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大趨勢,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而且也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高職會計專業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既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解決了學生創業就業難的有效途徑。
一、會計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教育理念和模式,是素質教育的拓展。隨著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加,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用人單位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技能,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因此,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是促進會計專業學生實現充分就業的重要途徑。
二、會計專業在創新創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環節
社會實踐是將學校、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學校對于社會實踐的認識程度不高,為學生安排的實操課程較少。學生為了應付學校的各種考試,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沒辦法適應會計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不能保證技能和綜合素質方面的提升。
(二)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落后,創新創業活動流于形式
學院雖然舉辦大學生創業講座,但是并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系統的課程體系中,大學生創業大賽也只是為了比賽而比賽,并沒有真正將創新創業計劃付諸實施。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培養體系,迫切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深化。
三、加強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
(一)構建具有會計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建立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通過創新會計仿真實訓、創業情景模擬、創業案例分析等課程,結合理論學習,提高學生創業的各種技能,培養經營管理等綜合性能力。加強學生課外創業實踐的引導,增加學生創業體驗。在校內,積極建立沙盤模擬實訓室、創新創業交流園地等。在校外,積極尋求與會計師事務所、企業等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完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
2.豐富創新創業課程教學內容。開設一些與會計專業相關的管理類課程,以解決目前重知識輕方法的問題。增加創業教育相關課程的比重,拓展學生知識面,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全面教育和培養。每學期定期舉行多次優秀畢業生講壇,通過他們的成功案例給在校學生以積極的啟示,激發學生的創業動機,同時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以此來完善創新創業實踐課程體系。
(二)強化會計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1.開發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融合的網絡平臺,項目主要包括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庫、創新創業指導中心、職業規劃中心等。欄目設計應體現創新創業與會計專業融合的特色,內容信息量大,網頁設計美觀,具備教學功能、資源功能和管理功能。為教師創新性施教提供教學資源,為學生自主性學習創建平臺。該網絡平臺的開發有利于推進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和核心課程改革,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2.宣傳本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優勢,會計專業的學生往往在人際交往、協調溝通、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等方面有較強的才華和活力,這些因素在創新創業方面有較大的專業優勢。在創業活動中,會計專業學生更能發揮專業特長,綜合運用專業所學的財務、會計、納稅、經營、管理等知識,使創新創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創新創業教育中推動會計專業教育
1.以實踐為導向開展創新創業教育。一方面要在會計專業實踐教學中突出和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在實踐教學中,以創新創業思想為指導,抓住主干課程專項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利用從課堂內延伸至課堂外全過程漸進實踐,尤其是利用全真職業環境和畢業頂崗實習的契機,對學生灌輸創新創業的意識與能力,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結合會計專業教育資源積極開發可行的創新創業項目,并為每個項目提供具體的創新創業策劃方案,指導學生開展創業實踐。
2.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安排學生實習,深入崗位,感受創業氛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通過建立校內創業實訓室和校外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讓大學生真正開始創業的起步,圍繞會計專業,開展“會計技能大賽”,“創業論壇”,“創業講座”等形式。尤其是聘請已經創業成功的會計專業畢業生進行專場講座,介紹成功經驗,并進行創業交流。搭建培養學生創業能力的活動平臺,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專業教育的深層次融合。
目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仍處于探索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無論是對大學生個人發展,還是對社會就業形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作者單位為廣東科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