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保障制度。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有助于增強老年人對各種社會風險的預防和應對能力。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結構體系是否合理,決定老人能否被社會養老保障制度全覆蓋以及能否享受到公平的養老保障權益;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服務體系是否健全,決定著社會養老保障政策的實踐效果,影響政策的社會認同感和滿意度。
一、我國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落后
當前世界各國都把老年人福利作為社會福利實施的一個重要項目。在我國,長期以來受重保險、輕利思想觀念的影響,老年人福利服務發展十分落后。我國老年人福利制度存在制度殘缺、體制不順、供給嚴重不足之間的等矛盾。
(二)養老保障制度存在地域間、群體間發展不平衡
養老保障制度存在地域間發展不平衡問題,養老待遇水平差距懸殊。我國現行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是基于戶籍和身份建立起來的,針對不同群體建立不同的養老保障制度。在城市,企業退休人員與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日益加大,成為社會矛盾的重要來源之一。在農村,政府的養老補助較少,集體補助又形同虛設,養老金水平之低幾乎只有象征意義。
(三)國家、企業層面的養老保障制度不完善
國家層面基本養老保障制度仍不完善。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政策在制度上實行“地方統籌、地方管理”的體制,致使各地區之間的基本養老保障處于“地方分割”狀態。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地方分割”使基本養老基金難以在地區之間進行調劑使用,嚴重削弱了基本養老保障的互助共濟功能。企業層面補充性養老保障沒有充分建立。我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障制度實施后,參與企業和基金存量逐年提高。到目前為止,企業補充養老保障制度覆蓋面仍然十分狹窄,其對國家基本養老保障制度的補充功能十分有限。
(四)社會養老護理服務體系發展滯后
近年來,受重經濟保障、輕服務保障觀念的影響,我國老年服務保障遠遠落后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速度。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家庭核心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老年人尤其是高齡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護需求日益強烈。然而,我國老年護理服務保障制度還沒有建立,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在政策層面還沒有對此給予足夠關注。
二、完善我國養老社會保障制度的對策
(一)發展老人福利制度促進養老保障制度完善
首先加快加快發展老年人福利制度。要改變重經濟增長、輕福利提供的路徑習慣,樹立老年人福利與國民經濟同步發展新理念。既要尊重福利制度發展的客觀規律也要尊重我國的基本國情。有針對性地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老年福利制度。要以普惠型制度排為主,結合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合理設計老年福利制度基本框架。定老人福利法律,為老年人的權益提供法律保障。推行城鄉居民老年津貼制度。政府盡快在全國推行統一的老年津貼制度,出臺中央層面上的法律法規對其實施進行指導和約束。
(二)擴大受益人群的覆蓋面、增強制度公平性
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使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覆蓋到所有城鄉居民;抓緊制定農民工失地農民、被征地農民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繼續擴大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盡快把城鎮各類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到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之中。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重視養老保障制度整合,制度整合是實現更加公平的、可持續的社會養老保障制度目標的關鍵手段,通過社會養老保障制度整合可以逐漸縮小城鄉之間、不同群體之間養老保障制度的差距。
(三)協調政府、企業、個人之間的責權關系
需要正確處理基本養老保障與補充養老保障之間的關系。基本養老保障是一種正式制度安排,由政府負責,目的是滿足老年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要大力發展企業補充養老保障。要減輕企業對社會保險的繳費負擔,要采取有效措施使政府鼓勵企業年金發展的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而政府不應當限制企業及其他單位建立補充養老保險的自主權。積極發展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有助于增強職工的自我保障意識和參與社會保險的主動性。
(四)重視社會養老保障服務發展
要將社會養老保障服務體系納入到整個社會養老保障制度體系中。大力發展老年服務體系。政府主導是老年服務體系發展的動力與基礎。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是要更新觀念,充分認識加快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要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包括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堅持老年服務社會化原則,通過政策支持發揮企業、社會組織、家庭和個人在老年服務供給中的重要作用,以推動老年服務產業發展。(作者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