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教育部通過合并升格、獨立升格、轉制升格和轉設等方式,批準設立了一大批本科高校,與傳統本科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特定的“新建期”既面臨著“黃金發展”的重要機遇,又面臨著“矛盾凸顯”的嚴峻挑戰。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新的大學歷史使命:肩負高等教育大眾化重任,為國家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的學校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為著眼點,探討新建本科院校未來發展之路,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011年教育部提出培養“技能型人才”作為人才培養方向的新概念。在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以培養技能型、科學創新型的人才為己任。 近幾年高端技能型人才在各類企業、人力資源市場短缺情況嚴重。因此,為解決當前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新建本科院校必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應用型高校為理論導向,以企業為實訓基地,立足市場,為社會培養更多崗位對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技能型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分類不明確,理論研究相對滯后,政府部門對于分類指導雖有所行動,有所作為,但還不夠細致。這些導致了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分類中不能明確位置,對其所肩負的使命和任務不清晰,在院校的定位、辦學類型的定位、層次的定位、人才培養定的位方面,忽略社會實際需求,盲目攀高。
新建本科院校發展轉型涉及到從結構到形態、從形式到內涵、從顯性到隱性、從宏觀到微觀,由教育生態環境變化而進行的各種維度的調整,在辦學層次不斷提升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從傳統的學術研究型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變。
新建本科院校是否能自覺而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轉型發展的問題,并根據高等教育大眾化合理定位,在教育實踐中解決好轉型發展問題,直接關系到這類高校的生存和發展。
二、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改革內容
1.新建本科院校謀準定位
定位,乃是新建本科院校發展的首要問題和基礎問題。深入研究地方經濟發展狀況、社會發展所需人才類型,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同時,要研究周邊區域高等教育發展的特點和優勢,分析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沿革,總結該類院校的辦學經驗與教訓,并對當前的辦學基本條件以及教師的基本狀況進行摸底。通過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學校的當前狀況的深入結合,才有可能做到準確定位,不盲目攀高,不單一盲從,結合自身的所處位置發展優勢,堅持發展特色,形成高等教育多樣化的區域發展態勢。
2.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
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院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培養什么樣的人才這一問題得以解決,接下來才會涉及到如何去培養的問題。作為高校進行學科設置、專業設置、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高等院校的教育與教學工作,都應圍繞著人才培養這一目標來進行,由此,新建本科院校進行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才能夠切合實際并符合學校定位。當然,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夠服務區域經濟的,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需要深入挖掘,衡量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標準,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及專業素質等。
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銜接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學校的定位和教育、教學具體工作之間的橋梁即為人才培養模式,其是將人才的培養目標具化的一個重要環節。制定適應社會需求,符合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受到了學校定位,學校辦學思想、思路、傳統,及學校現有條件等方面的制約和影響。另外由于我國企、事業單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崗前教育與入職培訓制度,這部分教育與培訓壓力擠壓向了新建本科院校。因此,研究符合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工作就顯得更為緊迫 更為重要。
三、實施方案
(一)理論層面
1.結合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從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完善人才培養方法,構建具有實踐特色課程體系三方面作為三個抓手,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堅持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強調“專門性、針對性、實踐性和行業性”的特點,“堅持定向在行業,定性在專業,定型在應用,定位在教學,定格在實踐; ”始終堅持“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皆能成才”的人才培養觀,培養“成人、成才、成功”的三成高端型人才。
2.運用高等教育理論闡述新建本科院校進行準確定位的必要性和途徑,剖析研究型院校、高職高專與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目標上的異同,細致梳理和甄別技能型人才的內涵,探討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方案,以培養社會滿意和歡迎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在實踐層面上-以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為例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作為遼寧省一所新建民辦地方高校,其立校的使命即為地方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結合該校的辦學定位、人才目標的基礎上,進行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即培養高層次技能型人才,構建適合于該類院校人才特點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和結構。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服務職業教育發展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
1.整合校內教學資源,建立三層次校內實驗體系
校內實驗室、模擬仿真基地等是學生實驗的主要場所。為滿足各類實驗教學的需要,將課程實驗、模擬實訓課、案例設計、綜合實驗等作為一個循環系統,從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提升應用能力。同時,構建基礎實訓、專業綜合實訓、跨課程綜合實訓,三層次的校內實驗教學體系。實踐環節的內容設置縱向上有序遞進,橫向上互相融合。實踐課程的設計由簡單的專業基礎課到復雜的專業核心課,內容循序漸進,逐漸深化。如先做基礎類實訓,后做專業類實訓;以會計學專業為例,專業課實訓上先做基礎會計實訓,設置的業務量較少,內容較簡單;再做電子報稅模擬實訓,設置的業務量較多,內容較復雜、綜合,既有基本納稅業務的處理,又有綜合的稅務申報表的編制等;另在專業選修課設置了相關專業軟件操作的實踐類課程,如證券投資學、會計電算化等。整個實踐課程體系的構建體現了由簡單到復雜,有序遞進的特點,既符合知識傳授的科學性,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建立資源回流型校外實踐教學甚地,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
當前,高校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企業謀求進一步發展、學生提升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增強的必然要求,就是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共育、共贏。這也是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教學改革,轉型發展的必行之路。所以,在創新產學研公寓共贏機制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動因,堅持“資源回流、優勢互補、互利互惠、共育發展”的原則,形成合作“引力”,注重發揮產學研合作的雙向引力,使其既有利于該校的社會實踐,又有利于合作企業單位的需求,還有利于學生求職發展。企業作為學校的實踐基地,吸納在校生掛職鍛煉,社會實踐。企業在培養實訓人才的同時,擇優吸納優秀的實習生帶畢業后留用。而學校后續講這一部分畢業生再次邀請返回學校,參與“求職經驗分享”,“職場宣講”,“企業專場宣講”,“小學期實訓課程指導”等創新產學研合作“資源回流”活動,推動實踐技能型人才培養的發展。
四、結論
現今,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已是新建本科院校責無旁貸的責任。學校應在十三五期間謀求創新發展,找準定位,辦出水平和特色,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使學生在未來發展中具有良好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基礎。做到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欣慰,符合社會需求,對接企業崗位。這也將有利于學校在教育教學的良性循環中得到更大的支持和發展。
基金項目:遼寧對外經貿學院校級教改課題“新建本科院校轉型發展的路徑研究-基于’技能型’人才培養視角”編號:2015XJJGYNXM2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