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對企業來說,這種“精神”就是企業文化。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化,金融企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金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從“物質資源”轉移到了“人才資源”。員工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載體,從維護和保障員工的各項權益,到滿足職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幫助職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已經成為金融企業求生存、謀發展所必須重視的問題。
一、重新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讓企業文化散發人性的光輝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說過:“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如果把企業比作這支“蘆葦”,只有人性的回歸、人性的蘇醒和人的創新,才能賦予企業靈魂和精神,才能成為擁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因此我們要糾正企業利益大于人性的思維,通過對職工的人性和人格尊重,來喚起他們對企業的熱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和無私奉獻。
從金融企業現狀來看,肩負企業文化鍛造之重任的,往往都是黨、工、團組織,或者說是我們思政工作者。因此,我們要把以人為本、關注人性和尊重人格的理念,深深植入思政工作者的腦海,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來培植和呵護,以期我們的企業文化能夠綻放更多人性的光輝。在企業文化的價值取向上,無論職工的出身貧富、地位高低、能力強弱,都首先把他當人來看待,尊重他們的態度、興趣、動機、情緒情感,不在語言和行動上傷害職工的自尊心;要善于發現每個職工身上的閃光點,并給予認可和鼓勵。講究領導藝術,策略性地運用表揚與批評,多表揚,及時表揚,在公開場合表揚;也要講究批評的方式方法,少批評,在私下場合批評,讓表揚和批評真正起到激勵和鞭策的作用,真正尊重職工的人格尊嚴要求。
二、多措并舉助力職工價值實現,提升金融企業核心競爭力
金融行業同質化競爭的現象較嚴重,加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金融企業迫于市場壓力,通過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將壓力轉嫁到企業員工身上。但是員工的能力不同、資源不同、主觀能動性也不同,這種簡單的“一刀切”,往往會抹殺其自信心,甚至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種自暴自棄的消極心態。作為金融企業的管理者,既要敢于下達“過河的任務”,也要能夠解決“橋”的問題,為企業和員工的共同進步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
實現企業文化的升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是我們思政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而金融企業員工立足崗位、建功立業,真正實現自我價值的實踐活動,就是企業和員工共同進步的最佳途徑。自我價值的實現需要是人最高層次的需要,是指個人理想和抱負實現,個人的潛能最大程度的發揮。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希望在社會中體現出自身獨特的價值和地位,都渴望得到他人關注和羨慕。對個人發展前途的渴望,在員工精神利益滿足的層次中,占據重要地位。因為職工美好的發展前途,既是精神需要的滿足,同時也為獲得更豐厚的物質利益打下基礎。
為了助力職工自我價值的實現,思政工作者要幫助企業建立完善的培訓制度,促進職工職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增強其自信心和對企業的歸屬感;要積極組織專業技能大賽、勞動競賽等多種活動,讓職工有更多的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通過開展評選優秀職工、安全標兵、科技能手等活動,營造出企業關愛職工、職工奉獻企業的良好氛圍。
三、積極推進民主決策制度化,主動激發員工智慧和激情
“去中心化”是當前市場經濟的趨勢,同樣也適用于金融企業的經營管理。單純由金融企業高管組成的決策層,開始被多種因素組成的新決策層取代,決策對象和決策方式都發生了變化。金融企業職工參與企業決策、管理的機會越來越多,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企業職工參政議政,共同參與決策管理,既是職工最高層次的精神訴求,也是企業運營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思政工作者們在有意引導和積極推動金融企業職工參與決策管理過程中,要首先以先進的企業文化為參照,發揚民主,在現有職工代表大會和工會代表大會基礎上,全面推進“重要決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度資金運作”,必須由職代會、工代會討論,并做出表決。讓金融企業的職工逐步參與到企業“三重一大”決策中來,尊重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表決權,有助于發揮民主的作用、為企業決策增加理性的成分,也讓金融企業各項決策更“接地氣”、更易于為員工所接受和執行,對企業“陽光”決策和科學經營有著重要意義。
《傳習錄》有言:“有根則生,無根便死”,企業文化就是一種“根”的文化。人活著就應該有一種忠于自我、忠于事業的精神,人活著就應該有一種主動承擔責任、敢于燃燒青春的激情,而我們思政工作者應該以此為使命,努力幫助金融企業員工去實現價值、積極推進企業和員工的共同進步!(作者單位為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金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