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勤儉節(jié)約發(fā)現,在個人層面來說,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但在社會大眾層面來說,勤儉節(jié)約會因消費的減少導致總需求的減少,根據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總需求的減少會引起經濟蕭條,因此,在社會大眾層面來說,勤儉節(jié)約不一定是好事。為此,在社會各種資源未充分利用,總供給還可以增加的時候,應該增加消費,即不必勤儉節(jié)約。
在《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 公眾的利益》一書中,作者曼德維爾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群自私貪婪的蜜蜂為追求奢華的生活終日揮霍無度,但正是由于他們的驕奢淫逸居然使蜂群繁榮昌盛起來。當換了蜂后以后,這些蜜蜂變得勤儉節(jié)約時,儲蓄增加,蜂群反而呈現出商業(yè)蕭條、民不聊生的窘境,甚至連軍費都在安居樂業(yè)的社會環(huán)境下不得已被裁減,導致外敵入侵時無力御敵。
勤儉節(jié)約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勤儉節(jié)約的典型表現是儲蓄的增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2009年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經突破了18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儲蓄超過1萬元。2013年9月,我國居民儲蓄連續(xù)3個月突破43萬億元,人均儲蓄超過3萬元,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中國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結構已嚴重失衡。但儲蓄的增加不一定導致經濟的繁榮。
這個現象可以用總需求和國民收入變動的關系來解釋。總需求與國民收入水平關系如下:均衡的國民收入由總需求決定。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需求上升,帶動價格上升,總供給增加,國民收入增加,從而出現經濟繁榮的現象。反之,價格下跌,國民收入下降,總供給減少,出現經濟蕭條的現象。
這可以進一步來說。根據總需求與國民收入變動的關系,可以得出儲蓄與國民收入的關系。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消費和儲蓄變動方向相反,當消費增加的時候儲蓄減少,反之,當消費減少的時候儲蓄增加。而總需求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內需求,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投資需求由固定資產投資需求和流動資產投資需求組成。消費需求由居民個人消費需求和社會集團消費需求組成。二是國外需求,即產品和勞務的輸出。因此,消費是總需求的組成部分。儲蓄增加,意味著消費減少,總需求減少,導致國民收入減少,經濟蕭條;反之,儲蓄減少,意味著消費增加,總需求增加,導致國民收入增加,出現經濟繁榮的情況。
所以說,雖然儲蓄是屬于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但勤儉節(jié)約對個人來說是一種美德,對社會來說就不一定了,而可能是一種對經濟的不利因素。因為,大家都勤儉節(jié)約,把錢存起來,這些錢就沒有轉變成消費,從而導致社會需求的減少,國民收入下降,經濟蕭條。所以,要減少儲蓄,增加消費。當然,這樣做的前提是在社會各種資源未充分利用,總供給還可以增加的時候,如果各種資源已經充分利用,那就只會導致通貨膨脹。
總需求與國民收入的影響,可以用圖來表示,當總需求為AD0時,決定了國民收入為Y0。當總需求曲線向上方移動時,即從AD0移到AD1,總需求增加,使得國民收入水平從Y0增加到Y1;當總需求曲線向下方移動,即從AD0移動到AD2時,總需求減少,使得國民收入水平從Y0減少到Y2。
因此,假設不考慮總供給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國民收入水平就是由總需求來決定的,總需求增加,國民收入增加;總需求減少,國民收入減少。總需求的不足,正是引起供給過剩和失業(yè)的根本原因。這就是宏觀經濟學中簡單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或稱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模型。
目前,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中,因世界經濟不景氣,出口已經無法像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一樣成為將中國經濟拉出泥潭的重要力量。至于“投資”,國有企業(yè)是2008年刺激經濟四萬億資金的主要得益者,但大量研究表明,國有企業(yè)的投資邊際效用越來越差,如果為擺脫經濟衰退繼續(xù)進行大量的“投資”,最終的結果是進一步扭曲資源配置并加大產能過剩的程度,最終傷害經濟的長期增長。因此,對于三駕馬車而言,比較可行的主要是“消費”。如何增加消費?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從宏觀即國家層面來說,就是要加快轉型升級,提高生產力水平,只有整個國家的生產力水平提高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提供更好的社會保障;從企業(yè)層面來說,就是要加快技術革新,用更先進的技術代替落后的技術,改變盈利方式,提高員工收入;從個人層面來說,就是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學習先進技能,增加自己賺錢的能力。總之,根據經濟學理論,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國家保持了經濟的平穩(wěn)快速發(fā)展,增加了就業(yè),增加了居民收入,健全了社會保障體系,提高了居民消費信心,并通過稅收等制度調節(jié)收入,縮小了收入差距,就能提高整個社會的消費水平。
結論:在個人層面來說,勤儉節(jié)約是美德,但在社會大眾層面來說,勤儉節(jié)約會導致消費的減少,而消費是總需求的組成部分,消費的減少會引起總需求的減少,根據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模型,總需求的減少正是引起供給過剩和失業(yè)的根本原因,會引起經濟蕭條,因此,在社會大眾層面來說,對整個社會經濟狀況來說,勤儉節(jié)約不一定是好事。(作者單位為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信息管理系)
作者簡介: 鄧振平(1972 — ),男,籍貫(廣西灌陽縣),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企業(y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