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桑產業是我國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產業,是新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的重點,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本文對蠶桑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轉變農戶的意識,加強蠶桑產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對新農村建設的投入也越來越多,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拓展了產業格局,使得農戶的增收途徑越來越廣。蠶桑產業是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產業,也是一個新興產業,對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同時,蠶桑產業發展對各種資源的需求量不大,對環境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很多地區都適宜進行桑蠶養殖。
一、蠶桑產業在農村經濟中的作用
(一)推動農村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實現生產發展,要加強對現代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不斷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從當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來看,已經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的目標,各種糧食產業也實現穩步發展,在未來的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從而促進農村經濟轉型。農村經濟轉型的出路主要在于種植業和養殖業,蠶桑產業是一個首選產業,通過蠶桑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能為新農村建設增添發展后勁。
(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是一個重要目標,隨著當前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農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但是農村與城市地區的經濟差異還比較明顯,為了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對城鄉二元結構進行改善,必須要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蠶桑產業發展是提高農民收入,實現“生活富裕”的有效途經。當前農民生產過程中受到土地資源的限制,如果單純地依靠土地種養則很難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而且單純的依靠糧食收入的空間和發展潛力越來越小,果業和蔬菜業又受地域性限制,有的地區并不適宜進行水果和蔬菜種植,蠶桑產業對環境要求不高,而且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相對較少,因此可以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另外,由于蠶桑產業是一個投資周期短、見效快、商品率高的產業,因此在養蠶過程中農戶可以看到真金白銀,可以調動農戶的養殖積極性。
(三)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當前我國很多地區的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例如水土流失、土地面積減少,導致生態平衡被打破,農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要加強對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現實問題的解決。蠶桑產業是一項可持續產業,第一,蠶桑產業的生態效益好,桑樹屬于多年生闊葉植物,其根系十分發達,樹冠高大,可以防風固沙,涵養水源,對生態系統的平衡有一定促進作用。第二,蠶桑產業的經濟效益明顯,桑葉可以養蠶,經濟價值高;桑樹還可以結果,桑椹加工之后可以成為環保飲料,增加收入,同時桑枝又是農村的重要燃料,桑皮、桑根又是很好的藥材,桑樹的利用價值非常高。第三,蠶桑產業的社會效益好,通過蠶桑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農民不外出打工也可以掙錢,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而且蠶桑產業還可以帶動絲綢加工產業的發展,絲綢企業入駐到蠶桑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為當地的無人人員提供再就業機會,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加快發展蠶桑業的建議
蠶桑產業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農村經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蠶桑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積極加強對產業的規劃設計,從而促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合理規劃,規模發展
養蠶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但是要價格這項技術發展成為一項產業,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還必須要轉變發展理念。在蠶桑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例如經濟水平情況、氣候土壤條件等,對蠶桑產業進行科學布置,選擇合適的區域進行栽桑養蠶,提高桑樹的生長水平,提高蠶絲品質。另外,在蠶桑產業發展過程中還要加強對規模化發展理念的應用,要引進更多企業,爭取上級更多的資金支持,打造蠶桑產業帶,實現規模化養殖,對養殖過程進行規范,從而提高養殖水平。
(二)提升科技,注重效益
在蠶桑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要樹立質量第一,效益第一的觀念,不斷提高養蠶的技術標準,提高養殖技術水平,加強對各種新興的養蠶技術的應用,例如小苗定植一步成園、螺旋型嫁接等技術可以應用在桑樹栽培過程中,提高桑樹品質和產量。對于養蠶過程也要實行良法養蠶,積極推廣“統防統治,小蠶共育,大蠶省力化飼”技術,提高蠶桑產業的效益。
(三)強化領導,增加投入
蠶桑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領導,在蠶桑產業發展過程中,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農業部門要加強蠶桑產業鏈的建立,例如加強對蠶桑養殖園區建立、引進加工企業,促進蠶桑產業實現產業化和一體化發展,提高蠶桑產業的發展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蠶桑產業是一項高效益產業,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蠶桑產業的合理設計,加強對蠶桑產業的投入,加強技術創新,提高蠶桑產業發展水平。(作者單位分別為1.陜西省漢濱區五里鎮人民政府2.陜西省漢濱區吉河鎮人民政府)