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行業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也滲透到校園中。當前,大學生群體在互聯網消費的帶動下,消費方式較過去發生了巨大變化。在以大學生群體為特征的校園貸消費方式,給學生帶來消費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的社會問題。據此,本文通過對廣州市鐘落潭高職校園區的大學生為對象,進行大學生校園貸的消費方式分析,確切為大學校園管理和金融管理機構提供依據。
從2009年隨著大學生信用卡被銀監會叫停,銀行退出大學生信貸市場開始,在電子商務平臺的驅動下,網絡消費購物日趨盛行,大量互聯網金融平臺、民間P2P平臺趁勢介入到網購消費者中。一些專門面向高校學生網購消費的校園貸也隨之興起,這類平臺不但對象明確,而且還根據客戶特點,針對性地開發了相關借貸產品,甚至還受到投資者的資金追捧,其中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平臺相繼獲得數千萬美元至一億美元不等的融資,引發網貸行業關注。2014以來,電商巨頭攜大量資本相繼涌入。阿里旗下螞蟻金服推出螞蟻花唄進軍分期市場,京東校園白條主攻大學生分期消費,蘇寧易購、國美在線也相繼推出分期業務。
在互聯網金融消費潮中,據統計,2014中國在校大學生有2468.1萬人,網貸行業估算校園分期市場的規模大概在千億元,尚屬藍海市場。行業的快速發展之下,一些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近七成分期平臺成立于2014年,近四成平臺借貸資金來自P2P,逾期費率最高與最低相差60倍,超六成平臺費率不明確。
一、互聯網金融的校園貸現狀
2015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發布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選擇通過網絡信貸獲取資金。只要是在校學生,網上提交資料,通過審核,支付一定手續費,就能輕松申請網絡信貸。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校園貸作為2016年轟動校園及各大社會輿論話題之一,校園貸的市場主要分布在二、三線城市,當三、四線城市和農村的孩子考入大學,有些家庭無力負擔孩子在城市消費、學習甚至是創業上的資金需求,急速膨脹的消費欲望會促使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尋找貸款平臺,甚至是民間高利貸。客觀上,校園貸的出現擠壓了“毛細血管”式的線下高利貸。
同時,國家有關部門也出臺了針對大學生信貸的相關措施,2017年5月17日,中國建設銀行正式向在校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無需抵押、無需擔保,額度1000-50000元,年利率為5.6%。銀行不再唯利是圖,要擔起社會責任。
二、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大學校園中的現狀
當前,以互聯網金融環境下,高校大學生消費行為也相應發生變化,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為媒介,以校園貸為方式的網絡信貸消費模式逐漸在各地高校內盛行。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55.3%的受訪大學生每月的生活費為1000-2000元。77.8%的受訪大學生稱身邊的透支消費很普遍。過度超前消費,正在嚴重影響著我們,特別是年輕一代。沒錢了可以拍裸照抵押,貸款。錢還不上了,可以“陪睡”“肉償”等惡果。
廣州市鐘落潭高職校園園區地處廣州市白云區鐘落潭鎮,該地區匯集了數家本專科院校。由于地處市郊,遠離城市中心及商貿中心,該高職園區在校學生在互聯網消費大潮下,更喜歡網絡購物,也更容易成為網絡信貸的潛在對象。本文面向鐘落潭高職園區在校學生,根據問卷調查情況進行分析。
三、校園貸消費分析
1.校園貸消費的動因
資料來源:2017年廣州鐘落潭高職園區校園貸問卷調查
在調查中,自我期望過高和非理性消費作為青年人的消費特征,在校大學生由于社會經驗不足,極容易受到各類營銷模式的誘導,在借錢便利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下,表現更為突出;如各類充斥著迎合消費心理的毒雞湯:如針對女性消費者的“高貴的女人都自帶燒錢屬性”“女人要會花錢才會掙錢”“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多優秀”等等。擺闊炫耀也是年輕人受傳統思維影響,表現的一個重要特征,越窮的人越愛擺闊。越是窮,越是沒錢,就越不能讓人看出你沒錢,怎么辦?唯有擺闊、炫耀、攀比。
何常明在《自控力》中寫道:“人生有兩種痛苦,一種是努力的痛苦,一種是后悔的痛苦,而我認為后者要比前者大千倍。”沒有自制力,你只能在萬劫不復的痛苦中越陷越深,沒有出路,也沒有未來。創收能力永遠趕不上虛榮心,不懂得節制,永遠都只能在底層打轉。
2.校園貸消費的標的
資料來源:2017年廣州鐘落潭高職園區校園貸問卷調查
對于消費標的物上,現代的青年學生更傾向于購買新潮的電子產品,對于飲食消費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很多大學生會將在家里的生活習性帶到校園,請客吃飯、唱K、喝酒等高消費項目也經常出現的大學生消費項目上。
在時尚潮流方面,大學生仍然依附于家庭,在家長眼里還是一個孩子,因此置辦衣物還是主要由家長負責大部分開銷,少數人會根據喜好和需求進行提前消費。工作創業則多以創業團隊或指導老師牽頭進行;獨立創業的大學生,則面對創業過程的不可預知風險,務實地結合家庭和財力進行考量,網貸創業無疑增加了創業的風險系數。
四、應對校園貸消費的建議
首先,養成理性消費觀
做好記賬習慣,養成花費一筆,記帳一筆的消費習慣。建立理性消費觀,大學生借助網絡信貸消費,一方面說明大學生亟待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掌握一些必要的金融知識,學會理性消費,培養自己的信用意識和契約精神;需學會駕馭金錢,建立風險意識,把提前消費、信貸投資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把金錢和時間花在最具長遠利益的事情上。 另一方面,大學生也要學會“貨比三家”,仔細辨析各個“校園貸”P2P平臺的貸款金額、利息水平、違約賠償等條款再做選擇,在消費過程中應注意保存消費憑證、還款記錄、電子合同等作為維權證據。
其次,加強大學生財商教育
學校可開設一些金融理財知識課程,加強對大學生金融基礎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風險意識,培養學生的“財商”,幫助學生樹立、培養防范“力所不及”的風險和識別各種非法借貸的意識與能力,防止掉入超前消費和過度消費的陷阱。 大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消除懵懂的借貸心理,樹立健康、理性的消費觀和理財觀,才能不被一時的享樂沖昏頭腦,遠離高利貸產品特別是違約后懲罰力度特別大的網貸平臺。
第三,加強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
學校要切實負起責任,改變傳統的放養式管理,既要尊重大學生已經成人,希望獨立的成長權益,又要切實擔負起培育身心全面發展的健康合格人才的責任,要注重全方位教育引導和成長干預,而不是放手讓大學生“自由成長”。 要注重對大學生健康人際關系、科學人生態度、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使大學生能理性看待金錢,理性對待個人行為,正確面對和把握人生。 另一方面,家長要走出“大學生已成人,無須多管”的誤區,要經常采取電話、微信等方式同孩子進行溝通,經常和孩子就讀學校、輔導員、任課教師等進行交流,了解大學生身心成長狀況,及時幫助其解決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和問題,引導孩子合理消費。(作者單位: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資料:
[1]張雅博.大學生網絡分期付款消費情況及現狀調查—以洛陽三所高校為例[J].對外經貿,2015(9)
[2]金露露.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大學生分期購物平臺風險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5)
[3]楊洋.“畸形”的校園貸[N].金融時報,2016-03-28韓小喬.大學生網貸如何部任性[N].安徽日報,2015-11-07
[4]李丹陽.不規范“校園貸”為“高品質生活”預設陷阱[N].工人日報,2016-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