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固定資產實際上就是指企業的生產廠房以及企業設備、所購買的固定資產的總和。固定資產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也是企業應對危機的重要保障,正常情況下企業固定資產越多則表示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越強。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諸多資產管理不善問題,所以造成國有企業的資產使用效率被廣泛降低情況。本文接下來將針對現階段我國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在管理方面實施分析,同時針對管理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旨在提升我國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
企業的固定資產是企業發展的保障,是衡量一個企業發展好壞的重要指標,在我國國有企業中,部分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這些問題都直接或者間接的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提升企業固定資產的整體管理水平,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固定資產具備下面幾個特點:首先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其單位價值相對較高;其次,企業谷底資產的周轉速度相對不快;另外固定資產在相當一部分國有企業中所占據總資產的比重較大。文章需要根據此類固有資產的特點,分析我國國有資產管理相關問題。
一、加強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必要性
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對整個國有企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做好企業自身內部的管理,尤其是固定資產的管理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企業財務工作也能夠邁向一個新的方向[1]。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深深影響著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國有企業必須使用先進的管理手段才能夠做好內部控制制度;其次,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規范相關管理制度的基本需求。現階段所實施的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缺陷,如制度過于陳舊或者制度不夠規范等問題。因此,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能夠避免因為個人原因而造成的經營管理缺陷,使得固定資產的管理更為規范化和科學化。
二、我國國有企業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健全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部分企業在固定資產采購環節中以及使用過程中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沒有對相關管理環節進行明確的規定和要求,最終導致國有企業在財務處理方面和實物管理方面沒有做出明確的要求,使得國有企業的賬務管理和實物管理處于失控狀態,造成賬實不符。一旦沒有內控制度進行約束,勢必會導致資金浪費的情況出現。
2、缺乏較強的固定資產投資風險防范意識
由于國有企業一般更為注重的固定資產的前期購置工作,所以再選擇供應商方面,項目考核過程中要采取更為嚴謹的計劃;科學合理的對采購清單進行系統審nj355SaEcat11UJCmOsQJS9aEJq14xewH4ucknBxfA4=計,涉及到企業維權問題,尤其是固定資產問題需要通過全員參與投票的方式解決,讓全員均能夠參與到固定資產的維護管理中。
3、政府采購在固定資產管理中遇到的問題
我國在《政府采購法》中明確規定,所有政府的采購行為實際上就是國家機關或者相關團體組織通過使用財政性質根據有關要求采購單位所需要的產品。應該指出的是,政府的采購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非常關鍵的公共管理,涉及到企業的管理體系以及管理問題,也是現階段我國財政指出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我國的政府采購行為就已經通過要求進行規定。近年來,我國政府采購已經實現從單純的購買辦公用品到購買更為復雜的相關工程服務等。因此,應該明確的是,我國政府的實際采購實際上是一種相對較為宏觀的經濟管理方式,國有企業在進行采購的過程中因為涉及到企業利益以及經濟輸出問題,因此需要不斷落實廉政建設,尤其是在節約企業資金方面應該出臺更為嚴格的管理體系,不過現階段我國企業的采購行為還是有下面幾個較為嚴峻的問題:首先,企業的有關管理體系還不是特別完善。盡管我國政府出臺了有關政府機關單位的采購行為規范,但是針對國有企業的采購行為在規章制度上還有待加強,或者管理體系相對較為落后,需要通過自身建設讓國有企業的采購行為更加的規范,實際這種有效的行為規范也是企業資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讓企業節約更多的資金進行企業生產與管理;其次,政府采購受到一定范圍限制。從西方發達國家的采購速度來看看,其GDP的增長速度每年為11~14%[2]。我國采購規模雖然呈現顯著上升發展趨勢,但是GDP的增長速度為1~2%左右。目前來看,我國在政府采購的項目中主要以辦公設備和車輛購置等方面的資產采購,服務型的資產所占比例很小,僅僅為總規模的4%~9%[3]。
4、批復等方式,倘若要變更采購方式,則需要進行審批,審批進口產品時超過一定限額勢必會進行招標行為,因此政府在進行采購過程中所遇到的環節太多,程序過于復雜,導致整體的效率低下。一般人均認為,政府采購就是一個開標或者評標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政府采購過程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其一,制定相關計劃;其二,進行項目的預算。將采購項目的實施方案和計劃等,制定出信息公告,以期能夠讓供應商更為合理的選擇,在評定標準的制定之下,開評或者發布中標通知書,再簽訂合同等,均是一整套需要完成的過程,在每一個環節中,都要規范而又嚴謹。
三、加強我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對策
1、不斷完善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好固定資產的的盤點及制度。要做到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企業資產實施盤點,通過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固定資產的盤點,可以通過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等組成。分析清楚責任和出現的原因之后,按照規定進行處理。
其次,建立好固定資產的處置制度和報廢制度。國有企業對于固定資產的處置應該做到盡善盡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制定合理的設備報廢條件之后,對于一些超過規定使用年限的零部件,需要進行及時地報廢處理。在明確好報廢需要執行的審批程序之后,要求相關部門能夠及時地將報廢手續傳遞到財務部門中,以便財務部門能夠及時清理賬面實物資產[4]。
最后,建立多部門聯動的固定資產實物管理制度。由于現代國有企業的生產大部分都是流水線的生產方式,生產線是聯動的,所以如果一個環節出現故障,那么勢必會造成固定資產組的停產情況,此時必須對固定資產實施全方位和多角度的綜合管理。因此,需要制定 固定資產全過程的監督規章制度,還需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善的三級管理制度,實現基層部門的統一管理,最終形成一個以流程為導向的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制度[5]。
2、逐步構建固定集中采購機制.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統一管理
優化內部崗位設置,建立協調且高效的內部運轉工作機制。制定好嚴格的內部管理制度,如相關工作人員守則和經濟責任制度等。對每一個采購項目實施量化管理標準,明確時間方面的要求之后,從管理機制方面提高采購的整體工作效率。最后,不斷創新采購的方式方法,采取協議供貨制度。對一些配置標準且價格比較合理的機械設備實施協議供貨制度,既能夠較少小批量的采購次數,又能夠提高采購的工作整體效率。
3、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強化國有企業財會人才的隊伍建設
在會計信息的披露方面進行規范化的治理,再將其進行核算之后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完善統一化的標準,有助于市場競爭能力的廣泛提高,與此同時還能夠加強其國際綜合競爭能力。另外,加強對經濟責任的審計監督,不斷完善好財務管理工作,從負責人方面入手,分清楚其中的權利和義務。在規范經營者的行為之中,嚴厲執行財務總監委派制度,繼而起到更為直接的作用和效果。在此過程中,需要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注重財會人才的隊伍建設,定期對其進行培訓和教育,從而能夠不斷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效率,為固定資產管理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人才要素。
4、要對企業長期閑置的相關產業實施管理,換言之要對不常使用的資產進行有計劃性的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及時處理好閑置的固定資產,能夠防止資源被大量浪費情況出現。對沒有使用的固定資產,需要按照國有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將固定資產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其一,報廢處理資產;其二,不能夠經常運轉的資產;其三,正常運轉的資產。根據不同類型的資產制定好相應的政策,再提供及時的處理,從而有效實現資金的快速轉化,廣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5、發揮政府采購功能的相關建議
首先,需要加快法制建設。發達國家在政府采購方面已經有將近300多年的歷史,其體系制度非常完善。因此,需要借鑒國外的先進做法,建立一個多系統的政府采購體制,將《政府采購法》、《政府采購法實施細則》等進行具體的解釋。其次,加強政府采購預算的剛性約束機制。政府采購預算標志是否科學而又規范,采購的相關項目是否完善而又細致,直接關系到整個政府采購活動中的整體質量。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優化采購預算表項目,盡最大努力與政府的項目進行有效斜街。除此之外,可以從預算編制著手,制動可行的采購計劃。
四、探究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使用創新策略
首先,充分利用好ERP系統,形成高低整合化的信息系統。以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為核心,在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上進行合理的管理;其次,加強控制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根據不同國有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選擇合適的工具及手段,對固定資產的凈殘值進行合理地調整與分析,使得工作人員在清理過程中能夠廣泛提高工作效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國有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合理的管理,與此同時督促國有企業合理的利用好現有的資產存量,能夠不斷優化國有資產的配置狀況,廣泛提高資產的整體使用效率,準確核算出國有企業經營的整體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作者單位為北京市三露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