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意義重大,要堅持監督機制運行協調、監督形式充分對接、監督內容相互貫通的標準要求,從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培養主動接受監督的理念、創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結合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努力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專門作出明確規定: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在新的形勢和任務面前,黨要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自覺做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加強執政黨的建設,離不開有力地監督,包括黨內的監督,也需要外部的監督。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是對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進行監督的兩種重要形式,缺一不可,必須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
(一)只有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才能建立健全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監督體系。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的根本性質和目標高度統一,在堅持和加強黨內監督的同時,必須重視外部監督作用的發揮。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行為時刻受到外部的關注,外部對他們的情況最了解,也最有發言評價的權利,這種監督具有范圍廣、信息準的突出特點,能有效彌補黨內監督的不足,對深入開展黨內監督也有推動作用。同時,只有堅持和加強黨內監督,對于通過外部監督發現的黨組織或黨員的違紀違法行為,必須及時通過黨內監督進行調查與處理,才能保證外部監督的功能真正得以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有相對獨立的結構和功能,二者之間是相互促進與相互補充的關系,共同組成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監督體系。
(二)只有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才能切實解決新形勢下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出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重要的黨內法規,并開展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實踐活動,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開創了黨的建設新局面。在取得偉大成績的同時,黨的建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要想真正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就要在發揮好黨內監督作用的同時,又要發揮好外部監督的作用。只有做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才能消除監督的盲區和死角,發現和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三)只有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真正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我們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就是黨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一貫性質和宗旨。只有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讓國家的權力機關、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等外部力量多參與、多監督、多評價黨的各項工作,才能更好地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證黨的執政權力正確行使,確保我們黨始終堅持自己的性質和宗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二、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實現途徑
要增強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監督的操作性和實效性,必須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堅持監督機制運行協調、監督形式充分對接、監督內容相互貫通。
(一)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監督機制要運行協調。監督制度能否起到應有的作用,運行機制具有根本性作用。要堅持黨務公開,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對各級黨組織的重大決策、干部任用等活動及時公開,還要對全體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干部的個人重要信息公開,置于外部監督之下,保證外部監督主體的知情權和監督參與權。要建立完善外部監督的內部受理、核查、反饋、落實機制,確保及時、公正地處理來自外部的監督,確保做到每一起監督都有回應和著落。要建立保密制度和外部監督的保障機制,對于來自外部的監督,必須對檢舉舉報者的信息保密,并保障其人身和財產安全。
(二)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監督形式必須充分對接。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內監督與外部監督是確保黨內民主的重要形式。黨內監督要嚴格落實巡視、巡察、黨內談話、領導干部述責述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等多種監督形式。外部監督要堅持申訴、檢舉、控告、舉報、信訪等形式。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在監督形式上必須實現充分對接,互聯互通、相得益彰。黨內的巡視、巡察制度要與群眾申訴、檢舉、控告充分對接,在黨和外部之間架起有力溝通的橋梁,形成強大的內外監督合力。黨員領導干部述責述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插手干預重大事項記錄制度要與外部監督充分對接,充分聽取外部對黨員領導干部的意見和建議。黨內監督執紀問責要與外部信訪充分對接,充分發揮信訪舉報的監督作用。
(三)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監督內容要相互貫通。管黨治黨的重要領域和重大問題都是黨內監督的重要內容,也是外部監督的重要內容。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是黨內監督的重點,也是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只有做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讓腐敗無處藏身,置于嚴密的監督網下,才能真正解決這一突出問題。干部的選拔任用更是如此,擬任用的干部面向黨內外公開征求意見,才能對其進行全面準確的評價,判斷其是否符合好干部的標準,既對黨的事業負責,又經得起群眾的檢驗和實踐的考驗。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才能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有效監督,才能保證黨章黨規黨紀在全黨有效執行。
三、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對策建議
全面加強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的監督,必須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堅持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從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培養主動接受監督的理念、創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結合的方式等方面入手,努力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的有機結合。
(一)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從外部對執政黨。的監督存在不主動、不情愿,監督實效不明顯等問題。解決這些突出問題,必須努力營造良好的外部監督環境。要對《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通過各種不同途徑和形式進行廣泛宣傳,既讓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學習掌握并認真遵守,還要讓黨外的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和全體人民群眾了解、熟悉相關監督知識,不斷提高主動監督的意識和有效監督的能力水平。要認真落實外部監督的受理、處理和監督反饋機制,切實使黨內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受到處理,保證黨組織和黨員的純潔性,讓人民群眾看到我們黨全面從嚴管黨治黨的堅定決心,進一步鼓勵和保護外部監督的積極性,使外部監督發揮應有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外部監督的各種保障機制,既對經過核實的外部監督給予獎勵,又采取有力措施保護監督人員的合法權益,切實調動外部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培養主動接受監督的理念。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黨員領導干部擔負著行使公權力的職責,這就要求全體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正視自身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自覺接受外部的監督。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要主動接受監督,自覺養成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的理念,在法制健全、政治清明的社會氛圍中,主動接受監督。要定期或不定期開展主動報告有關重要事項制度,主動要求來自外部的監督,樂于接受監督,自覺養成在監督下工作生活的習慣,確保黨員領導干部依法行使權力。黨員領導干部只有主動接受監督,自覺養成在監督下工作生活的習慣,才能更好地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不斷提高領導科學發展的水平。
(三)不斷創新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結合的方式。當今社會,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為監督提供了新的平臺,網絡監督也成為最有效、最簡單、最直接的監督方式。要不斷創新監督方式,高度重視互聯網在加強監督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到科技革命與監督創新深度融合,轉變監督的理念、強化科技手段的運用、創新監督機制,實現黨內監督和外部監督有機融合、精準高效。積極開通專門的監督網站,通過各種形式推進監督舉報,進一步打造開放透明、便民高效、動態更新的“陽光監督”新模式,對于網絡監督,還要建立健全網絡輿情的收集、研判、處置機制,對重要的監督舉報信息和線索及時跟進落實,有效發揮網絡監督的積極作用。(作者單位為中共濰坊市委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