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儲備不足、能力不足、本領不足的危機存在于現代社會每一個人身上,越是認識不到危機,學習的主動意識就越是缺乏。黨員干部作為火車頭和領頭人,不但要累積以學習增添本領、化解危機的底氣,還要認識到自身的標桿作用和導向性突出,要帶領好隊伍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沒有知識武裝,特別是不能缺少正確的理念知識武裝,否則就容易把隊伍陷入危機之中難以自拔,也會成為隊伍中產生破壞性的負面能量。
不學習的人很難有開闊的眼界,也難以認識到問題的實質,更難以獲得對危機的感知。黨員干部從學習中獲得洞察力,獲得認識問題、洞察危機和擺脫危機的能力與智慧,這對企業而言,尤其如此。企業在競爭中越是尋求快速發展,遇到的困難越是超出想象。而企業規模越大,墨守成規的陋習越是明顯,基層遇到問題就越是想著往上交。一個干部如果不善于學習,工作就難以有擔當、更難講創新和主動精神,也就感受不到責任壓力,看不到問題和困難,甚至會把問題和困難當作別人的事、或是歸咎于某些員工沒做好,而想不到自己和責任和應該發揮什么作用。從很多有成就的企業可看到,學習能力越強,就越會提出問題,而只有能提出問題,才能學會解決問題,但要想解決問題就要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這也就是學習提高的過程。
我們還要認識到,學習是一種修養的過程,沒有學習就沒有修養,也就很難講有品德品性的提高。孔子曾經講,君子之道,應當“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踐行君子之道,就需要通過修養自己,成就高尚人格,具有崇高道德。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在江蘇代表團座談時說,中國培養一個領導干部,比培養一名飛行員的花費要多得多,因此官員要守住底線,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彌陀佛一樣,天天提醒自己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要“面壁成佛”,注重自我境界的提升。企業培養一名黨員干部同樣也是這樣的道理,要象和尚念經一樣,天天悟道明理。這就是一種學習,一種修練,一種對理念境界的感悟,讓經常察己、自省,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
中國首富馬云有個著名的危機理論,他說:“春天不一定每棵苗都會發芽,而做企業每一天都是冬天。”從黨的領袖到做得正紅火的私企阿里巴巴的總裁,如此認識自己和企業所處的境地,因此可以講,認識危機,時刻在經營中保持危機感對企業的黨員干部而言是必修課和念念不能忘記的座右銘。而要能真正認識危機,時刻感受到危機,就必須要始終保持求索意識,用調查研究的思維和踏石有痕的腳印來分析企業存在的問題,積極創新,勇于破解影響和制約企業經營發展的難點、和“瓶頸”問題。只有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注重解決企業發展中的現實矛盾和問題,才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成效,破解危機才會有底氣。
企業管理者基本都有這樣的認知:企業越是困難,轉型發展中的問題越多,就越是需要內部的黨員干部善于學習,通過學習和求索,學會抓主要矛盾,成為解決問題的能手。這就是要看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愿不愿盯著問題抓落實,敢不敢揭露矛盾謀發展,會不會攻堅克難求突破。在很多的工作中,只有對傳統的習慣性做法善于突破,對各種棘手難點問題敢于觸及,對發展中的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勇于面對,有“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和“老牛爬坡”的拼勁,不解決問題不撒手,不達到目的不罷休,才能很好地渡過危機,贏得市場競爭和開拓發展的勝機。在認識問題和抓主要矛盾的工作中,要腳踏實地,敢于擔當。中央最近推出的優秀干部福建南坪縣委書記廖俊波就有這樣的口頭禪:“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最近新聞聯播中所播出的一系列廖俊波的故事啟示我們,立足現實,融入基層,在心中矗立起“干”字豐碑,才能真正收獲業績的欣喜。對照廖俊波同志,企業黨員干部如何決戰?如何沖刺?既是一種思考,更是需要長期學習的本領積累。
筆者所強調的學習,既要講知識積累,也要講學會方法的運用和掌握,一方面要學會把工作抓細抓小,讓管理的所有節點都有管控的痕跡。在抓細抓小中,要注重對各方面可能出現的“微腐敗”作整治。深入研究企業有些方面微腐敗現象出現的原因、嚴重性及解決措施等,要管控中要深入到細枝末節的深處,而不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另一方面要真正做到敢于發現問題,直面矛盾,用心用力將管理目標抓緊抓實。要善于破解企業各方面存在的各種難題,就需要企業的黨員干部立足一線,俯身基層,針對自身問題邊學邊改、即知即改,解決一個個具體問題,做好一件件具體事情,不斷實現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鄧小平說:“共產黨人干事業,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這兩種力量從哪里來,除了學習、學習、再學習,而無它途。黨員干部提振精氣神、展示新作為、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底氣在哪里?就在于正確的理論武裝,就在于時刻掌握新知識,從而獲得力量和對方向及是非曲直的辨別能力。(作者單位為長沙水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