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文化惠民扶貧,既是全面小康的應有之義,也是扶貧開發攻堅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促進人的自我發展和全面發展,有利于促進貧困地區的可持續發展。要充分發揮文化扶貧特殊功能,用文化充實精準扶貧內涵,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從扶貧開發過程來看,往往出現“今日脫貧、明日返貧”、越扶越貧的現象。究其原因,客觀因素當然存在,但最根本的還是精神家園的塑造未能跟上,文化貧乏。物質經濟上的扶貧,雖然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難以解決長遠性、根本性問題。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推動扶貧開發,需要在思想認識上、教育培訓上和思想道德建設上下功夫,才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子”。
一、推進扶貧開發,要在扶“志”上用真功
“人窮,志不能窮”。扶貧開發,關鍵在“人”,在“人”的志向和決心。當前,有些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等、靠、要”思想還比較嚴重,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推動扶貧開發,不僅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任務,更是廣大群眾的分內之事。沒有廣大群眾的廣泛自覺參與,黨委政府“包辦”,難以實現脫貧致富。必須加強思想教育和輿論引導,發動廣大群眾一起干,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窗口 ,作為廣大人民群眾終身學習的基地,作為我們貴州的遵義,轉折之城,會議之都,在紅色基因的傳承上更是責無旁貸,通過開展公益講座、公益展覽、紅色影視展播等活動,鼓舞廣大人民群眾斗志,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自2015年正安縣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試點縣創建以來,正安縣圖書館積極開展“精準扶貧,文軍行動”,通過送文化進鄉鎮、社區、村莊、校園、企業、上廣場等,重塑廣大人民群眾的自信心,大大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干事創業的勇氣和決心。
二、推進扶貧開發,要在扶“智”上下硬功
教育是前提和基礎,知識是關鍵。貧困地區的教育落后是造成大面積貧困的深層原因。國內外經驗表明,通過向低收入者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的教育機會,是發達國家、發達地區治理貧困的重要手段。教育扶貧,就是著力于讓教育成為播撒現代文明的“播種機”、讓知識成為孕育富裕的“臍血”。只有全面提升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水平,提高貧困群眾素質能力,才能從根本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校園教育是人身教育的起點,也是基礎,但人身更長遠的教育是終身學習、自我學習,公共圖書館就是人們自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校。公共圖書館不僅能夠給社會提供學習的資源和平臺,也能向人們提供市場供需信息、科技信息、技術輔導,自2008年以來,正安縣圖書館共建立成果轉換基地五個,正安縣小雅鎮星宿坪茶場在建場之初,由于缺乏茶葉栽培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以及市場營銷策略,正安縣支中心得知這一情況后,積極與省、市圖書館尋求支持,在他們的支持下,正安縣圖書館將設備和資源弄到茶場,對茶場工人進行現場培訓,并適時與茶場負責人傳遞市場信息和管理知識以及策略,通過兩年的努力,在2010年時,正安縣小雅鎮星宿坪茶場產值超過了300萬元。像這樣點對點的服務,精準扶貧的面正安縣圖書館正在積極拓展。
三、推進扶貧開發,要在扶“德”上用實功
現在人民生活好了,而怨聲卻更多了,各級組織心系基層,心系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有時卻得不到理解和認同,這有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問題,也有宣傳教育缺乏針對性、有效性的問題。我們在實際的脫貧攻堅工作中就有很多鮮活的例子,一是聯系戶嫌掛幫的干部拿的錢和東西沒有其它干部拿得多,二是掛幫干部沒有給他們家解決好子女就讀或就業問題等。誠信缺失,道德滑坡,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信號,如果不加以教育引導,就會導致理想動搖危險,溫家寶總理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再發展也發展不了多久,再強大也強大不了多強。面臨復雜的扶貧開發實情,作為意識形態的重要元素,人們進行終身學習的地方,思想道德建設的基地,公共圖書館不僅要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和舒適的學習環境,更要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群眾的精神文明素質。同時要加強“知恩、感恩、報恩”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給予扶貧開發工作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形成文明健康、勤儉節約、自立自強、遵紀守法的良好風氣。
四、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是保障貧困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
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還比較滯后,這是我們扶貧開發中的“短板”。要在資源建設上使真勁。資源建設和供給是解決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瓶頸制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做到貧困群眾住在哪里,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要在產品供給上使真勁。文化無形無影,看不見摸不著,但會在無形中影響人們的客觀認知和價值判斷,主導社會主流意識。先進的文化引導人們健康積極向上,而落后的文化卻讓人們愚昧消極沒落,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大優秀文化產品供給,用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去占領群眾的生活時間和心靈空間。正安縣圖書館始終秉承走資源整合之路,開便民服務之門,積極開展“三送五進一上,實現三個滿意”的服務模式(三送五進一上,實現三個滿意。即送書籍、送電影、送科技信息;進校園、進企業、進軍營、進監獄、進鄉鎮社區和村莊、上廣場;實現社會滿意、讀者滿意、組織滿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支持。特別是上海市圖書館原館長吳建中一行到正安調研時提出了“村級文化引領、八位一體”精準扶貧服務模式(既農村文化、體育、幼教、科技、衛生、電商、養老、便民綜合服務站)。形成資源整合,項目捆綁,方便群眾,節約成本的一種服務模式,2016年正安縣啟動二十個村為試點,效果非常明顯,社會滿意度特別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正安縣將全面推開“八位一體”服務模式。還有就是上海浦東區圖書館自2014年與正安縣結成友好圖書館以來,從服務資源上給予大力支持,在服務理念給予優化,極大的推動了正安縣圖書館服務改革和創新。在貴州省縣級公共圖書館中率先實現了無節假日開放的圖書館和免費開放WIFI全覆蓋的圖書館。創新服務,體現人文關懷,在扶貧攻堅,決戰決勝全面小康中當好勞務大軍的有效后盾。正安縣是勞務輸出大縣,在65萬總人口中,常年在外務工的青壯年在24萬左右。留守兒童的關愛成為了在外務工人員的心結,留守人員的精神家園成為在外務工人員的牽掛。正安縣圖書館有的放矢地開展了“親情視頻通話”、“留守兒童輔導”、“網上訂票”“信息咨詢”等服務。親情視頻解決在外務工人員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相思之苦,解決了長途通話費用高的問題;留守兒童輔導室解決了兒童成長中的心里疏導和教育教學輔導,有效解決了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無家庭輔導的問題。網上購票和信息咨詢方便了農民工出行和去向選擇。讓外出務工人員在外放心,讓在家留守人員生活開心,增進了他們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
五、結束語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任務十分艱巨。文化惠民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要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鐵肩擔責、攻堅克難,以決戰決勝的堅定信心和從嚴從實的工作作風,奮力奪取脫貧奔康的全面勝利。(作者單位為貴州省正安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