隱患。
(六)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無法為農民權益提供有效保障
在目前的土地流轉制度中對流轉土地使用權沒有詳細明確的法律規定,相關法律法規的缺位使得制度無法切實的保護農民權益。一些地方政府強制性低價征地,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健全與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的重要意義
(一)是我國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迫切需要
我國的農業要與國際農業發展接軌,就必須實現農業的市場化,也就意味著農村土地必須是可以進行流轉的,也就在客觀上要求土地流轉制度必須進行改革和完善。同時,也只有通過土地流轉才能促進我國農業提高生產技術和效率,實現我國農業的現代化。
(二)可以對農村的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要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適應新時期的經濟形勢,同時保持土地的集體所有制不變,就必須完善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制度。通過流動土地的使用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才能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
(三)可以促進農業生產實現規模化的經營
規模化的經營在客觀上要求集中農村土地,進行機械化的生產,引進新的品種和技術,并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對種植結構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整,這些都需要將土地集中到專業的經營者和生產者手中。而土地要集中就必須以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為基礎,所以必須完善現有的土地制度,推動并保障土地經營權的自由流轉,才能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
(四)可以更好的保障農民利益
只有讓農村的土地能夠自由流轉才能讓農民擺脫土地的束縛,進入其他行業的生產領域。同時也能夠有效避免土地撂荒現象的發生。農民通過土地流轉能夠獲得合法收益,增加收入,改善經濟狀況。這需要完善土地流轉的制度,從制度上保障農民流轉土地和獲得收益的權利。
三、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健全與促進之路
(一)完善土地流轉的方式
1.土地抵押。應在土地流轉的制度中增加土地抵押的內容,并明確規定可以進行抵押的條件,以法律形式規范土地流轉的新興流轉方式。
2.轉讓土地的經營權。應在相關制度中明確規定轉讓土地的經營權的條件及要求,以及規定抵押權人的資格。
3.土地價格。我國各地區的土地價格差異較大,而且目前沒有確定土地價格的標準和規范,因此抵押土地經營權應避免采用折價方式進行操作。
(二)完善土地流轉的程序
1.當事人態度。在土地流轉中要保證當事人真實意思的表示。任何組織或個人不能代替或強迫當事人的意志,流轉必須以當事人的積極主動意識表示為前提。
2.形式要件。嚴禁以口頭合同形式進行土地流轉,口頭合同的隨意性比較大,容易產生糾紛,因此應明確要求必須以法律合同的形式進行土地流轉。
3.制度保障。完善登記備案的相關制度。簽訂流轉合同后,雙方的當事人應在土地的管理部門對合同進行登記備案,讓土地流轉行為法律效力。
(三)完善土地流轉的救濟方式
農村的集體組織如存在限制農民流轉土地的權利或強制終止土地流轉的行為的,應依法承擔侵害責任。同時還應在法律制度中明確規定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當事人所享有的各種權利及應承擔的各項義務,并要在制度中明確規定救濟方式。
(四)完善土地流轉的登記制度
1.為土地經營權的有序改革和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在土地流轉過程要要及時向公眾發布各種流轉信息,促進土地流轉的規范化和健康發展。
2.減少土地流轉的成本,提高流轉的效率。依法全面公示流轉信息可以有效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并實現信息共享,加強了當事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提高了流轉效率,也能夠減少土地流轉的成本。
3.明確土地權利的歸屬。嚴格進行物權登記可以有效減少土地的權屬糾紛。物權登記制度用登記制度明確流轉土地權屬,登記薄上所載的權利的主體即可認定為流轉權利人。
4.加強對土地流轉的監管體系的建設。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登記制度有效阻止土地流轉中的違法事實和行為,加強對土地經營權的變更情況的管理和監督。
(五)完善土地流轉的相關制度
1.設置土地的交易所。政府部門應建立土地的交易場所,及時公布土地流轉各方的相關信息,讓農民能夠在專業環境下完成土地流轉的相關環節,也便于政府部門對土地流轉進行監督和管理。
2.完善土地流轉的中介服務機構。設立土地流轉的中介機構不僅能更好的保證農民合法權益,還能夠發揮專業中介機構的功能優勢,為農民的土地流轉交易提供專業服務。
3.健全土地價格的評估機制。建立實事求是的土地價格的評估機制,及時向農民發布土地價格變動的情況,為農民提供相關服務,促進土地流轉的公平合理。
(六)完善農民權益的保障機制
農村土地流轉需要健全的制度保證,這樣才能保證土地流轉的合法性和規范化操作,同時必須加強維護農民的財產權利和合法權益,以制度建設來服務于農民群眾,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1.在土地流轉中要充分尊重農民的主觀意愿,嚴格遵循自愿原則進行土地的流轉。
2.在土地流轉的制度中必須明確的為農民的收益權提供保障,流轉費用是農民的合法收益,必須予以保障。
四、結語
隨著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已經不再是農民生活的唯一保障,因此農村土地的流轉已經成為我國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要加快土地流轉的制度的建設和完善,才能更好的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流動,推動農業生產向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農業發展,科學調整農業結構,更加充分的利用土地資源,實現農業的產業化。對土地流轉的制度進行完善有利于農村的勞動力合理轉移,提高農民的收入,還可以更好吸收各種社會資源投入對農業生產的開發和利用,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作者單位為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農村經濟發展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