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村級經濟不斷壯大,村級財務的規范與否已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管理的重要考量。為確保村級財務運轉健康,規范村級財務管理已迫在眉睫。該文就平安區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狀況分析并提出了對策措施。
一、現狀
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能夠更好地保護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黨的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到位;能夠促進村級財務公開和民主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監督和權力制約機制;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是鞏固“三農”工作成果的要求,是改善民生和構建農村和諧的要求,是推進農村又好又快發展的有力保障。今年我站把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做為農村財務管理、財務公開工作需要履行的監督職能擺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結合今年的實際,統籌安排,已進行村級財務審計的村42個,已審計資金4536.24萬元。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村級財務管理政策性強,難度大,加強領導是關鍵。各鄉(鎮)、村應該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主要工作是協調村級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保證農村財務賬目的清晰、明了。因此,要加強對村財務管理組織領導,同時把村財務公開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范疇,嚴格按照“政府主抓,部門配合,紀委監督,群眾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納入整體工作部署中,努力營造一個領導重視,部門自覺,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加強農村財務計算機網絡化監管工作。在計算機網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強化村級財務的監督和控制力度,規范了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規范了村級財務支出。區經管站財務負責人可隨時查詢,實現了上級對村級財務監管的無縫對接。通過查詢“農廉網”可以從中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并責令改正,有效杜絕了公款私存、白條抵庫、庫存超額及貪占挪用等現象的發生,確保了村級資金安全。
(三)建立縣鄉兩級聯動的監督檢查體系,強化審核力度和公開力度。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有關村集體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村干部管理水平低。我國現行有關農村集體方面的法律法規僅有《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且尚未對村集體的事權和財權作出明確界定。財務制度不夠健全,執行不夠規范。個別村村級財務支出都是村委主任或村支書說了算。有些村雖然建立了較完備的財務制度,卻形同虛設,在實際操作中,財權仍集中在“一把手”手里,執行極不規范。
(二)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比如,對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不顧經濟狀況隨意舉債的現象任然存在;賬目設置不4ba4CbK0VdSrMYoe0n7udw==全,原始憑證等檔案資料失真。當前,村級會計工作中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會計賬薄,科目設置不規范。有的只設現金賬而不設臺賬、財產賬和往來賬;有的總賬、明細賬、保管賬、現金賬及各種報表資料都由一人負責,自買自報;還有些農村財會人員專業水平太低,不懂業務,根本不設賬單。即使有些設立了賬單,但也沒有規范記賬方式以及相關的資料管理,導致賬單無法反映農村實際的收支情況。
(三)村干部專業素質普遍偏低,缺乏廉潔自律性。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村財務工作也不斷改進,出現例如集體土地開發,財政轉移支付比重加大等新業務,這些新問題是“老會計”用原有的知識不能解決的,但是由于經費和時間的限制,又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培訓,這導致財會人員政策水平,業務素質普遍較低。有些村干部思想覺悟不高,在經手村集體資金的時候,弄虛作假,重報開支,造假發票報賬、對有些專項資金不入賬等等,造成村級財務管理混亂。
(四)財務管理制度執行、監督力度不夠。如:村監督委員會并沒有參與報銷票據的審核和監督,村務公開流于形式,缺乏監督。近年來,各級政府針對村財務不公開、不透明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但仍有部分農村財務公開化上存在問題,具體有:一在公開財務賬務是常出現避重就輕現象,對一些基本建設、農田水利設施、道路建設等一些重大投資項目支出不專項公開,實質性財務內容公開不夠到位,不夠具體、不夠細化等。二農村財務公開不及時。部分農村財務收支不透明,只有遇到上級檢查,才臨時設立公開欄進行賬目公示,公示的數據也大多存在虛假,應付檢查。三是財務公開水分大。有些地方一部分村干部身兼數職,既是村干部,又是會計兼出納,收錢管錢管賬,由這樣一個人核算公開出來的數字,其真實性、可信度很低,無法讓村民信服。
三、對策
(一)加強督促檢查,嚴格執行各項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農村經營管理工作,乃至整個農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民群眾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搞好農村財務管理,對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加強對財務工作的監督,并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并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執行,如發現違規,嚴厲查處。各鄉鎮必須針對本地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及時糾正和完善,使之盡快達到規范化、制度化。
(二)強化審計監督,查處違規違紀行為。搞好農村財務審計監督,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因此,要把農村財務審計監督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針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審計監督。按照我區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要求,每年要審計30%的村,原則上三年內對所有的村組要輪流審計一遍。對審計中查出的一般經濟問題,要按照財務制度的規定嚴肅處理;情節嚴重的由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政紀處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強化農村財務人員的素質教育。農村財務人員的政治思想素質、業務技術水平、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質量的好壞。因此,在開展業務培訓的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村組財務人員及鎮代理會計的財經紀律、思想素質教育,提高遵紀守法意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
3.4保持農村財務人員的相對穩定。嚴格按照農村財務規范管理的條件配備代理中心會計和村財務人員,并保持相對穩定,確因工作需要調換的,必須經鎮農經部門審核、鎮人民政府批準,并報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工作單位為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