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以后,國家電網公司就把全面貫徹落實依法從嚴治企作為實現“一強三優”公司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央企、國企監管的不斷加碼,國家電網公司在全面推進集團化管理的同時,更將依法從嚴治企提升到戰略高度。在當前外部環境日趨嚴峻的新形勢下,如何強化財務內控體系建設,深化依法治企仍是供電企業需要高度重視和重點研究的課題。
一、把握政策,加強宣貫,轉變觀念
法是治國之根本,對供電企業而言,國網公司發布的通用制度則是公司內部法,是各項經營業務辦理的標準和規范。一是公司組織領導班子專題學習依法治企、“三重一大”決策等相關規定要求,避免經營決策行為的集體違規,防范決策風險。二是要求各部門加強通用制度學習與應用,準確理解政策標準,準確把握關鍵環節要求,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禁止做,避免不清楚導致的業務管理違規;三是組織相關的具體業務人員學習研究業務范圍的具體操作規定,重點是環節的把握、流程的把握、標準的把握和細節的把握。四是定期開展黨風廉政學習,加強部門責任人、關鍵崗位的廉政教育培訓,提高依法守法意識,通過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安全生產責任書》等,強化責任意識和獎懲考核。
二、認真分析、對癥下藥,建立分析體系
深入分析問題、風險形成的原因是風險防控的前提。經分析,目前縣級公司違章問題主要分四類:一是“意識性”經營違章,是對經營行為的思想認識問題,認為上級規定要求太繁瑣、要求太高、太麻煩,對規定要求不以為然,簡化經營管理中必需的手續。二是“經驗型”經營違章,始終認為我以前一直這樣做,也沒有什么問題,把經驗當做正確。三是“能力性”經營違章。相關部門和經營管理人員不重視學習上級新要求,對一些政策規定研究不透,導致風險問題看不到,也不清楚如何規范,如何執行政策,缺乏基本的風險防范意識。四是“機制性”經營違章。公司缺少相關制度或操作規范,業務行為隨意性較大,橫向缺少溝通,縱向缺少聯動。通過風險分析體系的建立,對經營管理中各類違章問題進行分類,明確了下一步管控的方向。
三、全面排查,自我診斷,建立風險體系
為便于全面掌握日常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并對風險和問題進行管理和控制,要認真研究近年的內外部檢查結果,分析問題形成原因,并按問題所屬業務類型和風險等級進行歸類匯總,建立風險點庫。按風險等級分為高、中、低三個等級。第一類高級風險點為長期未得到解決、整改的歷史遺留問題,該類問題具有時間跨度長,形成原因復雜、整改難度大等特點;第二類中級風險點為經營中慣性問題,該類問題具有經常發生,整改不明顯或屢改屢犯等特點。第三類風險點是經營中偶爾發生的問題,該類問題具有發生次數少、易整改等特點。風險庫建立后,按問題業務歸口,明確風險防控整改措施,制成風險防控手冊,要求關鍵崗位人員人手一冊。
四、扎實整改,規范治理,完善控制體系
將依法治企工作有效融入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領域全過程,通過簽訂《黨風廉政責任書》、《安全生產責任書》等,強化責任分工和獎懲考核;建立財務、紀檢、審計、法律“四位一體”監察聯動機制,形成了覆蓋全面、責任清晰、流程順暢、注重實效、無縫鏈接的監督閉環管理體系,有效避免和降低了企業經營風險。
第二,以網省公司專項檢查整治工作為抓手,根據最新的網省公司工作標準和要求,建立完善風險控制體系。在公司范圍內全面開展全業務、全層次的排查工作,具體梳理內容包括國資委工作部署、經營管理、黨建三方面,建立問題清單,明確了問題整改措施與時間節點,對照問題嚴格落實問題整改并完成制度修訂、規范業務流程,強化制度約束力。
五、常態跟蹤,定期糾偏,建立內外共治機制
一是內部建立“聯動”機制,定期糾偏。公司成立財務、監察和業務協同工作組,推行“季度經營管理回頭看”工作機制,每季度以外部檢查的視角,對公司經營管理決策、行為開展內部排查,重點針對職工福利、關聯交易、“三公經費”支出等敏感問題的決策合規性、經營行為的合規性以及原始憑證、支撐材料的完整性進行排查,及時發現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和風險點,及時堵塞漏洞,做到預防在先,合理規避經營風險,并形成常態機制。二是外部加強與稅務、物價等監管部門的溝通交流,營造和諧關系。對政策、法規中的疑點、難點問題,主動邀請專家開展培訓和上門指導,預先規避風險。
六、結語
依法治企是一項長期工作,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黨風廉政建設的必然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把依法從嚴治企作為常態化、機制化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才能全面提高企業發展能力和發展動力,確保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作者單位為國網安徽石臺縣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