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廣泛應用,成為新的基礎設施。可以說,“互聯網+”是精準扶貧的一對“翅膀”,網絡扶貧成為落實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重大舉措。
近兩年,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扶貧,2016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實施網絡扶貧行動計劃”;10月,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印發《網絡扶貧行動計劃》,重點實施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和網絡公益五大工程建設;2016年11月,國務院扶貧辦等15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電商精準扶貧的指導意見》,重點推進電商扶貧,完成了對電商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2017年6月23日,國務院扶貧辦在山西太原召開了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動員更多的社會力量來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和深度貧困問題的解決。而“互聯網+”社會扶貧是國家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社會扶貧工作的有效手段,國務院扶貧辦展開的“互聯網+”社會扶貧工作已建立了“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臺賬管理系統,截至目前,全國共注冊愛心用戶10萬個,貧困戶4萬個,駐村干部管理員超過1萬人。貧困戶共發布需求5萬件,對接成功1萬件。
一、網絡扶貧減貧演進方式
第一階段:授人以魚階段。給貧困地區帶來便捷實惠的商品和生活服務。如消費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截至2016年底,阿里巴巴通過農村淘寶項目,在全國29個省超過500個縣建立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其中包括161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29個省級貧困縣。農村淘寶打通農村與城市之間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幫助它們實現“網貨下鄉”和“特產進城”。在今年6月23日在長沙召開的第六屆湖南省電商大會上獲悉, 截至目前,湖南列入全國電商進農村示范縣的總數已達33個,已認定的電子商務企業有684個,培訓農村電商從業人員超過4萬人。在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已開通60多個縣市的地方特色館。2016年,湖南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200億元,已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83個、村級電商服務站點2000個。由京東、順豐等18家知名電商企業組成的湖南“一縣一品”產業扶貧電商聯盟正式成立。未來將扶持更多電商落地湖南農村,整合縣域產品資源,帶動湖南貧困地區農村特色產品“走出去”。
第二階段:授人以漁階段。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盡管一字之差,但是卻是扶貧工作的一個跨越,從單純的為貧困戶提供物質幫助到農村經濟和社會提供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持。包括對地方官員的互聯網意識、地方企業的互聯網轉型能力,以及返鄉青年或普通農民的互聯網技能的培訓和建設。
扶貧先扶智,脫貧必先自立。教育扶貧可謂最直接的精準扶貧,乃擺脫貧困的治本之策。湖南省為加快精準扶貧工作步伐,引導和幫助農村貧困戶利用電子商務脫貧致富,以建檔立卡貧困農戶中的“兩后生”、返回大學生和駐村工作隊員為主體,加大電子商務知識的普及,提升電子商務人員的實際操作水平,近年來不少縣市相繼舉辦了農村電子商務扶貧培訓班。培訓側重電子商務的實際操作,主要內容就是電商平臺應用,比方說如何創建網店、網店的裝修、客服、運營推廣、產品拍照美化及店鋪管理維護工具等操作技能進行培訓。通過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沒有接觸過電商的學員通過實際操作“觸電”,對開設電商服務站點充滿信心。
第三階段:營造漁場階段。最后幫助貧困地區建立起新的經濟基礎設施,包括物流、支付、金融、云計算、數據等。未來各類經營主體、各種創業者,都可以借助這些基礎設施,為農村、農民帶來更豐富、更創新的信息化服務。針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滯后的現狀,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七大扶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農村“互聯網+”扶貧工程,力爭5年內實現所有貧困村光纖網絡和4G網絡有效覆蓋。推進郵政、商務、供銷合作等系統在貧困鄉村建立服務網點,推廣“互聯網+特色農產品”電商模式。
二、網絡扶貧的重要價值
我國貧困地區的“互聯網+扶貧”實踐不僅從國家企業的角度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同樣具有其全球化的使命愿景,這樣一整套新經濟思維下的自立自強的商業模式,未來將通過合作培訓、生態培育等手段,向更多國家賦能推廣,最終實現世界范圍內的消除貧困,共同發展。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Bert Hofman表示:“中國有超過5000萬貧困人口,世界銀行很希望通過科技、通過電子商務幫助他們擺脫貧困。希望通過聯合研究,發現電子商務在減少貧困方面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國家” 。
網絡賦能扶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連接城市資源,改善生活品質
互聯網如同一張大網,把世界聯結在一起,全方位的融合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通過互聯網,貧困地區可以共享到大城市在醫療、教育、金融等方面的豐富資源和服務,改善生活品質,縮小地區差距。比如通過遠程醫療服務,村民們不用奔波數百里到城市排隊掛號,而是通過阿里健康網絡醫院獲得優質醫生的遠程健康咨詢服務,形成在線“零距離”對接。阿里健康與農村淘寶合作建立健康生態服務中心,包含三大重點服務內容:基礎健康服務、專科檢測治療服務和遠程醫療服務。至2017年2月,首批300個健康生態服務中心陸續落地,覆蓋了黑龍江、廣西等20個省區。2016年5月家住湖北省洪湖市濱湖洪獅漁場67歲的艾廷言老人,最近兩三年,他總覺得胃痛、腹脹,有時還會惡心反酸。如果長途跋涉到省城。車馬勞頓,費時費力不說,而且大醫院人多,還不知道能否掛上號。當地農村淘寶服務站的工作人員獲知后,幫老人上網掛了武漢市中心醫院中醫科的專家號,用手機支付10元掛號費。坐診的黃芳醫生看過上傳的病歷、并咨詢了癥狀后,初步診斷為胃炎,給老人開了幾味中成藥,并叮囑他如果當地買不到藥,也可在線購藥,兩三天后即可配送到家。2016年12月8日湖南省發改委發布《2017年省預算內基層遠程診室建設專項實施方案》,明確用三年左右時間,在51個貧困縣、789個鄉鎮建設基層遠程診室受理端和終端。2017年,先期試點建設15個左右縣的遠程診療受理端,200個左右鄉鎮衛生院遠程診室終端。今年5月在漣源市蓉峰村村衛生室、楊市鎮中心衛生院的“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遠程醫療點”正式開通。村民直接與180公里以外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專家教授對話,得到了專業、詳細的診療指導。
另外,阿里健康聯合天貓醫藥推出“滋補中國”計劃,幫助原產地銷售滋補品、中藥材等。2016年,共有712個國家級貧困縣通過網絡銷售滋補品。其中,銷量位居前20名的貧困縣總成交額為約6.51億元。
(二)獲取參與市場的機會,節支增收
電商扶貧作為國務院扶貧辦十大扶貧工程之一。一方面,消費者通過網絡購買貧困地區生產的多樣商品,享受到物美價廉、豐富多樣的便利。另一方面,貧困地區創業者和企業獲得低成本開拓市場的機會,將本地產品銷往全國甚至海外。貧困地區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激發貧困群眾搭上“互聯網+”的快車,參與經濟活動、通過自身努力脫貧致富。2016年,山東曹縣網商開通網店20000余個,電商銷售額近25億元,直接帶動超過4000名貧困人口脫貧。
近年來,湖南省對電商扶貧較為重視,2016年4月27日省商務廳和省扶貧辦聯合發文,正式出臺《關于引導和促進電商扶貧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將圍繞“農產品進城”痛點,打造貧困縣農特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通過“互聯網+”電商模式,讓貧困地區各類經營和服務主體充分參與到種養、收購、包裝、存儲、運輸、銷售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湖南省51個貧困縣-炎陵縣通過電子商務的廣泛運用,走出了一條“互聯網+特色農業”的發展新路子。炎陵縣領導從過去“行政推動”向互聯網時代的“市場推動”轉變。通過打造優質品牌“炎陵黃桃”,利用“互聯網+特色水果”的電商模式,打了一場漂亮的炎陵黃桃網絡銷售大戰,甚至在網絡上出現一果難求的狀況。在炎陵電子商務產業園,目前,已有10家炎陵特色農產品龍頭企業、45家電商企業簽約入駐產業園,2016年實現農產品網絡銷售額3.1億元。同時通過構建電子商務產業鏈,幫助和吸引貧困戶參與,惠及貧困群眾。2016年,炎陵縣黃桃掛果面積8900畝,總產量4300噸,總收入1.45億元,2萬余貧困戶因種黃桃而脫貧。例如典型貧困家庭,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村民朱圣洪,妻子和弟弟弱智,女兒就讀炎陵一中,并患有類風濕病,至今未愈,2010開始通過產業扶持,開始種植黃桃,去年收入達到25萬元。
(三)建立新的基礎設施,增強造血功能
通過互聯網,貧困地區可以連接到新的服務體系和基礎設施,包括交易、物流、支付、金融、云計算、大數據等,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物流配送難題是當前農村電商市場普遍存在的瓶頸。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加強從村到鄉鎮的物流體系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快遞下鄉或打通最后一公里。商務部也明確提出要支持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機制,著重解決鄉鎮和農村之間“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頸問題。
在國家的政策引導下,各方已經積極行動起來。一是以阿里、京東、蘇寧為代表的電商巨頭向農村滲透。目前,阿里巴巴的村淘業務已覆蓋到全國600余個縣,2.8萬個村點。而蘇寧方面,據了解,2017年,蘇寧將打通蘇寧易購線上平臺、貓寧平臺、線下門店平臺,以及農村電商的五六級市場,并將在農村市場新開1000家蘇寧易購直營店。二是中國郵政等也加大了對農村的平臺推廣。目前中國郵政的村郵平臺已經覆蓋近20萬個村。國家郵政局、商務部等目前聯合推動“快遞向西向下”工程,重點加強中西部、農村地區快遞網絡建設。按照預設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
為解決電子商務進農村“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湖南炎陵縣按照“統一風格、統一標配”的要求,在100個行政村建立了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 同時,以縣郵政分公司為主體,整合縣內33家物流企業,建立一體化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農村電商統一中轉、配送、管理,初步形成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成“炎陵縣供銷聯社冷鏈倉庫+縣域共同配送倉儲+電商統一發貨”的倉儲體系。2016年,該縣物流快遞等服務行業增收1200萬元以上。
總之,互聯網+為今后扶貧工作開辟了更廣泛的創新空間。隨著互聯網對扶貧開發的溢出效應和帶動效應不斷增大。有助于更多地互聯網新興技術和新型商業模式造福于貧困主體。(作者單位為湖南省委黨校、行政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