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當前生產管理和生產組織模式的發展,通過最具代表性的MRP與JIT生產組織模式與未來發展趨勢的OPT進行分析,對現代化企業的生產管理帶來了重要的啟示。
通過分析與研究我們會發現,在傳統的生產管理與生產組織模式當中存在著諸多弊端,而這些弊端所帶來的負面效益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與競爭力有所影響。基于此,筆者將嘗試著對當前常見的企業生產管理與生產組織模式進行探究,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分析,進而從中找尋帶給現代化企業發展的重要啟示。
一、常見的生產管理與生產組織模式分析
當前最為常見的生產管理與生產組織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則是以物料需求計劃(MRP)為代表的推動模式,其是對傳統生產模式的不斷改進后的產物;另一種則是以JIT系統為代表的拉動模式,是一種準時生產方式。
1.物料需求計劃(MRP)
MRP主要是結合反工藝順序進行推算,將產品出產計劃以各生產階段的相關信息分為固定與變動兩種,其中固定信息為產品裝配工序、零配件明細表等等,變動信息則為產品任務要求、在制品庫存數量等等,進而聯合計算出各零部件出產數量與期限【1】。MRP的主要核心在于對零件生產與采購計劃進行編制,因此要完善主生產計劃、物料清單、庫存狀態記錄著三方面的工作。
2.JIT生產方式
JIT生產方式最早在上世紀70年代由豐田公司制造部經理大野首先提出,該生產方式的主要追求目標為在需要時候便能夠準時準量地生產出特定數目的產品,不可延遲也無需提前,確保百分百的質量以及零庫存,將所有無法產生附加值的生產環節全部消除。
二、企業生產管理和生產組織模式的發展趨勢——協同生產方式
協同生產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為實現基本目標而集成各種手段與方法,可見協同生產也是目標與方法之間關系的直接反映。在協同生產方式體系當中,不僅包含其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手段方法,同時也包含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協同生產之所以能夠成為企業生產組織模式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因為:生產系統發展都會受制于一定因素,而企業生產組織模式的發展則需要與企業生產活動規律相符,況且生產系統不可避免存在能力的失衡,其中的瓶頸部分便會直接影響生產系統的貢獻值【2】。所以,協同生產清楚意識到“深挖瓶頸部分的貢獻潛能,對通過瓶頸部分的生產物流進行優化”的重要性,具體來講也即是協同生產方式會將生產系統中的瓶頸部分作為重點對象,結合企業目標對其潛能進行挖掘,而且生產系統中的其他部分都需服從這一決定。
因此,協同生產主要以生產組織上的瓶頸部分為基礎點,以拉動模式對其上游進行組織生產,以推動模式對其下游組織生產,其生產作業計劃與控制系統主要有以下三點組成:1)定調。主要以深挖瓶頸部分的貢獻值潛能為目標,結合瓶頸部分的生產速度作為參考去制定詳細的作業計劃。可見,所謂“定調”也即是結合瓶頸部分的潛能去制定計劃生產量以及生產節奏。2)保駕。針對瓶頸部分設置一定的緩沖保護,主要是為了保護作業時間不會受到上游部分的波動影響,進而確保整體生產系統的產出貢獻值最大化【3】。3)控流。為有效防止上游部分對富余能力的濫用,進而生產出多余的產品,所以需要構建生產把關機制,通過該機制的完善將物料投入與瓶頸部分、瓶頸部分與市場需求進行密切聯系,確保投入生產的物料滿足且剛好滿足瓶頸部分的生產需求。
上述分析可得知,協同生產方式是一種全新的生產組織模式,更是企業一種全新的生產管理理念與技術,可見其對現代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
三、重要啟示
通過對企業生產管理和生產組織模式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主要可從中獲得三點啟示:
1.聯系生產結果與企業目標,對企業生產活動進行評價
生產活動的結果會對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產生直接影響,所以企業的生產管理一定要重視去考察生產活動的結果,目的就在于要全面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與產品市場競爭力,結合市場的反饋去改良生產管理。具體來講,也即是企業生產管理需要以生產結果對企業目標的具體貢獻值去評判生產組織的實效性,進而對企業生產活動進行指導。
2,追求生產物流平衡與提速,實現企業目標
許多企業為提升能力利用率,則會將富余能力繼續運行,進而生產出許多無法被市場吸收的庫存產品,無法帶來貢獻,也與市場經濟規律相悖。所以,企業生產管理一定要結合市場需求,力求生產系統的物流平衡,加快生產物流速度,盡量以零庫存、短周期的生產組織去實現企業的生產目標。
3.尋求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克服傳統生產管理與生產組織模式的弊端
企業對生產系統進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過有效的管理提升其經濟收益與強化生產競爭實力,而在傳統的生產管理思想指導下,存在著鼓勵局部最優的弊端,盡管MRP與JIT生產管理系統對該弊端有一定的優化,但仍然在指導思想方面存在局限以及在具體實施方面存在障礙。鑒于此,我們應提倡采取協同生產的生產管理思想與生產方式,對這部分局限予以克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本質上來看,協同生產能夠適用于多品種的小批量生產當中,所以大部分的企業都能夠基于當前的生產管理現狀推行協同生產。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相對較差,所以更應結合自身實情去實施協同生產。當然,要實施協同生產首先要用易于理解的語言去構建完善的企業目標體系,然后明確企業生產行為與所設定的企業目標之間的關系,進而建立管理技術,使得生產行為能夠最大化實現企業目標。(作者單位為西北工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