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金融理財已經不再是大人們的專屬。作為新時期的高中生,我們也在積極地參與著社會生活的各種經濟活動,因此,學會理財也自然成為了我們生活所必須的一部分。在我看來,加強金融理財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掌握一定的理財技能,對我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以及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都至關重要。鑒于此,我將結合自身的實踐和經驗,對高中生學習理財知識的途徑做出具體探討,以期對同學們有一定的啟發。
一、改變消費意識,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錢
現在的高中生幾乎都有一定的私人“存款”,過年的壓歲錢,過生日、重大活動等收到的紅包以及父母平時給的零花錢,就是我們收入的三大主要來源。我的理財意識就是從處理這些零花錢開始培養的。我們家比較民主,父母既不會“霸占”我的這筆錢,還鼓勵我自由支配自主消費。在支配的過程中我漸漸意識到了合理消費的重要性。高中以前,我很少用這筆錢來買書籍、文具之類的學習用品,而是將其花到了買衣服、娛樂和旅游等方面,直到在財經頻道看到一場理財知識的講座,我才認識到這些消費是多么的不理智、不節制。于是我開始改變消費意識并糾正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學著合理支配這筆余錢,更多地將其用到學習方面。在保證一些基本的花銷后,通過咨詢和請教在銀行工作的爸爸,我將余下的錢存入到自己的儲蓄卡中,并向他學習了一些相關的儲蓄和理財知識。假期時我還積極參加了他們銀行的理財知識宣講活動,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制定了理財計劃,更好地優化了自身的理財能力。由此以來,不僅徹底改變了我花錢沒規劃、消費不合理的不良習慣,更讓我增加了一點微博的“收入”,找到了金融理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于是下定決心在這條路上堅持走下去,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二、書中自有“黃金屋”,以書籍、互聯網為媒介學習相關理財知識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在改變最初的消費習慣后,我開始涉獵一些淺顯易懂的理財書籍和報刊雜志,從中去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財知識,如《21世紀經濟報道》、《經濟觀察報》等。最開始,我是在亞馬遜上選擇評論較好且適合高中生年齡的基礎書籍來學習,如儲曉明的《高中生理財教育讀本》、李晶的《學生也要學理財》。我深知學無止境,理財知識的學習也應該是階梯式的,于是在掌握了一定量的基礎知識鋪墊后,我開始去圖書館借閱一些稍微專業點的投資理財類書籍(《金融理財課堂之實戰篇》、《理財趁年輕:那些年學校沒教過的理財投資課》),以尋求更進一步的學習。同時,我還嘗試著在學習之余用互聯網來關注理財知識、學習理財技能。當別人在聊天、關注八卦新聞或網購時,我在瀏覽金融新聞和國家相關政策,微博關注理財教育,網上觀看《財經天下》等節目和講座。這樣做不僅放松了身心,有效緩解了緊張學習的壓力,還使自己受益匪淺,更好地走向金融理財知識的學習和拓展之路。
三、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從生活實踐中學習理財
對我而言,“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我學習理財知識、養成理財習慣的源泉活水。在生活中我通過以下幾種方法來對理財知識進行鞏固:
首先,確立明確的經濟目標和價值觀念。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只有在充分了解自身金融理財需求的基礎上才能做到統籌兼顧。為了實現預算的合理性和理財的持續性,我在爸爸的指導下做了詳細的經濟目標分析和價值約束,為投資理財找準了方向。其次,了解自己的每一分收入與花銷,并實時準確詳盡地對財務情況進行記錄,做成圖表等形式對自身的消費狀況進行分析和調整,有了這些詳細的記錄與分析,為后期的理財實踐大局打下基礎。第三,制定預算,并參照實施。通過預算分析,我們可以了解資金的在日常花費中的流向與應用價值,從而更好地規劃和改進自身的消費及生活習慣。第四,削減開支,進行儲蓄投資和理財產品購買實踐。在保證學習及生活正常花銷的前提下將每月的余錢進行儲蓄,若以10 % 的年利潤計算, 十年之后就有了20,00元人民幣,而且我們開始投資的時間越長則復利的作用就愈明顯,積累的利潤則可以當作大學畢業后找工作空白期的準備費用。此外,還可以嘗試購買教育金分紅類的保險,既給自身多了一層保障,又合理地進行了理財實踐,在生活實際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在學習之余通過讀書、關注財經類新聞信息、向有經驗的金融或理財者咨詢和請教,并積極參與理財宣講與講座活動等,定能掌握基本的理財知識。在此基礎上,合理支配和使用自己的壓歲錢及零花錢,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與理財習慣,定能在不斷學習中發揮自身優勢,積累理財及投資的豐碩智慧,更好地規劃與管理自己的財富與人生。但有一點值得注意:我們在理財的時候切忌投機取巧和一味求財,否則可能得不償失。(作者單位為山東省濰坊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