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觀經濟是我國一直都在提的重點話題,也是政府時刻關注的經濟策略。宏觀經濟指的是總量經濟活動,即國民經濟的總體活動。宏觀經濟所囊括的內容很廣,包括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總值及其增長速度、物價、勞動就業和失業率等等,而對于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宏觀經濟的創新是必要的,目的在于實現高水平的產出率,經濟求穩中發展,保證低失業率和穩定的價格水平,維持國民經濟穩定。
一、前言
提到宏觀經濟,自然會聯想到微觀經濟。宏觀和微觀經濟是經濟活動和經濟運行的兩個不同層次。兩者有著密切聯系,但是各有其擅長之處。實際上,2016年我國經濟并不景氣,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了2017年經濟工作,此次會議是判斷經濟形勢和定調宏觀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正因如此,在此次會議之后,推行創新性宏觀經濟管理模式成為大熱,實現起來卻有難度。但是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宏觀經濟管理自然不同于以往,進行創新性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二、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一直堅持的也是社會主義道路,因此,宏觀環境下的經濟發展也是有中國特色的。從目前的經濟發展來看,在2016年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曾提出了五大任務,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根據會議要求,這意味著經濟任務或貫穿“十三五”始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實現經濟的穩中增長。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從總體上看趨于增長,主要表現為實體經濟在回暖。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3%,PMI重回枯榮線上方,用電量同比增長8.3%,鐵路貨運量兩年來首次出現同比增長。此外,內需趨向穩定,社會投資同比增長較大,民間投資也有不小的增長,信貸與社會融資規模也在逐漸恢復。這些都是目前經濟表現出來的跡象,不乏良好跡象,但是其中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首先,相關流動性的供給大于需求。在我們對于貨幣的流動性有了更深的探索之際,有一些相關的流動性與非流動性兩者之間的定義卻并沒有足夠清晰,貨幣發行數量超過需求數量,造成市場貨幣流通泛濫,而這個現象一直未得到改善。有時候在貨幣發行的時候,會造成貨幣增長速度大于GDP增長速度,這時候的貨幣過多,供給大于需求,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經濟現象。這種現象對于宏觀經濟管理來說是一個挑戰。
第二,有些產業在生產中失去了其應有的平衡,這里的平衡不是指生產量,而是指產業所占比重。目前,我國正處于產業過渡的特殊時期,三大產業出現了失衡的現象,第一產業占有過大的比重,而第二產業比重也漸漸偏離,不符合常理。這里也許有人會反駁,我國是農業大國,在第一產業上投入較大精力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正視的問題是,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也是相對落后的,并不具備足夠的優勢。另外,第三產業無法實現迅速發展,但是我國已經開始重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此次會議中也提出了一些改善方向,相信以后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第三個問題就是內需問題,內需一直是宏觀經濟發展的大關,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核心點。從古至今,內需一直是我國在不斷努力突破的問題,但是我們一直將投資以出口作為核心來推動我們的消費水平,這使得在很長的時間內,我國的內需都處于較低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問題突出。雖然現在的“一帶一路”政策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但是能夠制勝卻是未知。但是內需的重要性又一直強迫著我們為此努力,內需不足會給宏觀環境下的經濟發展帶來大麻煩,不利于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
三、宏觀經濟管理
上文中介紹了當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式,在這種形式之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宏觀經濟管理措施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開創新的天地。
宏觀環境下對經濟運行的管理是對我國社會與經濟相關的一切活動進行干預,宏觀經濟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實現全國人民的健康、持續、高效的經濟收入模式,提高市場經濟運作效率。在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的時候,政府要以對市場進行合理的調整作為基石,并且要根據實際市場中的需求和供給情況,選擇合適的、有效的手段對宏觀經濟進行深化改革,實現形式上的創新,從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在中共十八大會議之后,我國就一直在對市場進行制度改革和調整。當前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就是全球化,我國也積極響應,順應時代發展形勢,積極推進。我國宏觀環境下經濟深入改革也往全球化靠攏,并且注重改革的創新性和力度,以此提高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在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的目的。
四、宏觀經濟管理創新的必要性
從上文可知,國家對待宏觀環境下的經濟發展,總體上是推動其朝著創新性的方向發展的,以求宏觀經濟的長久健康發展:
1.宏觀經濟管理創新符合社會化生產發展
社會化生產是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基礎。我國社會經濟正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國民經濟體系中各環節間的聯系與交流越來越多,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也急速增加,且越來越便捷、快速。正因如此,社會經濟的分配更需要嚴格按照社會勞動進行分配,這樣才能確保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推動市場經濟朝著健康的方向前進。
如果國家經濟只是依賴價值規律的調節,市場調節需求就得不到滿足,因此,為了實現市場有效調節,國家會不斷強化宏觀經濟管理,實現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和諧共進的追求。從當前的社會生產情況來看,企業想要實現良好的生產經營情況,還是需要一些具體的文書性質的規定,對社會生產進行約束和管理,以防止社會生產出現無序的狀況,造成市場經濟混亂、國民經濟不穩定。而宏觀經濟管理創新,則能夠改變這一現象,通過協調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方向,實現經濟發展的有序性和長遠性,為穩定國民經濟作出巨大貢獻。
2.宏觀經濟管理創新有利于健全市場體制
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前提下,資源配置的方式主要以市場為主,但是雖然國家一直強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在實際的操作中發現,市場的資源配置能力是有其局限性的,雖然有一定作用,但是不能完全解決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各種問題。
實際上,能夠有效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是市場競爭,有一定的市場競爭才能夠帶動企業的發展和進步,而市場競爭也是社會主義市場中的保護對象,要確保市場存在一定的競爭,才能實現市場的發展,競爭是發展的動力。宏觀經濟管理創新在市場競爭方面大做文章,也在不斷采取措施維護市場競爭力度。宏觀經濟管理完善、健全的市場體制能夠確保市場競爭朝著良性競爭發展,確保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五、如何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創新
既然宏觀經濟管理這么重要,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又有著絕對重要的地位,我們就應該著手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創新:
1.創新宏觀經濟管理目標
宏觀經濟管理目標是指導宏觀經濟發展方向和發展措施的核心所在,因此,想要實現宏觀經濟管理創新,首先就要從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入手。在當前階段,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具體指的是:以宏觀經濟管理的方式實現國民經濟發展目標,以此衡量宏觀經濟的工作質量和工作水平。在實施過程中,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創新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在宏觀經濟管理中要不斷提高管理目標的選擇性。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多種經濟模式共同發展,而不同的經濟模式有不同的發展狀態,這樣也就意味著針對這些經濟模式所開展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有所不同,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目標的側重點上面。不同經濟發展狀況下的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重點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當經濟發展過快,宏觀經濟管理目標就是控制經濟增長速度,使其保持穩定。同樣的,當經濟發展遲緩,就要抓緊提高經濟發展速度,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第二,優化進出口產品比例。進出口產品是促進經濟交流的重點內容,政府應不斷優化進出口環境,為進出口貿易奠定扎實的基礎。而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引導下,進出口比例的把握更要多加分析。
2.創新宏觀經濟管理手段
宏觀經濟管理手段具體是指政府完成經濟管理目標過程中使用的具體方法,常見的管理手段包括經濟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及傳媒手段等。在市場經濟中,有不同的經濟管理需求,這時候就要靈活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進行經濟管理,以真正發揮出宏觀經濟管理的作用。
宏觀經濟管理手段的創新,首先要加強法律管理創新。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法律法規的約束和控制,我國市場經濟必須要在法律的樹蔭下進行,通過法律手段不斷強化宏觀經濟管理,一方面是對國民負責,一方面是對經濟發展負責,能夠促進國民經濟的規范化。其次,手段創新還體現在智能化管理,這里的智能化管理主要是指電子商務。近幾年電子商務成為大熱,而“一帶一路”政策更使得電子商務越來越受歡迎。宏觀經濟管理中,政府要積極推動電子商務發展,為宏觀經濟管理的發展奠定基礎。
3.創新宏觀經濟管理主體
宏觀經濟管理主體通常是政府,市場經濟政策的實施和開展都是由政府經手的。在當前這個現代化、開放化的社會中,宏觀經濟管理主體也要進行創新性改善。
宏觀經濟管理主體創新首先要進行的是組織創新,也就是實現政府機構改革的進一步完善,從具體上說,指的是政府職能、政府工作這方面的完善和改進。其次,要對相關政府機構中的工作人員進行創新,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決策質量的有效提高。
六、結束語
通讀全文內容可知,宏觀經濟管理在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有著重大的意義。而且,在現在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大的社會背景之下,經濟發展形勢日新月異,所以宏觀經濟管理絕不能再走傳統老路,必須要作出相應的創新調整,以適應新的經濟政策,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保障國民經濟的發展。宏觀經濟管理的創新性調整,必須在遵循經濟發展方向的前提下進行。(作者單位為中共義馬市委黨校)
作者簡介:段嫦娥,女,1969年8月,籍貫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本科學歷,講師,經濟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