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性企業主要指水、電、氣和公共交通,這些企業行政公共職能強,壟斷性也強,同時對政府的依賴也強,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既是必檢內容,也是形象體現。值得指出的是,在我國,大多能提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城市,基本具有經濟發展形勢較好、軟硬基礎扎實的內在條件,而往往是這些城市市場經濟氛圍相當濃,民營經濟基礎厚實,對公用性企業的管控較少。資本成份除強調國有控股外,具體經營和運用中發展的自由度和資本運作的靈活較強,盡管有對政府行政指令的落實責任,但對發展和利潤追求及市場占有率的追求,與民營企業沒有差別。
一個城市創建文明城市,所要強調的主要目的是輻射帶動社會文明程度整體提升。公用服務性企業文明程度的提升,所涉及的不僅是本身的服務和品質,更多的是全員擔負的社會責任、在城市文明創建中體現的作為和城市品位相關的整體素質。所以說,文明城市創建也是東風,公用性企業做好自己的工作,創建中的要求、督查、動態管理和目標落實,實際也是促進企業在經營發展中,管理目標落實的動力。企業的文明創建,就是對企業整體素質和經營質量的促動。在文明創建東風勁吹之時,相互促進,既是帶動,更是改進管理、改進行風內涵力量的生成,使得企業能以良好的形象和品質素質立足于各方面的關注,這比MAB課程案例更實際更生動。
國家對一個城市創建文明城市有許多的要求,公共服務性生產經營實體作為必檢單位,政府必然會有實實在在的細則內容和相應條款來框定。這些內容既有安全生產規范,又有人文環境條款,更有服務品質標準,這些方面的任何疏忽都會是創建文明城市的短板,按文明城市創建要求,把規范落實,把標準落實,把制度落實,就是企業整體素質內涵的本質體現。文明創建核心在建設幸福城市,手段在強推城市品質,措施在輻射帶動,力求通過一個方面的活動力量,托起城市整體達標。這也正是公用性企業承擔好社會責任、樹立起內外形象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內部常規管理需要花大力氣強化的基礎工作。平時推動,由于力量集合多寡的緣故難以湊成大勢,難得有聲勢,更難得有其時、其勢的上下達標壓力,總感覺力有不逮,事倍功半。但往往在創建文明過程中,有氣候、有大勢,也有合力,更有上下同心、目標清晰的戰斗力量,方向一致,沖刺達標。有些公用性企業由于規模大,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大企業病,平時經營管理中曾囿于經營目標壓力和競爭因素復雜,難以跨越的難關和內部阻礙,正好借這一力量,一并清掃,從而求得形象、風氣和品牌的共有提升,這就是企業本身競爭力和資本的增值,就是軟硬實力的合力提升。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說,乘東風,借助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之臺階向前跨一步,就是打牢企業向外拓展的基礎,為尋求更大發展和服務城市增強軟實力。
還值得提出的是,幾乎所有城市創建文明城市都是一種長期戰略,也由于文明城市并非終身制和一陣風,像供電、供水、排水等企業,平時的達標數據和年度文明城市考核緊密掛鉤,使得每一個城市不得不把這一重點目標作為集中點來長期關注,從而明確一種城市建設的大戰略,即:文明創建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不是一般要求,而是崇高追求,它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四大建設,是一項著眼發展、圍繞發展、服務發展、創新發展的系統工程。水、電、氣、公交作為在城市有著特殊影響的公共基礎性企業,政府所著眼的目標,也是城市公用性企業一直在追求的方向。認清了這種關聯關系,就認清了公用性企業在城市文明創建中的重要性和應怎樣顯示作為的努力方向,就必須在政府搭好的這個大舞臺上演好自己的角色,唱一出文明創建和企業發展內在需求相互聯動的大戲,在唱好這臺戲中,把經營管理融入文明創建,把文明創建的基本要求視作企業加快發展必有的條件。因此,在具體措施上,必然就要象抓經濟效益和提升競爭力一樣,一是健全“一把手”責任制,是建立長效機制的“牛鼻子”。將文明創建與推動經營改善的具體要求納入每年績效考核體系,并占一定的比重。二是堅持行之有效的督查督辦機制、測評考核機制、員工參與機制、聯動聯創機制。公用性企業在獲得經營權時,這些措施大部分有,重點在于如何融入文明創建,文明創建所做的基礎工作就是公用性企業所必要的門檻線。三是定指數測評,認定文明城市指標,也是公用性企業重要的標準,把放心水、滿意用電和達標排放作為文明創建的優良成果來認定,使滿意度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四是有必要把文明城市創建與公用性企業理念識別、企業視覺形象識別、企業行為識別視為整體工作進行協調推進。只有這樣,公用企業才會對企業的每一要素、每一管控環節和質量品質控制,擺放到社會責任和城市經營許可須塑造的形象作更密切的性思考。
所有城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都是一種強大的合力,更是東風,公用性企業在開拓發展中特別需要潛心于這種創建文明城市所營造的“萬事俱備”的努力,聚力乘風。對這一方面工作的任何忽視,就是對企業自身發展和效益追求借時借勢的忽視。(作者單位為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