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猛,對我國傳統金融行業的改革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也使企業金融監管成為監管機構的重點關注對象。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制定有效的應對策略,可以保護我國經濟市場安全、平穩、高效運行,并且能夠更好的保護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和保障投資者的利益不受威脅。因此,本文將對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進行討論,然后對互聯網金融監管提出相應的策略。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極大的推動了金融業的創新,互聯網金融也因此應運而生,金融行業不斷創新逐漸占據商業銀行原有的市場份額,但是也使得商業銀行開始思索如何應對由此帶來的沖擊。毫無疑問,近幾年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得益于金融創新,但是許多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問題也開始暴露。得到國家政策的肯定及其自身便捷的特點,互聯網金融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如何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當今我們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必要性
從促進健康發展到規范發展,監管機構通過過去幾年的觀察認為,在保持互聯網金融持續發展的前提下,應當實施重點關注和推進行業的規范,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的發生與傳導,避免對金融創新造成不利影響。但是依據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狀態,無法達到自由放任的市場理想情景,所以無法實現自由放任的監管理念。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存在非理性個體行為
部分個體投資用戶在交易時還是容易出現不理性行為,投資者在對產品進行選擇時,雖然平臺已經評估了雙方的信用風險,并且盡量將風險分散,但是還是有人會選擇風險較高的投資項目,投資者并不能完全意識到若投資失敗將會對個人帶來很大的影響。
(二)個體理性不代表集體理性
使用由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寶公司和天弘基金管理公司合作推出的“余額寶”進行理財活動時,投資者可以在投資過程中隨時將自己的資金取出來。然而在金融市場中,當面臨期限錯配和貨幣流轉問題時,個體投資者為了降低資金風險,往往會選擇將資金贖回。當許多個體投資者都選擇撤回資金時,貨幣市場必將受到擠壓。
(三)市場制度對有害風險承擔行為控制力欠缺
目前而言,市場的規章制度無法面面俱到的對市場中存在的隱形風險行為進行控制。而且,大部分投資者對于這種方式的硬性轉兌都已經習慣了,所以一般而言,風險定價機制的有效性不大。
(四)難以解決大規模帶來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必將帶動更多人進入互聯網金融市場,而市場一旦擁有大量客戶就容易出現各種無法通過市場調節來解決的難題。若互聯網金融市場對一些基本業務的處理不恰當,將會對金融系統的基礎設施帶來弊端,進一步對整個經濟市場產生系統性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
互聯網金融屬于企業融資方式的一種,所以從本質上而言,無論是具有經營牌照的金融機構還是利用網絡平臺形成的網絡借貸公司,都必須意識到網絡技術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將帶來諸多風險。針對互聯網金融風險多元性的特征,首先,應當嚴格制定內部控制制度,規范業務操作流程,慎重審查期限錯配、管理信用和資金流動性等風險;其次,應當注重對信息技術風險和信用風險等外部風險的評估和管理;再者,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網絡信息惡意傷害人民財產,保證交易雙方能夠有一個安全的交易環境,必須建立完整的信息服務系統。
(二)建立健全風險管理體系
互聯網金融轉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開展業務的同時控制好業務運營風險,同時又以互聯網金融的形態更廣泛、更便捷地服務于民生與實體經濟。必須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首先,解決選擇風險必須要有真實可信、完整及時的信息來源,因此企業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收集體系;其次,為防范資金安全風險,要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監管;最后,向相關機構提出對資本或者流動性進行監管的要求,做到跟蹤監管,隨時關注各個合作方的風險動態。
(三)加快行業自律組織的成立
要加強我國互聯網金融的行業自律,其一要加快行業自律組織的成立,從行業中介出發,堅定信息中介屬性,從根本上改變網上貸款機構缺乏準入門檻、監管規則和體制機制不健全的狀態,引導行業進入規范經營和穩健發展的軌道;其二,行業自律組織必須以互聯網金融體系的整體利益為核心,努力調節各種不同運營模式帶來的發展矛盾,為互聯網金融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
三、結語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時代的產物,大力推動了我國金融業改革創新,引領全球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正是裂變式高速發展的時機,也正是在這種高速裂變式的發展下,一些不具備相關監管要求、不具備風控能力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也出現了大量倒閉甚至欺詐等風險事件。因此,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必不可少,這樣可以有效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促進金融行業的規范發展。(作者單位為華東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