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類認知自我,發現世界的重要途徑。閱讀程度和能力與整個國家的教育有直接的關系,決定著全民的素養水平,也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全球化發展的大背景下,知識經濟發展到當下對大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方式轉變成需求閱讀,產生了跳躍式的閱讀和片段式閱讀,蘇聯作家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對于大學生閱讀研究就極為重要,基于時代發展的迅速變化下,大學生的閱讀越來越重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提出“建設閱讀社會”的目標,本文提出新的研究假設與概念模型,開展應用型大學生閱讀行為及能力培養的實證研究。
一 、應用型大學的學生閱讀現狀
在知識經濟爆炸的今天,大學生的閱讀時間地點選擇的靈活性增強,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形式表現為以下幾種:為學業而讀書,為興趣而讀書,為發展而讀書,為考試而讀書,為娛樂而讀書,為提升素養而讀書。 隨著新媒體、新技術的發展,信息的表達方式日趨多樣化,大學生的閱讀方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例如網絡閱讀、手機閱讀、電子多媒體閱讀的狀況,以及新興閱讀方式與傳統閱讀方式的對比等成了研究熱點。
閱讀主體的行為選擇,首先表現為外顯行為偏向與及其特征。針對大學生閱讀外顯行為的研究主要有兩個研究角度。一種是從閱讀主體的角度出發,以問卷調查方法為主,以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同時結合訪談法等其他方法,通過得到的數據對大學生閱讀行為進行直接分析。另一種則從閱讀客體出發,即從閱讀內容的角度對圖書館的借閱數據進行統計整理,進而對大學生閱讀行為進行間接分析。對大學生閱讀外顯行為的調查分析主要包括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方式、閱讀數量、閱讀傾向等。在對大學生閱讀情況的研究中,閱讀時間是個普遍的關注點,眾多研究得到了相近的結果,即大學生的課余時間較為充裕,但是閱讀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所占比重不大。根據陜西行知學院的大學生書本閱讀調查可得:課外閱讀27%時間平均每天2-4小時,68%的學生課外閱讀半小時到1小時,剩下的一小部分學生每天基本沒時間閱讀,從結果可得大學生的閱讀時間越來越少。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學生認為整段的閱讀時間很少,被一些社團活動等活動占用大量的業余時間,只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片段式的閱讀;另一方面閱讀書籍選擇上大多數是一些課本、書本,由于專業性增加,難度加大,給學生心里壓力增加,被動閱讀把學生們逼成跳躍式選擇閱讀。
由此看來大學生閱讀數量和質量一直不容樂觀。調查結果實際閱讀數量比預想要低,如何有效提高閱讀數量需要進一步關注。
二、大學生閱讀方式
(一)當代大學生的閱讀方式
傳統的閱讀內容是通過文字語言符號來表達的,再用“紙張”印刷出來,呈現在讀者面前,所以長期以來,大學生們在閱讀書籍方面時都會考慮的問題是書籍閱讀的可讀性問題,例如書籍內容選擇貼近大學生生活,或內容是探討一些深入問題,或是較強的實用性等文章,或充滿好奇的內容都是大學生選擇的可讀性書籍。隨著多媒體信息時代的來臨,傳統閱讀已經滿足不了大學生的需求了,出現了圖像、圖片、圖畫等多種形式閱讀內容表達,而且這些表達元素在掌握過程中也較容易獲得,也比單純的文字表達更加方便快速。這種文字、聲音、圖像三位一體的表達方式也改變了當代大學生的閱讀習慣,激發了他們的閱讀熱情。網絡閱讀日益走進大學生的閱讀選擇中,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網絡閱讀,這是科技發展的產物,從這個層面上看網絡閱讀的發展與應用可以說是時代的進步。在存儲著巨大的信息資源庫的Internet,具有信息全面和搜索便捷的特點,可以讓使用者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短時間調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同時,網絡閱讀打破了閱讀媒介的局限性,電子書、手機等閱讀設備可以讓大學生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在閱讀內容上,相對于傳統的紙質閱讀,網絡閱讀可以提供包括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在內的多樣的閱讀內容,可以激發大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大學生在閱讀中展開良性互動。
(二)片段式閱讀方式
當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夾雜著各種錯綜復雜琳瑯滿目的信息閱讀內容,當我們在面對和處理這些大批量的信息時,無法有效的篩選出有用或需求的信息,那么就出現了片段式的閱讀方式,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整理和篩選出我們想要的信息,從而更好的進行下一步的閱讀。另外經濟迅速發展的當下,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使人們很難抽出系統的時間進行閱讀,在校的大學生周圍各種社團活動不斷找占用他們的課余時間,但是如果利用起一些零散的時間進行閱讀,零散的時間段更適合大學生進行片段式的閱讀。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好,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隨著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逐漸普及,現在每位大學生都會用上手機,或者還有更多的移動設備,這些移動設備、電子產品的普及更推進了片段化閱讀。傳統的閱讀,在閱讀時間上,一般需要留出大量的時間進行閱讀,而片段化閱讀時間則零散的多;同時,傳統閱讀一般更偏向深度閱讀,深度閱讀是以提高工作能力、理論思維、學識修養為目的的深層次閱讀形式。片段式的閱讀也可以成為大學生的娛樂方式之一,大學生通過閱讀幽默搞笑的片段式文字,或者是短小精煉的文章,借此來釋放內心的壓力;或者參與網絡的興趣話題的討論,獲取零碎的信息。隨著片段式的閱讀越來越廣泛,它和傳統閱讀的區別逐漸凸顯出來了。
三 、大學生閱讀動機
閱讀動機是指與閱讀有關的引導、激發和維持個體閱讀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和內部動力過程。閱讀動機的構成在不同學者眼里有不同的認識。分為為學業而讀書,為興趣而讀書,為發展而讀書,為考試而讀書,為娛樂而讀書,為提升素養而讀書,其中學業、考試、興趣而閱讀排名靠前。課程學習作為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自然課本閱讀成為學生的首選,說明這是大學生讀者最具有普遍性和最重要的一種閱讀動機。專業考試也成為大學生課外閱讀的主要動機之一,雖然這種動機具有功利性質,但也是每個學生都必須做的,為了考試通過必須閱讀。娛樂消遣成為閱讀的動機之一,網絡小說占據優勢。閱讀興趣也是大學生閱讀心理的重要內容,主要研究內容集中在閱讀興趣低下的原因和如何培養閱讀興趣。
(一)為學業閱讀
大學生未來的工作,未來的生存,許多都需要通過考試而閱讀,看似帶有功利色彩的閱讀,其實是一種實用性的閱讀,體現大學生的閱讀和實際利益相關。大學生功利性的閱讀,也有一部分學生閱讀是為了參加和應付各種類型的考試,目的是考取一些證書為參加工作可以增加些競爭力。這些借助閱讀來提高自己未來競爭實力的現象都是積極的、有利的。
(二)為興趣而閱讀
興趣以需要為基礎。需要有精神需要和物質需要,興趣基于精神需要,積極從事活動,也是一種心理傾向。大學生的閱讀是由閱讀行為影響產生的,如果學生的興趣過于狹窄,只是對某一學科的書籍感興趣,并且閱讀感興趣的書籍,這樣不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量。
(三)為素養而閱讀
大學生為適應社會、生活和學校的需要,閱讀書籍作為學習知識,擴大知識面的主要途徑之一。閱讀不單單是為了增加知識,更是提升個人素養的方法,大學生擴大閱讀量,增加閱讀面,提高自己的人文修養,這種以提高自身素質為目的的閱讀更加的長期性。
(四)為娛樂而閱讀
閱讀也可以成為大學生的一種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閱讀書籍其實是為了美的享受和滿足藝術欣賞的需要。
四、結語
閱讀應該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并且應是一種健康的閱讀態度。閱讀是提高素養,豐富生活,擴大視野的途徑和方式,對于大學正在形成的生世界觀、人生觀及其價值觀的體現起到了健康積極的效果。另外,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也要注重校園環境的建設,比如校園設施,網絡資源共享、圖書館等要完善,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多種閱讀方式。(作者單位為 西安財經學院行知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