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有效結合金融中心的主導優勢,也是發展區域經濟的重要途徑。那么必須首先了解金融中心對于區域經濟的影響因素,進而進行調整和針對性更強的合理規劃。因此,本文分析了區域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并以此為研究基礎解析金融中心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旨在完善區域經濟增長的理論基礎。
一、金融中心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建設意義
金融中心是指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具備較高集散效應的地域中心,人們在經濟活動中集中出現的地區,也是在商品貨幣交易過程中最為集中的金融市場。而在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金融中心能夠起到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大中型城市的金融活動起到了樞紐功能,為經濟活動提供了極為便捷的活動空間。在實際的金融項目中,如果存在金融中心的空間效應,本身也是一種金融活動的多重保障。如中國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其經濟效益的直接與間接增長都是較為明顯的特征表現。那么金融中心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其優勢地位不容忽視。
二、金融中心視域下區域經濟發展的衡量指標
首先,從業人員的具體基數是靈活反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而當了金融機構的市場活力,也可以從從業人員的數量上進行判斷。為此可以將具體的從業人員總數,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運營效率,也可作為重要參量進行探析。其次,如果金融自身的存款余額較低,說明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出現逆向回流的負極效應。在實際研究中,如果當地金融機構的流動資金或者存款余額過低,皆可視為區域經濟較為緩慢的特征表現。而如果金融機構現金支出同時呈現出較低的流通率,這樣的情況也可視為金融服務體系無法完成經濟發展需求的重要表現。那么區域經濟的實際規模也未形成更為廣泛的經濟效益。再次,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貸款余額,可以視作經濟效益的特征表現,如果貸款余額較高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反之也會出現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而區域經濟的發展規模可從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中得到反饋,分析信息的變化區間來洞悉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最后,對于金融機構在現金收入中的比例分析,能夠明顯發現金融中心的實際作用,因此,在評估區域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也可以將現金收入情況作為主要的變量因素。
三、金融中心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一)帶動貿易往來的積極效應
金融中心在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過程中,最為顯著的功效在于增加貿易往來。從香港特區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能夠發現,金融中心的歷史地位明顯加速了區域間的貿易往來,進而從大量貿易交易產出中呈現出了對于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而國際金融中心的最大特征也在于多元文化的相互滲透與融合,在這樣的形勢下yBW7tWy4oZXZHbsjsGsUZSFX4hc+PRAcj4U0v1MAnEg=利用外來資金更加能夠加速經濟增長的內部消化。尤其在加大區域間投資比例的過程中,經濟效益的環比增長能力明顯加強,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區域經濟的時效性。因此,也在金融機構的數量以及從業人數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利用這一推動效益必將有效增加實際的投入產出比,進而獲得更為長遠的經濟發展優勢,保障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原始動力。
(二)加速金融活動的輔助效果
從多數地區在金融中心的標志性地位中能夠發現,對于區域經濟增長而言,證券市場的資金流動量本身就是對于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短期內我國募集資金量最為龐大的便是東部地區,近三年募集資金超過198556億元。而東北地區為3923.75億元,西部地區為11324.06億元,中部地區為10632.5億元。而東部地區募集資金的集中度也可以從東南沿海地區作為金融中心的主要優勢中體現。而這樣的優勢更加轉換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動力,當區域經濟發展普遍均衡時金融活動的輔助效果也由此產生,對于金融中心的吸納能力也可作為評估其影響因素的外在表現形式。那么在具體的金融活動中,金融中心雖然具備了較強的經濟增長推動作用,同時也容易形成一定的金融依賴性。從金融危機的現實效應分析,可以明確金融中心雖然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推動效益,但是在經濟波動較為強烈的市場動蕩時期,最先產生負面影響的也是金融中心地區。因此對于金融中心地位也應當辯證分析,盲目依賴金融中心的推動作用,也會喪失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主控力。
(三)推動經濟增長的地域效應
從金融發展水平進行探索,多數研究已經證實上海是我國最為適合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而北京可以作為文化與政治中心,深圳則可以從技術創新發展方向以科技環境主導經濟發展。從近些年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來看,其階段性經濟增長也與金融市場的層次結構、以及金融產品的創新能力、對外開放程度、金融監管方式等多重方面存在必然聯系。而利用這些金融中心的發展優勢,同樣可以吸納外來資金的投入,進而轉化為區域經濟增長的直接動力。從北京、上海、深圳在地域效應中產生的經濟增長優勢可以發現,如果具備了政治、文化、科技、以及金融體系等優勢,完全可以擴大資本市場的實際規模,在金融中心發展的功能定位上應該以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為發展原則,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為內蒙古師范大學)
作者信息:姓名:杜浩波 出生年月:1975年6月19日,性別:男,民族:漢,籍貫:內蒙古卓資縣,學歷:博士,職稱:中級,
畢業院校:內蒙古師范大學,畢業專業:經濟學,研究方向:教育經濟,公共經濟,工作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