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平穩推進時,鐵路需要首當其沖,解放思想,加快前進步伐,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方面的改革,在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提高運輸效率、支撐“一帶一路”建設等方面都做到先行。鐵路也必須充分認識到安全責任的重大,安全仍然是鐵路的第一要務,一旦發生事故勢必會對改革進程產生影響,因此一定要守住安全生產這一政治紅線,同時也是鐵路人的職業底線,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扎實推進保駕護航。
一、準確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鐵路發展的新要求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鐵路必須站位全局,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深入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定、扎實、精準地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重點領會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深刻認識到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擴大有效供給等方面對鐵路運輸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工作方向和重點。
1.鐵路需求方面分析
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后,我國經濟發展呈現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征,增長速度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結構調整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從貨運需求來看,伴隨而來的是長期以來以大宗物資運輸見長的鐵路貨運量大幅下降,具體來看是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在化解過剩產能和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必然降低對大宗原材料依賴;能源結構優化改善,煤炭需求增幅放緩;區域結構更加均衡,跨區域重進重出減少;運輸方式更趨多元,市場競爭壓力加大。
從客運需求來看,在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更加注重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加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國力和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旅游、出行消費比重將大幅增長。可以預想在今后人們交通出行、旅游等消費日益增強并呈現普遍化、日常化特征,作為擁有陸地東西南北縱橫5000多公里、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未來客運市場增長潛力巨大。
2.鐵路客貨運輸改革新要求
針對鐵路未來需求的深入詳細分析,使鐵路能夠更加清晰地明確新常態下客貨運改革發展的方向,少走彎路,順勢而為,發揮自身優勢,以需求為導向,創造有效合理供給。鐵路貨運方面。要順應貨運結構新變化,推動貨運供給轉型升級,創造合理有效的供給。強化煤運通道及港口、園區等鐵路集疏運體系,暢通鐵路大動脈的“微循環”,穩定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合理布局鐵路物流中心、集裝箱中心站、末端配送等服務設施,打通服務網絡的“前后一公里”,改造提升既有鐵路快捷貨運服務能力,拓展集裝箱、鐵水聯運、國際聯運等網絡化水平,形成覆蓋全國大中小城市的快捷貨運網,擴大適應“白貨”及現代物流快速增長的有效供給。鐵路客運方面。要更加注重供給由原來的“到不到”低端水平向現在的“好不好”高端品質的躍升。要通過創新服務理念,形成服務文化,打造服務品牌為舉措塑造鐵路良好形象。
二、鐵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需安全保障
1.安全仍是鐵路運輸新服務,新供給中不變的第一主題
安全是鐵路一切服務的基礎工作,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打牢基礎是根本。在服務理念的創新,服務品牌的打造中一旦失去了安全這一主題,也就失去了供給的意義。在鐵路提出的三個出行“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溫馨出行”中,安全出行也是放在首位的,在突出以客戶為中心,建立客戶價值導向的服務理念;打造服務品牌培育層次多樣、適應需求的客運品牌;發展新的供給產品猶如瓊樓玉宇,而安全則是最需要保障萬無一失的地基。
2.鐵路安全任務仍然繁重
首先,鐵路建設任務仍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這給鐵路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大宗貨物需求增幅明顯放緩,零散貨物、集裝箱等現代物流運輸需求增長強勁。2015年鐵路零散貨物運量增長18.7%,集裝箱發送量增長20.2%;最后,2016年全年旅客發送量27.7億人次,比2015年增長了11.1%。同樣說明單單從量上來說,安全管理壓力不應有絲毫下降,安全是實現建設和運輸任務順利完成的有力保障。
3.安全是鐵路運輸結構轉型升級順利盡快實現的關鍵
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剖析鐵路客貨運輸需求規律,認清了運輸結構的轉型升級是鐵路所必須要走的道路。在鐵路運輸結構轉型過程中,新的生產方式和新的業態模式孕育而生,這些都是新生的極具活力的帶動鐵路盡快實現轉型的新領域。但伴隨而來的是對于安全問題的擔憂和考量,在新組織、新流程、新變量下如何切實確保安全工作的扎實,穩定,是鐵路這一批新引擎能夠無所顧忌地創新擴大鐵路有效供給,盡快實現鐵路運輸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前提。
三、把握供給側改革給鐵路安全生產帶來的新機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為鐵路的安全生產帶來了新的機遇,過去落后的運輸生產方式其實加大了鐵路的安全壓力,因此鐵路更應抓住適應這一大背景,讓鐵路安全生產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一,供給側改革意味著鐵路企業將置身于“叢林法則”之下,只有強者才能生存,因此鐵路正可以借機夯實鐵路安全基礎,倒逼出更為優質的安全管理水平。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貫穿“十三五”規劃全過程的一條主線,而鐵路安全保障體系中“物防”、“技防”所涉及相關技術、裝備的研發、購置力度勢必增強,這也是加強鐵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的絕佳時機。第三,鐵路要以供給側改革為契機,切實轉變安全監管工作思路。樹立鐵路運營里程的增加,路網規模的擴大,高新技術裝備的應用都要以保障安全的持續穩定作為前提,這也是加快安全監管工作的改革創新的強大驅動力。(作者單位為鐵道黨校科研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