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氣功是一門“和諧”的學問,其講究調身、調息、調心,追求人與自然、社會三者的和諧統一;人們通過健身氣功的習練來達到修身養性,涵養道德,和諧身心,是一項培養審美情趣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體育項目。它不光能塑造外形美,同時還塑造內在美。本文通過研究健身氣功審美元素,積極探尋與美學之間的關系。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淵博、傳統文化和傳統體育項目豐富多樣的民族,健身氣功是繼承了氣功、養生的精髓,結合時代實際需求編創出來的科學而有效的現代健身項目,它有著獨特的健身功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能凈化人的心靈,涵養人的道德,使人返璞歸真,使生命得到真正的解放,成為切實服務世界民眾身心健康的中國良方,成為修習中國文化、提高境界和開發潛能、培養審美創造力的重要途徑與方法。
一 、健身氣功是極具審美元素的運動項目
健身氣功動作舒緩、姿態優美,特別是五禽戲的動作蘊含著神韻,展現了各種動物的體態美。隨著體育與藝術事業的發展,體育與藝術的交融越來越深,她的美越來越被人們所感受和體驗,體育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具有極高的觀賞性和感染力。主要從五個方面體現了她的藝術性。
(一)動作美。健身氣功講究動作柔和緩慢、舒展大方、動靜相間,給人春蠶吐絲、行云流水之感。以五禽戲為例,習練者在練習時,表現出來的虎的威猛、鹿之安舒、熊之沉穩、猿之靈巧、鳥之輕飄,其動作柔和舒展,協調勻稱、新穎優美。
(二)配樂美。音樂本身可以使人暫時忘卻心理的煩惱,釋放心理壓力,從感官上獲得美的感受,健身氣功功法在習練時的配樂以民樂為主,民樂聲韻悠長、樂感清新、穿透力強,音樂的輕重緩急的節奏與健身氣功的呼吸、動作相配合,以音樂為引導,從而達到意氣行的和諧統一。
(三)精神文化美。健身氣功是中華悠久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精髓與各家思想相互統一,融合與滲透,從而實現天與地、人與自然的密切相連。健身氣功講究天人合一、蘊含著道法自然的深邃哲理。長期習練健身氣功,方能心領神會,感受身體美、姿態美,特別是發自內心的精神狀態美。因為健身氣功讓我們慢慢學會養心、養性和養情,讓人徹底丟棄浮躁的生活,注重心靈的洗滌,透徹出自由灑脫的人生。
二、健身氣功審美認知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有的人對健身氣功的而認識仍停留在過去。過去,氣功在自身傳播中的確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后來被法輪功邪教利用后,在社會上曾產生了不小的負面影響,一時間,人們談氣色變。健身氣功從悠久的歷史文化走來,從中國傳統氣功提煉而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已列為我國第62個體育運動項目在全世界推廣,但由于過去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前些年又網傳哪些個“氣功大師”事件后,人們又是心有余悸。一些人一提到氣功,也不管是健身氣功還是別的什么氣功,總是聯想到法輪功“邪教”,故而采取遠離的態度,避免引火燒身。事實上,從2002年起,國家就已經成立了氣功的專門管理機構——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著手健身氣功的功法研究、創編、推廣工作,組織專家學者陸續創編了健身氣功·易筋經、五禽戲、六字訣、八段錦等九套功法。
如今,健身氣功作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扶持項目,也已列入了全運會的比賽項目。健身氣功在全世界傳播,得到了世界人們的廣泛認同。2013年成立的國家健身氣功聯合會,當時會員國僅有13個國家,短短三四年時間的發展,截止到2017年,已經發展到了87個國家,全球6000多受眾人群在習練中國的健身氣功,預計到2020年,習練人數將達到1000萬。健身氣功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和全民健身及對外文化交流,已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因此,我們的一些人對健身氣功還停留在過去的認知水平上,已經遠遠落后于當今形勢的發展了。應當進一步努力學習,緊跟時代,才不至于被時代所淘汰。
(二)普遍認為健身氣功是老年人專屬。據調查,很多人對健身氣功不感興趣的原因里,有91%的人認為健身氣功是中老年人的運動,是一項不夠時尚的運動。因此,對健身氣功這個刻板的印象極大的影響了健身氣功的發展,古人說“治病于未病”,也就是說在人還沒有生病的時候就應該開始學會保健和強身健體的意識,如果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開始一項健康的運動,用來增強體質,那么會對其日后的生活帶來無限的益處。健身氣功功法中有諸多伸展性的練習,不光適合中老年人,同樣也適合青少年,因為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期,如果能很好的配合健身氣功的聯系,能夠有效的完善骨骼的成長和韌帶的拉伸。
(三)健身氣功推廣方式粗放。
健身氣功和瑜伽其實都是比較靜態的,都是通過身心的修煉,達到生理與心理的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瑜伽的受眾面更寬更廣,接受程度更高,遠遠高出了健身氣功在人們心目中的喜愛程度。這跟兩者的宣傳推廣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瑜伽更注重審美元素和文化的宣傳,無論是動作和服裝、還是配樂和文化宣傳都給人營造一種美的享受,讓人感覺瑜伽就是一種優美又時尚的運動。相比之下,健身氣功沒有專門統一的服裝,配樂也是單一,文化傳統也挖掘不夠,還未形成比較有效的宣傳推廣效果。
三、審美文化視域下的健身氣功推廣策略
(一)挖掘文化內涵,增加審美文化元素。要讓人們了解健身氣功的美,首先要讓人們正確的了解和認識健身氣功,所以僅僅依靠政府為主導是不夠的,應該加大扶持自發組織的建設,改變單純控制的管理理念,引入市場化和社會化的因素,從健身氣功的文化底蘊出發,宣傳其正面積極的影響和養生功效。
(二)創新功法編創,增加審美時尚元素。健身氣功在功法的研究上,應該多考慮增加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人的需求,編創不同風格的健身氣功,特別是應引入時尚流行元素,與時俱進,提高健身氣功審美情趣。事實上,國家還鼓勵地方創編群眾喜聞樂見、有益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功法,一些地方也在這方面也做了一些相關工作,如湖南省普及推廣的首柱養生功,自2015年由湖南省體育局推廣以來,深受群眾喜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但作為整個社會的發展,如何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文化需求,在功法創編上,尚有較大的發展前景。
(三)創新宣傳載體,增加審美視覺元素。目前健身氣功的宣傳載體多為傳統方式,活動地點僅限于氣功站點、公園,小區,習練服裝并未統一,缺乏審美體驗和趣味性。因此,必須要創造機會讓健身氣功在更多載體上展現,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擴大宣傳受眾面,讓健身氣功更貼近大眾;其次,應該多舉辦大型健身氣功比賽,參加大型舞臺演出,讓更多的人欣賞到健身氣功的美;最后,應該發揮健身氣功邊緣產品的宣傳作用,研究開發出具有藝術氣息的服裝和更具藝術欣賞的音樂,以此增加健身氣功的審美功能。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增強,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健身氣功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其審美功能的提高將大大增強社會公眾精神文化生活品質,未來健身氣功的發展定位不光立足于傳統的,健身的,也應該是時尚的,藝術的體育運動。(作者單位分別為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中國健身氣功科研基地、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健身氣功科研基地)
本文為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技術研究項目《健身氣功由術而道的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QG2016049)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